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2-31 00: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人才

(海口经济学院 海南 海口571127)

为了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应用型本科高校。与传统的本科高校的教学目标相比,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以“地方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为当地的企业和行业培养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征,这一特征很好的区别了传统本科高校技能性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的不同点。与此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对高校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用型本科高校要重视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以保证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工作能够朝着积极、稳定、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1、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现状

尽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是,学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仍然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考虑,与企业合作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解决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和毕业实习问题,无法正确的认识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因此,没有充分的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真正作用。其次,在“校企合作”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合作双方对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方面无法达成统一的认识。除此之外,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导致企业在与高校合作的过程中,经常是短期合作或者是走形式,没有涉及到合作培养人才的实质性内容,从而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效果,例如:大学生到体育相关企业实习,企业把他们当成廉价劳动力,没有想方设法发挥他们的自身发展潜力,导致大学生在实习中不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极大降低了学生的实习效果。最后,由于体育赛事的举办和竞赛设备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但是在“校企合作”中,出现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等问题,因此,无法实现校企双方的可持续合作,从而给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常用的校企合作模式

2.1、“签约式”人才培养模式

早在2014年11月25日,大连某体育公司与沈阳的某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签订了“签约式”人才培养合同,合作双方为了进一步的加强校企合作的稳定关系,实现合作双方优势资源最大化利用和互补,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了体育应用型人才运动技能和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好的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高校采用学生报名方式和企业双向选择方式,将若干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班,与此同时,经过数月培训后,通过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让考核通过的学生与体育相关公司签订就业合同。由此可见,“签约式”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和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而签订了“签约式”人才培养合同,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高校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更好的确定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另一方面,为校企双方科学合理的制定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依据和参考,因此,“签约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共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人才的一大改革和创新。

2.2、“基地式”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11月,昆明某高尔夫有限公司与云南某应用型本科高校合作建立了“校外高尔夫实训教学基地”,校企双方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了各自的资源优势,最大限度的提高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昆明某高尔夫有限公司为大学生更好的开展专业课程实践活动提供了俱乐部训练场所,除此之外,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肩负着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艰巨任务。与此同时,高校在“校企合作”中,一方面可以把体育上课场所转移到企业的俱乐部;另一方面还能聘请企业的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助教,提高大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基地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在企业中更好的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运动技能和职业素养,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从而实现高校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2.3、“联合式”人才培养模式

温州市某体育公司与温州市某应用型本科高校合作建立了“足球俱乐部”。该俱乐部平均每年为高校的足球专业教学资助40000元,同时,高校可以外聘企业的专业培训师到学校教学,此外,为了有效的宣传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高校将足球俱乐部的名字命名为企业的名称,这样一来,足球俱乐部在举办体育赛事的过程中,对企业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由此可见,“联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效果,让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很好的实现共赢,因此该培养模式的应用得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认可。

3、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策略

3.1、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优化体育教学课程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是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关于这一环节的落实一定要引起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高度重视。首先,根据当前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在促进当地体育相关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高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对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对当地体育产业的改革和创新;另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企业内部的体育项目,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为大学生以后更好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加强对比体育教学课程的完善,由于体育专业具有非常高的实践性,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体育知识系统和运动技能相关系统的优势,不断的修正、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课程,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在对体育课程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把优化的课程对象重点放在操作性强、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上,从而为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有力的保障。此外,为了保证体育专业学生在未来的求职中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管理需求,高校需要有目的、有意识的的开设经济管理相关课程。

3.2、组织专业社会实践,构建多元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聚合地,为有效的促进当地体育文化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吸引了大量体育产业相关企业的关注。通常情况下,体育应用型人才从事的工作大多与体育训练相关,尽管他们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的实践经验比较薄弱,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现状,高校要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举办大型体育社会实践活动,例如:高水平的体育赛事,并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的积极的参与,这样一来,一方面有利于不断的培养高校与企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除此之外,高校还要重视对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首先,高校在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要彻底淘汰传统单一的培养模式,将三级训练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达到提高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其次,高校在对多元化培养模式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发性,让大学生在校园体育文化的熏陶下,学习更多的体育精神,从而帮助他们培养终身学习体育的理念,由此可见,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构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3、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合作信任机制

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优势,高校需要不断的修正、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还要建立合作信任机制。首先,由于部分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时,没有建立独立的管理组织部门,从而导致管理工作处于混乱状态,进而严重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因此,高校要从部门工作目标管理和计划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加大对“校企合作”组织管理的力度,并采用权责的方式,科学合理的分工管理工作;其次,高校还要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在充分利用管理机构的执行力和法律效应的基础上,加大与各个企业的紧密联系,除此之外,高校和企业在合作培养体育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还要还要签订“校企合作”合同,并不断的修正、优化和完善相关合作信任机制,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校企合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合作信任机制,可以有效的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此外,“校企合作”合同的签订,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合同的法律效应;另一方面,有利于最大限度的保证合作双方的合法权益,除此之外,还有利于更好的提高合作双方的信任度,从而促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很好的实现了应用型本科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与此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优势,培养出符合当地经济建设需求的体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高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要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不断的优化体育教学课程;另一方面要组织专业社会实践,构建多元培养模式;除此之外,还要不断修正、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实现对合作信任机制的建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水平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