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自我定位

2020-12-31 00: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身心素质

(方城县第一高级中学 河南 南阳473200)

中小学阶段教育是提升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我们必须重视该阶段教育。素质教育自1985年提出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素质教育首先要改变的应该是全面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与之对应的具体表现为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使学生身心愉悦的发展综合素质,从这一点上讲,当前我国教育的重点放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上,同时也要确立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发展方向。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担负着学生身心愉悦的重要任务,更应该体现其价值的应有之意。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主要传输媒介,是实现素质教育中愉悦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路径,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是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素质教育和学校体育的内涵

1.1、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为了改善应试教育所造就的教育缺陷。其目的是通过教育的手段,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其重点是执行过程,即社会实践。素质教育是针对学校层面,作用于学生提出的,是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教育观念。其根本目的是“育人”,简单来讲就是形成社会化的人,使人在社会生活中具备完善的科学素养、健康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强大的心理素质。具体的讲,施加对象是受教育者,提高受教育者身心素质,促和谐发展,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

1.2、学校体育的内涵

学校体育是在我党制定的教育方针之下,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培养人才的育人过程。学校体育是受教育者在校园内学习,知识、技能、养成习惯,提高自我锻炼效能的过程,包括体育课程、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和竞赛组成。学校体育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体育素养,换而言之,受教育者离开学校,就成了社会人,也就等于是对社会人施加的体育影响。所以,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重视学校体育对受教育者的健康教育,就是为增强人民体质奠定坚实基础的。

2、学校体育的价值观分析

2.1、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当前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学校体育的目的并不是为培养运动竞技人才的,而是为使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能够自我科学合理的锻炼。在学生的年度体质健康测试中,最重要价值体现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根据当前青少年活动发展的身心规律和政策的执行现状,学生的真正实践活动还是比较少,在后举国体制时代,国家重视数管齐下,也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下足了气力,但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总是高于学校体育发展步伐的现状,并没有真的改变。将学校体育结合自身教育事业的发展进行开展,到达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标。

2.2、丰富学生课余学习生活

学校体育本身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在学生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除了在课堂上的丰富活动之后,课余生活相对比较匮乏,因此,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在也能够让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提升身体素质,丰富课余生活,达到起愉悦身心发展之目的。

2.3、培养健全学生全面人格

学校体育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运动竞赛,通过训练和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团结协作、自强不息,健全学生的全面人格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3、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身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还是上指示:“学校是优秀官兵的发源地,培养学生的血性应该是学生体育的闪光点。”静如处子,动如狡兔才能刷亮大学生的存在感,运动场上的灵与肉的契合能培育接班人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优良品格。总书记还多次强调要求“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江山坚如磐石”。学校体育作为其特有的文化发展模式,也承担着社会发展的重任。学校体育功能主要有:增强体质、教育、人的社会化、娱乐等功能。其本质是使受教育者愉悦身心。

4、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定位分析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全民族身心素质,也是其宏观目标。在目的视阈下研究,素质教育是以人类自身的身体、心理、精神素质为对象,来开发、塑造和完善自身素质结构及功能的一种社会实践方式,是以发展和再创造自身素质为目的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人的体育素质及综合素质,既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点。

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针对高校体育近年来颁布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行政法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规范性文件《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无不昭示着党和政府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

当前,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在五育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化,社会合格化,由此,体育的在教育中的高度是强于目前学校所重视的分学科化教育。素质教育的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强调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特别是在德育方面,受教育者在规则下的竞技运动和娱乐,体育的功能的特殊性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这也突出了学校体育的人文性。学校体育在培养受教育者社会适应性方面,也具备独特的精神内涵,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的克服困难,直面挫折,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精神是能得到好的锻炼的。体育在培养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功能也是比较突出的,在锻炼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和适应自然环境,接受合理科学锻炼的意识和方式,为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思想上,技能上,身心发展上以及习惯培养上,都凸显其特有的价值。身体素质是学校体育教育基础,是受教育者机体发展的前提,在社会实践上所表现的心理发展的相互作用,是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公德在受教育者身上的体现,它具体反映了体育目标与社会期望、适应社会的一切能力,这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素质教育对人的影响就是学校体育对人个体本身施加的最本质影响,其整体性的施加影响,是同人的逐渐发展目标一致的,这样就反映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首先素质教育是奠定个体医生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改革目前学校体育改革的宏观标准,更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的提升基本劳动者的根本需求。

5、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作用价值

在国家大力提倡教育制度改革的今天,对义务教育阶段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以及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当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国家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最基本素质。而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5.1、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学校体育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中,首先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的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各项机能,改进大脑发展发育。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可以改善受教育者的思维定向,为日后从事脑力活动提供智力支持。受教育者在体育运动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受教育者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直观法教学,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受教育者的直观观察力还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的视、听、触、肌肉本体感觉器官发展。在受教育者的技术动作形成过程中,通过重复有效练习,可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肌肉记忆力,形成有效定型,促进其想象力和记忆力的发展。在游戏法和竞赛法的教学实践中,不仅可以很好的练习学生的发展受教育者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还能够在练习过程中不自觉的发展思维力。在体育竞赛过程中,无论是隔网对抗还是同场竞技,其在赛场上的不确定性,其表现形式绝对不仅仅是肢体语言的对抗,更深层次的理解应该是智慧的较量。

5.2、增强学生的体质对于受教育者而言,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是个人发展的前提,更是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我们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病”的威胁与日俱增,《中国青年体育发展报告(2018)》蓝皮书指出:学生形态生长水平持续增长,心肺功能较2005年谷底水平略有回升,速度素质明显下滑,速度力量反复波动,较2010年水平略低,力量素质持续下降,下降速度逐渐降低,耐力素质继续下跌,肥胖率继续升、高视力不良检出率依旧居高不下。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的作用是明显的,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上,核心素养方面都具体有重要的作用。现在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幅度革新,个体的发展与素质也随之提出了新的要求,受教育者的体质发展也必将是影响革新的重点,由此学校体育的功能也是向其社会性延伸。

5.3、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谈到学校体育,必然要谈到学校体育竞赛,《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要求:“学校每年至少根据条件组织春、秋季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体育竞赛以其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竞赛精神,激发受教育者追求目标的心理动机。在体育竞赛活动的过程中,受教育者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开拓进取精神会得到最大化的显示。由此,学校体育通过开展不同层面的体育运动会或文化节或者体育单项比赛,甚至是课堂体育教学比赛都能够很好的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

处于社会中的个体,必须具备顽强的一致品质,学校体育的全过程中,受教育者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克服其中的障碍,这个障碍也包括心理上的障碍,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竞赛,不仅能很好的改善学生的意志品质,也必将锻炼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作风,铸造其百折不挠的一致品质。

6、结语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其定位上能够起到开发受教育者智力,增强受教育者的全面体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顽强的意志品质的作用。学校体育以期独特的方式展示其多姿多彩的内容,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职能作用,提高全面发展人才的质量。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身心素质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生活教育”
给身心降个温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