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低剂量扫描与MRI检查在强直性骶髂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2020-12-30 08:07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1期
关键词:骶髂强直性低剂量

(凌海市人民医院放射线科,辽宁 锦州 121200)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疾病,患者主要存在以中轴关节出现慢性炎症表现为主,该病症属于全身性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1]。如果患者病情进展严重,会导致出现全身性的瘫痪,对于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2]。该病症在进行临床治疗时,应坚持及早诊断及指导治疗的原则,早期对患者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对患者的强制性骶髂关节炎症状加以改善,对于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致残率[3]。CT扫描能够有效清晰的显示患者的关节病变状况,对于诊断强直性骶髂骨关节炎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患者进行MRI检查可以显示出患者的骨髓水肿状况和骨髓腔内脂肪的沉积,对于该病症有显著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CT低剂量扫描与MRI检查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凌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患者,所选患者均被诊断为强直性骶髂关节炎。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54例;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23岁,平均年龄为(38.20±11.20)岁;体质量为48~75 kg,平均体质量(65.80±8.20)kg;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20±1.20)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在临床主要存在腰部疼痛、活动受限和僵硬状况,符合强制性骶髂关节炎的基础病症诊断标准;②签署知情同意书,临床资料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检验;③患者不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相关病变;④所有患者均能够配合本次调查。排除标准:①合并有血液系统病症的患者;②存在骨髓肿瘤的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本研究对象先后选择CT低剂量扫描和MRI进行检查。在对患者进行CT低剂量扫描的过程中,应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诊断,首先进行参数的设置,电流设置为220 mAs,电压设置为120 kV,层厚设置为0.6 mm,螺距为1.0,图像重建层厚为3 mm,间隙为3 mm,通过高度锐利的卷积加权算法进行横断面及冠状面的重建。在骨窗观察时窗宽设置为1300~1500 Hu,床位设置为400~500 Hu,同时选择Gare Dose 4D模式根据不同检验者的实际状况为患者选择扫描定位像自动调整。选择骶髂关节作为底线,对患者全身关节进行连续性的扫描,同时观察影像学资料[4]。在对患者进行MRI检验的过程中,选择采用MRI诊断机为患者应用体部线圈。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取仰卧位,并采取轴位和平行于骶骨长轴的斜冠状位作为扫描的具体方位,常规的参数设置SE T1WI为TR 500 ms,TE 15 ms,TSE T2WI为TR 4000 ms,TE 90 ms,Fast SPQR序列设置为TR 3000 ms,TE 40 ms。设置层厚为4 mm,层距0.5~1.0 mm。扫描序列主要以自主旋波序列为主,同时采集证据,采集4次,评估影像学检查结果[5]。

1.4 观察指标 评价两种诊断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确诊率。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病变进行分级,主要划分为0~5级,0级为正常,1级为存在可疑病变,2级为轻度骶髂关节炎,3级为中度骶髂关节炎,4级为存在关节融合强直的状况[6]。评价患者骶髂关节炎和附属结构病变的检出状况,主要包括关节软骨异常、骨髓水肿、骨髓腔内脂肪沉积等表现[7]。评价患者的骨质异常检出情况,包括存在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2种情况[8]。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确诊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准确性 MRI检查确诊102例,确诊率为92.73%,CT低剂量扫描确诊89例,确诊率为80.91%。MRI的确诊率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种检验方法对强直性骶髂骨关节炎的病变分级检验状况 MRI未检验出0级病变患者,1级患者多于CT检查,2级、3级和4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种检验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附属结构病变的检出情况 MRI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附属结构病变的检出数量明显多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种检验方法对强直性骶髂骨关节炎的病变分级检验状况[n(%)]

表2 两种检验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附属结构病变的检出情况[n(%)]

2.4 两种检验方法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骨质异常检出情况 MRI对骨质侵蚀和骨质硬化的检出率分别为54.55%(60/110)和70.91%(78/110),CT检查分别为75.45%(83/110)和86.36%(9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强直性骶髂关节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变,病情表现相对严重[9]。骶髂关节是骶骨和髂骨耳状面所构成的关节,关节面存在紧密的嵌顿,表现为裂隙,这是因为这种生理结构导致关节液较少。临床对于关节病变进行早期诊断时,传统应用常规的X线进行检验,但这种检验方法对病变的检出难度相对较大,所以很难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加以分析[10]。临床上出现强直性骶髂关节炎的早期病变标志改变是患者的关节出现病变,在为患者进行检验时,螺旋CT扫描和MRI检验可作为对患者关节病变的常用临床检验方法,能有效对患者的关节病变进行分析,并具有较好的检出价值,将这两种诊断方式应用在骶髂关节等部位的诊断中具有较优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验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和相关附属结构的检出效果要明显优于CT低剂量扫描。从分级检验角度来看,MRI未检验出0级病变患者,1级患者多于CT检查,2级、3级和4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MRI是检验软组织和关节骨密度改变的一项敏感检验技术,可准确反映病变患者的相关骨结构以及韧带软组织水肿等异常状况,同时也能够清晰显示患者髓腔内脂肪浸润、水肿等早期强直性骶髂关节病变的检验技术。临床MRI检验具有图像变化较大的特点,可以准确对患者病灶位置进行定位,对患者机体不存在严重的放射性损害。在对患者进行检验的过程中,CT低剂量扫描的确诊率相对于MRI检验而言更低。在进行CT扫描时,易受到相关辐射的限制,特别是在儿童或年纪较轻的群体中更不建议应用CT方案。骶髂关节存在其特殊性,如果患者韧带的连接骨面导致关节增大宽度,或者存在关节面不平整,易导致CT扫描软骨下区域病变时产生一定的阻碍,所以导致患者在进行CT低剂量扫描时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强直性骶髂关节炎进行诊断时,通过MRI检查能够发挥理想的检验效果,但是CT低剂量扫描也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临床为更好的对病情加以确诊,需联合应用两种检验方式,以提升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骶髂强直性低剂量
骶髂关节错缝症推拿手法复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加长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复合体损伤的研究进展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最新研究进展
标准化管理模式对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强直性脊柱炎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
MRI检查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骶髂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MRI和X线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