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

2020-12-31 00: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

(哈尔滨体育学院体育科学研究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08)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如何开发高质量的冰雪旅游资源,使“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发展的制胜秘诀之一。冰雪文化是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精髓所在,在日益激烈的冰雪旅游市场竞争中,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可能掌握竞争中的主动权。因而,对冰雪旅游文化产业进行研究,可使冰雪旅游文化更加契合我省“冰雪+文化”的产业融合发展需求,促进我省独具特色的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全面发展,进而使我国特有的民族优秀冰雪旅游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同时,亦可充分发挥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可推动黑龙江省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展。

1、黑龙江省发展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优势条件

1.1、自然资源禀赋优势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可呈现出四季特征明显差异,平均温度在-5℃-5℃之间,是我国冬季最长的省份,积冰积雪期长,气候条件优越,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黑龙江省水资源丰富,省内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水质清澈,冬季结冰期长,易于形成诸多天然冰场。我省还拥有以大小兴安岭、老爷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脉及周围各山岭为代表的天然山脉,植被茂密,山体高度、坡度及落差均适合雪道的开发和滑雪场的建立。从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的技术性评估指标角度出发,黑龙江省具有发展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资源优势。

1.2、冰雪文化积淀优势

冰雪文化是黑龙江省的地域文化。它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以冰雪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取的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我国的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开发最早在黑龙江省开展,1963年哈尔滨市首创冰灯游园会,为我国冰雪旅游先河;1985年哈尔滨市成功启动首届冰雪节,迄今为止已成功举办35届,这是国内举办最早的冰雪节庆活动,如今已经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文化影响力与辐射力已蜚声海内外,引领全国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先后成功举办1996年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与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使我国承办国际冰雪赛事能力极大提高,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也初现规模,我省主要城市均积极开发冰雪旅游产品,具代表性的有牡丹江的海林雪乡、齐齐哈尔的雪地观鹤、松花江冬泳、伊春林区的雾淞与大庆的雪地温泉等,都为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地域文化内涵缺乏深度,产品创新不足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发展冰雪旅游的灵魂,可以为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但从既往经验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时过度关注经济效益与商业价值而忽略了冰雪旅游文化的内涵,使其产品与服务缺乏深厚的文化属性。消费者对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消费行为实质上是一个购买文化、消费文化和享受文化的过程,所购买的产品应是冰雪景观与本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消费者通过产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将旅游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进行差异化对比,进而形成旅游目的地独特的文化感知体验。但目前,我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试图走国际化路线,忽视了对本地域文化内涵的深挖,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致使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缺乏独特性、传承性、差异性、创意性。

2.2、冰雪旅游居民参与度低,文化氛围不强

冰雪旅游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与冰雪旅游关系密切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不论身处何时,冰雪旅游文化氛围的营造都得益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支持与热情参与。但黑龙江省目前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欠发达,居民冰雪旅游及冰雪运动项目的消费水平不高,因而居民参与冰雪旅游的积极性不高,人数也相对较少,以上均不益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氛围的形成。

2.3、民族特色寡淡,缺乏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省几千年来冰雪文化的缔造,与我省人民战胜严寒的顽强生命力和化腐朽为神奇的聪明才智密不可分,继而创造了独具北方民族特色和魅力的冰雪童话,成为冰雪艺术的发源地。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应深度挖掘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特点,摆脱当前产业发展过程中粗放的模仿与复制模式,力求为每一位前来体验冰雪文化之旅的游客都留下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内涵的深刻印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增强国际竞争力。

2.4、复合型人才资源匮乏,人才流失严重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的核心动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黑龙江省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较早,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滑冰、滑雪、冰球项目的运动员、教练员、专业管理人才。我省冰雪旅游发展亦有丰富经验,培养造就了大批冰雪人才,遍布开发、设计、创作、研究等各领域,以哈尔滨市为代表的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的冰雪旅游发展源头,不仅为我国输送了大批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也为我省发展冰雪旅游文化提供了人才竞争优势。时至今日,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方面人才流失严重,全国各大滑雪场的管理层基本均布有从黑龙江引进的人才,而我省原有冰雪艺术雕塑人才数量也在日益减少。不仅如此,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资源匮乏,这些都构成了我省制约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对策

3.1、加强冰雪文化理论研究,深度开发冰雪旅游文化产品

注重冰雪文化对旅游的拉动作用,加强对冰雪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研究,将冰雪旅游文化研究理论高度加以提升,并加大理论指导实践力度,确保将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精准定位,充分发挥冰雪文化理论的功能效益。黑龙江省冰雪文化积淀丰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政府部门及相关学者应定期举办文化研讨会,丰富冰雪文化理论研究体系;通过创立冰雪文化产业观光体验园区,丰富以冰雪体育文化、冰雪会展文化、冰雪休闲体验文化、冰雪艺术活动等为主打的冰雪旅游文化产品构成体系;通过开发中国冰雪文化博物馆,收集并记载冰雪文化的历史渊源,打造我省独特冰雪旅游文化景观与文化遗产;打造中国冰雪文化教育、培训与咨询基地,依托黑龙江省高校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产业教学科研人员、科研院所旅游科研人员、冰雪运动、冰雪科技、文学艺术等研究人员的智力支持,对黑龙江省历史文化、民族风俗、地域特色等进行深入理论研究,为相应的冰雪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提供智力保障。

3.2、提高冰雪旅游居民参与热情,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参考欧美冰雪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营造具有特色的冰雪友好的文化氛围是发展冰雪经济的先决条件。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氛围的营造都离不开近3800万黑龙江居民的积极参与,应采用有效措施鼓励居民加入到冰雪文化与冰雪旅游参与中来,使居民成为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理解者、支持者、参与者、受益者以及传播者。一方面,可给予一定程度价格优惠;另一方面,可加强冰雪文化的宣传与普及,让居民了解当地冰雪旅游文化活动的内容与安排,便民参与,亦能使当地居民增强对冰雪文化知识的了解,有利于冰雪文化的传承,推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传播。

3.3、培育冰雪旅游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提高国际竞争力

黑龙江省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民俗特点与地域风情,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应与之充分结合,浑厚冰雪文化积淀,赋予冰雪文化活的灵魂,走独特的冰雪旅游文化品牌战略之路,鼓励企业进行民族特色浓郁的自主品牌研发与创建,可打造“冰雪健身”品牌,如哈尔滨国际滑雪节、林甸寒地温泉等;可打造“冰雪民俗”品牌,以民俗游、饮食游为代表突出本土文化特色;可打造“冰雪精神”品牌,充分发扬黑龙江人民保卫领土、乐观向上、喜爱冰雪的北方民族傲骨,向世界展示“北大荒精神”、“铁人精神”、“闯关东精神”等黑龙江省文化名片。综上,培育冰雪旅游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有助于推动冰雪旅游文化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特色鲜明的冰雪旅游文化产业新格局,提高国际竞争力。

3.4、注重冰雪旅游文化人才培养,提高产业服务质量

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培养和挖掘各类冰雪旅游文化人才。一方面,可加强冰雪旅游文化人才的培养,在利用全省高校教学资源优势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导向作用,丰富冰雪旅游、冰雪文化产业专业方向相关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对现有的冰雪旅游文化从业人员,可为其开设专业进修课程,不断提高专业素质与文化修养,为冰雪旅游文化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精尖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可建立我省冰雪旅游文化人才智库,充分囊括冰雪艺术方面的重点保护人才,并允许一定条件下的政策支持,吸引全国范围内的人才力量,提升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文化产业整体的服务质量。

4、结语

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我省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在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问题也随之显现。通过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创新发展策略,以便树立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的影响力,在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时,传承与发扬我国的冰雪文化。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冰雪文化产业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黑龙江省海伦市永和乡中心小学简介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