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2020-12-30 22:58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陈巷中心小学杨炳松
亚太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生活化动作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县陈巷中心小学 杨炳松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现阶段,在对学生速度、下肢爆发力、耐力、力量等方面实施训练时,存在着过分强调知识理论的问题。同时,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始终处于相对机械的体育训练状态,只能被动服从。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锻炼便渐渐失去了兴趣。在这个背景下,要循生活之源,对教学进行创新。

一、循生活之源,树立教学目标

体育与生活的结合,利于唤醒学生体育运动积极性。应用生活化教学,要积极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生活化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注意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学生年龄、性格、心理特征等。同时,遵循“循序渐进”这一原则,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此外,在确立生活化教学目标时,要联系现实生活,与学生所生活的世界建立联系,以促使学生透过生活感悟真正理解体育知识。另外,在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时,要重视运用生活情境渗透体育重难点知识。在生活化教学目标下,学生将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学习体育技能和知识。这种教学目标设计方法,既利于提高学生生活能力,又利于凸显教学活动中的人文关怀,促进学生牢牢掌握课堂知识,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在“前滚翻”体育技能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牢牢掌握这一动作技巧,可设计几个生活化教学目标:(1)结合原始人类猎兽图场景,感悟前滚翻时必须团身的技术要点,明白原始人类在狩猎时需要用前滚翻技能保护自己;(2)结合走路摔跤、遇到危险等生活场景,练习前滚翻正确技术动作,锻炼身体灵敏度、柔韧性和协调性,发展身体素质;(3)通过接力赛,发展学生腿部力量;(4)通过模仿正常行走时被小物件绊倒后采用前滚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学会克服困难,养成积极进取的良好品质。在这里,基于生活而教,树立生活化教学目标,可促使学生将前滚翻运动技能转换为生活技能,牢牢掌握前滚翻这一自我保护动作。

二、循生活之源,丰富教学内容

教育家爱默生曾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要循生活之源丰富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所见所闻作为教学素材,让课堂更具感染力。同时,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可将当地风俗习惯等融入教学素材中,以唤醒学生的运动兴趣。另外,教学实践中,要积极融入学生日常接触的事例,用事例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总之,对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融入,要符合学生特点,要是他们喜欢的。

生活是体育教学内容的原始素材。在“障碍跑”体育技能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学会用跨、钻、跳、绕等动作快速通过障碍,发展他们的力量、灵敏、协调性等素质,课堂上可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做热身活动,再耐心地向他们讲解过障碍的方法。当他们掌握了过障碍方法以后,融入收割麦子这个生活场景,利用这个生活场景设计跳过箱子搬麦子、攀爬垫子扛镰刀等活动。其中,在跳过箱子搬麦子活动中,提前将麦子摆放到终点,再在跑道上设计几个箱子障碍物,规定学生要用跳的动作通过障碍,搬好麦子再跑回起点。此环节中,收割麦子生活场景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激活了学生对障碍跑的学习兴趣,深化了他们对跳等动作的掌握。

三、循生活之源,选择教学器材

体育器材在体育训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应积极寻找生活中可用的教学器材,利用适用的教学器材丰富课堂,让学生通过利用体育器材积累更多知识与技能。对于教学器材的选择,可以是轮胎、饮料瓶、布袋、易拉罐等一些常见的废旧材料,促使学生被器材所吸引,唤醒他们进行自主锻炼。在使用生活化器材时,还可对生活化材料进行简单加工或者引导学生自主制作体育器材,再结合制作好的体育器材为他们精心安排锻炼计划,以保证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始终保持高涨的运动热情。

生活化材料是体育器材的一种创新使用。在“原地投掷垒球”体育课教学时,为让学生熟悉原地投掷垒球动作方法,让他们具备一定的投掷能力,有参与投掷活动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可先为学生讲解原地投掷垒球动作要领,向他们示范投掷动作。当学生掌握了投掷动作以后,要求他们收集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报纸,用报纸做纸飞机,通过“发射”纸飞机体验投掷甩手臂动作。接着,要求学生将纸飞机揉成纸球,用这个生活材料代替垒球,练习原地投掷垒球动作要领。整个教学过程,利用报纸这个生活材料做体育器材,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投掷物,可极大唤醒学生运动热情,让他们对投掷运动产生兴趣。

四、循生活之源,巧用生活情境

陶行知曾说:“教育之根本意义就是生活之变化。”课堂上,在生活化教学实施中,要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将体育知识融于生活场景当中,让学生在相对直观的生活场景下理解相关知识,真正掌握知识。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任务,且要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是亲身体验者,使学生不再对体育运动存有抵触情绪,有参与运动的欲望。小学生往往存在着争强好胜的心理,可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创设适合的赛会情境等生活情境。

比如,在“400 米耐久跑”体育课教学时,为提高学生耐久跑能力,让他们对耐久跑动作学习产生兴趣,课堂上可先进行一些相对简单的跑的练习,再为学生播放有关耐久跑的视频,引导他们揣摩动作。接着,创设一个耐久跑赛会情境。赛会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基于这样一个生活情境,鼓励学生成为赛会中的参赛选手,在学校田径场上进行一次400 米耐久跑比赛。比赛中,学生不仅会产生参赛欲望,也会为了争夺荣誉积极克服耐久跑中的困难,领会动作要领,不断改进动作,合理分配体力。由此可知,循生活之源,巧用生活情境是提高体育运动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也是帮助学生克服体育运动学习困难的重要策略。

五、循生活之源,设计趣味学练

爱默生曾说:“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课堂上,要想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第一”的理念,需循生活之源,设计趣味学练。趣味学练设计中,要多使用和谐童趣语言,这种语言更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令他们乐此不疲地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健康意识。课上还要注意活动设计的游戏化,以唤醒学生体育运动动力。但是,在体育游戏趣味学练设计中,要坚持教育性原则,精心选择有教育意义的游戏项目。同时,要在保证游戏趣味性基础上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游戏,以取得较好的趣味学练教学效果。

以“跨越式跳远”体育课教学为例,为提高学生弹跳能力,让他们下肢健康发展,课堂上可先带学生做上肢运动、体侧运动等拍手操准备活动。接着,讲解跨越式跳高要保持助跑方向与横杆角度始终在30°—60°范围内,且助跑步数在6—8 步内。当学生初步掌握了跨越式跳远动作以后,设计一个“十字接力赛”体育游戏,于游戏场地内画一个10—15 米的直径圆圈,再在圆圈内画两条互相垂直的“十”字,并将跳高横杆摆放到圆心位置。游戏中,随机选择四名学生参与游戏,分别站在十字线上,再由其中一名学生用跨越式跳远动作通过横杆,将接力棒交给对面的同学,接到接力棒的学生沿圆圈逆时针方向奔跑,到达下一个十字线后开始进行跨越式跳远,以此类推。十字接力赛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小游戏,游戏中,学生能体会运动的乐趣,并从中得到跳远动作的练习。

六、循生活之源,创新教学评价

好的评价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生活化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评价方式,采取自我评价、他人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等多种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方法。同时,教学评价中,应适时引入生活内容,启发学生和家长进行对比。这种评价方法,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体育运动的生活化,被体育运动的无穷魅力所吸引,积极学习体育知识,发展自身体能素质。此外,在对课堂教学评价进行创新时,要推行生活化评价,一改以往局限于课堂表现的评价方式,侧重于课堂外的真实生活,在生活中进行过程性评价。面对这种评价方式,学生的主体精神将被充分激发出来,能更加积极地投入体育运动学习中。

比如,在“弯道跑”学习中,可向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同学们,老师昨天去公园散步,发现很多人在公园里慢跑,你们见到过吗?”面对这个问题,有的学生会说:“我的爷爷为了强身健体,每天早上都会到公园里绕着弯慢跑。”有的学生会说:“我爸爸也经常在下班后到公园里慢跑。”当学生回答完之后,可顺势询问他们:“你们想学习弯道跑和自己的爷爷、爸爸比一比吗?”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充分点燃。随即,可向学生耐心讲解弯道跑技术原理,教会他们弯道跑运动中身体倾斜和蹬摆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弯道跑方法以后,鼓励他们回家和家长比一比。通过和家长进行对比,可实现对学生弯道跑学习成果的评价,以生活化评价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

“生活即教育”,要想提高学生体能素质,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循生活之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与生活相关的体育器材。同时,贴近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组织趣味化练习活动,开展相对科学的教学评价,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唤醒学生体育锻炼兴趣,让他们掌握一些体育技能学习方法,获得丰厚的体育知识学习成果。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生活化动作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动作描写要具体
一种轮滑鞋提送辅助体育器材的改进研究
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