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医结合”视角下中职卫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020-12-31 00: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体医结合卫校体医

(四川省南充卫生学校 四川 南充637000)

1、前言

2016年10月25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本纲要中心思想是:以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形式来促进全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与此同时,卫生类的院校肩负了双重责任,双重责任是指学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和卫生类的人才培养。在“体医结合”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特别要引起重视的是中职卫校体育课程的改革,课程的改革也是新形势下南充卫校体育课程改革面临的新课题。

2、中职卫生类学校开展“体医结合”体育课程的现状

2.1、课程目标不明确

我国目前的中职教育是指,高中教育阶段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职业教育教学的目的是指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中职教育在此过程中,需要将体育教学目标和社内需求相匹配。目前中职教育存在着着课程目标不明确的现象。导致终身教育的理念的培养以及相关体育技能学习的缺失,影响卫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2、课程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简单而言,体育课程的教学就是体育课,就是在操场进行身体锻炼。此外,对体育课程的认识只停留锻炼身体上面,缺乏时代性,在发掘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思想,强身健体只是简单的作用,课程中关于发展的学生综合素质内容没有重视起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深,传统式“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教学方式已经严重制约着中职卫校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步法。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体育教师虽然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尝试新课程的方式,但存在误区,譬如:部分教师宽松式等同于自主式教学;也有教师只注重新形式,却缺乏其内涵。这种出现偏差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锻炼激情。

2.3、课程内容不利于身心健康的需求

目前,中职卫校的体育课程单一,大部分学校只开设了“三大球”健美操等竞技型项目。在卫校里面,实际情况是女同学的比例非常大,女学生中对竞技体育项目的活动兴趣点不高,在某种角度上讲,是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设定的。“体医结合”理念证明,卫校需要将教学目标和医学的专业相结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体医结合的理念。目前中职卫校在体育教学课程方面,是处于“强身健体”的阶段。所以我们要注重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体育课程内容需增加保健、康复和健康评估以及运动处方等运动相关医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体医结合”理念,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需求。

2.4、课程评价体系不合理

教学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评价和课堂教学评价。在对学生评价时,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要做到区别对待,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客观评价,一是看学生平时在体育课程中运动知识和技能学习的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二是需要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情感因素,学生学习的成果,在体育课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她们一定的选择权利。她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运动项目,这样可能因材施教,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大部分的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注重运动技能考核、平时表现(出勤)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出勤作为学生的考核标准之一,很多学生可能就只是到达了课堂,但是课堂上是否有认真学习,这个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注重最终的成绩,也是有失偏颇的,所以需要结合考究。这两个考核方式相结合也是比较单一的。学习过程和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方面的评价,也给予了比较高的关注度,这样在学生的个性表现和基础知识版面存在缺陷,容易造成学习的片面性,从而学生对喜欢项目的缺失。这样也不利于那些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对兴趣的培养,可能会错过一个展现自我最好兴趣项目的机会。根据统计情况来看,大多的卫校教师考核时,一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成绩;二是根据学生平时的到课参与情况两部分来进行平分标准,得出学生的期末成绩。这种单一的体育考评方法违背了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忽视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这样的结果限制了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和兴趣,考试结果也无法全面体现学生真实的体育水平和能力,这样的方式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3、“体医结合”视角下体育课程改革的途径

3.1、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观念,明确课程目标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做到,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观念,明确课程目标,体育教师要坚持以下的教学理念,“终身体育”、“健康第一”。在教师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运动技能,还要将课程内容与工作、未来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做到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不断更新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观念,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从实际出发,贯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卫校学生的身体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

3.2、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导向,探索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为什么要“体医结合”呢?主要是因为,中职卫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都会从事医护工作,这就要求课程目标要有这样的理念,体育教师在授课中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还要向学生讲授运动保健康复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学生来。为其做好“体医结合”理念下传输优秀医护人员打下基础。其中,利用当地体育资源开发特色体育课程,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和专业化发展,突破陈旧的体育教学模式,改善传统体育资源在加工改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利用,把资源优势转化为课程开发优势,充实课堂内容,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最大功能和效益。

3.3、课程内容与医学专业相结合

“体医结合”是新形势下的健康处方,卫生类学校应利用医学专业优势与体育课程有机相结合,开设“运动康复训练”、“运动处方”等相关课程,让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基础上储备一定的运动方面的技能,指导病人形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卫生学校的学生是“体医结合”理念的实施者,针对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引导学生传统的“只学专业,其他不用管”的理念,不断转变为“体医结合”的观念,重视并意识到拥有健康的体魄,才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指导患者获得真正的健康,而不一味的只是给患者开药打针输液等简单的医学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学生“体医结合”的实施能力,提高他们指导和帮助他人健康保健的能力,加强体育医疗保健和运动处方的教学。体育教学内容中的保健与形体训练应与护理、中康专业相结合;因此教学内容中安排形体课、健身操、艺术体操、跳绳、毽球等运动项目。

3.4、注重学生体育考核,推进“体医结合”教学模式改革

在体育课程的评价上需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在注重评价结果的基础上还得注重过程的评价。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内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即将学生的出勤率、体能、技术技能、进步幅度、理论知识、学习态度、课外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对体育课的兴趣程度、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列入到体育课的综合评价指标,使评价指标更加全面。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条件的差异,制定合理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使体育课的评价更加客观、科学。体育教师在学生体育学习评价过程中要淡化体育分数和名次的竞争,强化科学育人、全面育人的意识,体育成绩的评定应进行多维评定应该综合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卷面考试进行体育理论课成绩的评定通过测试进行单项运动技能成绩评定组织多次技能测试,利用成绩进退变量进行“进步奖”的相对评定学习态度及课外活动积极性的定性评定。通过以上多维评定对学生进行公正、客观的体育成绩评定,借此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和促进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结论

“体医结合”视角下中职卫校的体育课程势在必行,不仅影响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方向,更促进卫生医护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改变传统体育课程模式,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探索新型的“体医结合”教学模式,促使中职卫生学校的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指导和帮助更多的患者能够预防疾病和增强自身健康水平的能力。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了卫校学生的就业渠道,提升医疗卫生人员医疗操作技能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有技术的人才,“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适合社会发展的一种正确发展理念,卫生职业院校如果都按照这样的理念来发展,想必可以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体医结合卫校体医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认识你自己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卫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职卫校英语课堂常遇问题和应对策略
“体医结合”背景下健身气功在普通高校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体医结合”导向下对体育专业教学的影响
辽宁省“体医结合”模式下运动对肥胖人群身体形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