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职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2020-12-31 00: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院校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 河南 安阳455000)

引言

实现良好就业是高职院校开设教育课程用以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目标。为此,仅限于课本教材知识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升,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现代化人才。而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当前的体育教育课程及体系进行革新,充分融入素质教育以及实用性技能教育等元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1、新时期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需具备的时代特征

1.1、健身性

在我国高校内开设体育课程有一项基本出发点,那就是健身。健身性可以说是体育课程和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而且这一特性并不会被时代发展而淘汰。不论是教育部还是有关政府部门都曾指出,院校内开展教育工作应当以促进身体健康发展为重要指导思想,而这一点不仅是对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而且也是实现素质化教育的重要思路之一。与此同时,当前阶段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严重下滑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充分重视健身性。

1.2、人文性

院校内开展素质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能够在毕业后顺利完成过渡,积极走向社会。院校内的体育教学对于学生加强自身身体素质和个人修养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当前人文主义教学的框架下,体育教学不仅要凸显出健身性,更要发挥其人文特点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1.3、娱乐性

娱乐性是体育及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特征。正如音乐旋律能够彰显音乐的强大魅力,娱乐性也是体育展现自身光彩的重要特性。当前时期,我国高职院校内的体育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体育教学的娱乐性较差,无法将体育本身的生命力迸发出来,指引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开展体育锻炼。

1.4、竞技性

体育运动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娱乐性上,但是在这种特性的背后,往往还存在着更加令人激动的一项特性——竞技性。可以说,体育的人文性基本来源于竞技性。如果体育运动失去了自身的竞技性特征,就难以彰显其伟大价值。

1.5、主体性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应当替代老师成为活动主体,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充分观照学生的能动性,使其能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以及多年来形成的人格特征是需要得到重点关注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个性化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内开展体育教学应当转变教学思路,着眼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建立自己的体育爱好提供指引。

2、“以人为本”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2.1、能够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在高职院校内完成基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够让大学生从情感和认知的层面上获取到体育知识与相关技能对于促进自身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当大学生开始培养具备个性化特点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之后,就能自主完成终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为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提供了现代化思路,将体育精神和人本主义进行有机融合,能够将学生纳入至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之中,进而构建出新的评价体系。此外,学生接收体育知识和发展体育技能的水平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这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来说,也具备一定程度的支持效力。

2.2、能够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毋庸置疑的是,高职院校内开展体育教学能够让学生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但还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的道德素质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并且其自身的全方位发展也能够得到有效促进。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大学生不仅仅需要熟练掌握体育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将体育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此,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应当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培养创新能力。

2.3、能够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运用至各行各业之中,成为了当今世界的主流发展思路。为了顺应这一潮流变化,高职院校也应当结合此思路对体育教学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育形式多元化发展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并主动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动力。

3、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改革的有效策略

3.1、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增加体育活动形式的种类,能够有效完善体育教学模式。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给体育教师带来不同的教学素材。与此同时,体育活动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魅力和锻炼价值能够为师生的身心发展提供裨益。在过去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教师通常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告知学生有关于体育锻炼的价值,并根据实际条件来开展教学工作。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生的体育需求和体育运动的内容和形式也往往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等理念被广泛认可与接纳之后,体育活动的其他特性也逐渐被人们所开发出来。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也已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例如,已经拓展到了发展娱乐体育技能等方面。高职院校内的体育教学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善于察觉学生之间的个体化差异并在尊重这一客观现实的情况下开展个性化教学工作。此外,应当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体育特长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教师应始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避免强制性要求对学生自主探寻体育运动规律及特点的进程造成破坏。此外,教师应当与学生共同探讨其中奥妙,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建立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改变以往的陋习。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强化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力度,为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而不断努力。

3.2、逐步优化体育教学课程的结构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高职院校内的体育教学形式以粗放型教学为主,具备科学性和娱乐性的教学活动较少,大学生难以通过仅有的体育活动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并挖掘体育特长。因此,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可以将学生普遍不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删除,并不断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项目,考虑到课时的限制,教师还可以自主创新,将多项体育运动结合在一起。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将田径运动中适合大学生参与的项目添加至现有的体育活动之中,而且还可以将中长跑项目用作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内容。在开展公共形式的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应当提前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互动项目,并将其整合至课程之中。具体来讲,可以以一个项目对应一个老师的方式构建教学模式,学生也能够遵从自己的医院来选择体育项目,考虑到项目人数的限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流操作,通过单元轮转的方式组织学生分批次开展不同的体育项目。在采取体育教学方法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好能够让学生独立完成科学的实践过程,当学生感受到体育项目的魅力和自行解决问题的乐趣时,就能使学生主动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从优化体育教育课程结构的角度来看,应当对体育课程的发展方向进行调整,由原来的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转变为注重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且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的形式也需要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学习的形式。过往的经验式教学应当转变为因材施教,教学场地也不能仅限于课堂,而是要多开展课外比赛和课外讲座。

3.3、对教学评价进行改革

高职院校内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太过于看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公平性,而忽略了人文教育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讲,评价体系过于看重将学生身体素质量化为若干指标的过程,而且十分追求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评价的绝对公平性,因而对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阻滞,同时也导致大学生完全将精力花费在了如何通过体育考试上,这一点可谓是应试教育的深刻体现。因此,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中应当纳入两项新原则:(1)相对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具体来讲,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教学理念及目标,对现有的评价体系进行调整和扩充。不仅要对学生之间的差距做横向对比,而且还应该对同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纵向对比,而且还要纳入学生勤奋好学程度的评比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高职院校只有形成上述的综合评价体系,才能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做合理且有效的评估,在不损伤学生积极性的情况下完成考核。

3.4、对教育观念进行创新

(1)应当对高职院校内的体育教学理念进行革新,以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为教学目标。要想做到对高职院校内的体育教学课程有效革新,必然要发生在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之上。而教学理念又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并积累总结出来的,因此高职院校应当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教学理论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探究,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的各类价值。由于大学生即将面临社会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内的体育教学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就是最后一次受教育机会。为此,体育教师更需要把握好这一机会,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逐步培养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能力,使其养成终身锻炼、终身学习的习惯,并在精进体育能力的过程中加强自身创新水平的塑造;

(2)在体育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不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进行干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自身的潜能,实现能力和诸多方面的不断突破。为此,高职院校内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一客观现实,应当始终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环境的开放程度,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从人格的角度来看,体育教学工作应当充分重视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既不要对学生的人格做过多的干涉,也不要任由学生的人格泛滥生长;

(3)将体育教学和素质教育进行统一。在发展新时期背景下,高职院校内的体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应当转向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在改革过程中逐步解决,而且在采用新型教学方式时需要融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具体来讲,高职院校内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应当以大学生地的体育爱好为第一位,在开展体育教学时将素质教育融入各个环节之中。与此同时,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必不可少,此举能够全面、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实现体育教学课程改革和创新的目标。

4、结束语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一来可以有效增强院校自身的教学能力;二来可以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更有利的条件。为此,高职院校应当结合体育教学的时代发展特点,着重于丰富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优化体育课程教学结构,增添体育运动教学形式,构建完善、综合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只有实现以改变教育理念为前提的体育教学模式创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理念院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