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改革

2020-12-31 00:33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警务救援

(安徽公安职业学院 安徽 合肥23003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课程方法的不断更新,整合互联网学习资源,优化传统教学的内容、方法与途径,是公安院校水上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公安职能部门的警力来源,主要以公安院校培养的学生为主,并且我国大部分公安院校还承担着公安民警的再培训与警衔晋升工作,在警员能力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在公民处于危难情形时,应立即救助。为防止公安干警在遇到群众溺水等事故时不知如何处置,开展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就显得尤为必要了。但由于水上教学存在一定风险,对于教学场地、教辅人员等要求较高,目前国内开设此类课程的公安院校屈指可数。本文拟用“互联网+”的理念,对已开设水上教学课程的公安院校提出优化教学的方法,对无条件或未开设水上教学课程的公安院校提出另一种教学思路,以此来弥补现今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开展的不足。

1、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的现状

1.1、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开展现状

根据电话访谈与实地调查显示,我国公安院校开展水上教学相关课程的共计8所。未开展水上教学的院校,部分是由于场地、师资、资金等问题放弃开设。也有部分院校曾经开设过水上课程,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监管不到位,出现过安全事故因而放弃此类课程,造成场馆闲置与资源浪费。因此,在我国公安院校毕业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经过相关水上警务技能的培训和水上警务事故处理的知识学习。这导致很多警务人员在面临突发性溺水或其他水上警务事故时,并不知如何处理,同时也不具备处理相关事故的基本技能。

1.2、公安院校水上教学内容的现状

在开设水上教学课程的公安院校中,大部分学校由于学生游泳基础较差,很多学生在上课之前没有下过水,教学内容的安排主要是围绕着常规游泳教学和救生教学进行的。其中,游泳教学以蛙泳教学为主,抬头蛙泳和自由泳快速游为辅。救生教学以间接救生为主,直接救生为辅。教学内容过分单薄,缺乏对警察这一特殊职业水上行动的专项学习。例如,没有水上警务事故处理的专项训练与学习,没有警察水上救援法律知识的学习,没有警察水上出警相关实践案例的系统学习。这就造成了许多民警在处理突发性溺水事件时走向两种极端,“不作为”或“过分作为”,即呼叫增援而在现场没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致使群众误解,或在救援时鲁莽行事直接下水救援,致使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这两种都是不正确的水上出警方式。

1.3、公安院校水上教学方法的现状

在开设水上教学课程的公安院校中教学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由于课时安排等缘故理论教学一般安排仅2个学时,实践教学即水上技能的学习占总课时的绝大部分。理论教学中由于受课时量的限制,教学的内容也随之缩减。在实践教学中一般班级往往有30-60人进行同时学习,因此为保障教师视野的开阔性,提高水上教学的安全性,教师往往不能下水进行教学,仅能够在岸上为学生演示动作模仿,给学生进行技术讲解。由于水中与陆上体位的不同,很多时候学生很难通过教师陆上动作的模仿真正理解动作要领。当然,也有教师会在班级中选择会游泳的学员进行水下动作示范,然后再配合动作讲解,但这种教学效果会因示范学生的水平受到影响,不具有普适性。另外,游泳与救生的教学环节颇多,如果用传统的示范教学法会耽误大量的上课时间,致使教学内容减少或教学质量下降。

1.4、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的现状

调查显示,我国公安院校的水上教学课程考试类似其他警务技能课程考试的评价方法,其中平时分占20%,期末成绩占80%。期末成绩主要来源于实践技能考试,主要以考游泳技能和模拟救生技能为主。缺乏理论考试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理论课程后,没有加以巩固与复习,造成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的不完善。在实践教学中,由于水上救援要求的体能与技能较高,大部分学生通过相关水上教学课程的学习,还不能够达到独立直接救援的水平。如不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身体素质训练,掌握不同情况下水上救援的方法,学生将很难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正确有效的救生方法,甚至会使学生自身在救援行动中陷入险境。

2、互联网视阈下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改革的途径

2.1、利用互联网实施远程教育

在因受场地、师资、资金、环境等外部问题很难开设水上教学课程,或短时间内无法完善水上教学体系的公安院校可以采用远程教育的方式普及警务水上教学。在网络教学中,虽然不能完全弥补实践教学的空缺,但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公安院校的学生和在职民警了解水上警务技能教学的基本内容,学习水上警务事故处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等相关知识理论,同时也可以方便大家对于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自学。下载互联网水上警务教学App,利用手机端上传和共享学习资源,在远程教学中还可以加入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教学互动,课后讨论环节,增设考试与答疑等栏目,使更多公安院校学生与在职民警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和巩固掌握水上警务处理的方法,提升水上出警能力,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利用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

首先,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如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以下统称为视频教学,增加丰富的理论教学内容,如,水上救援时公安民警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公安水上救援案例分析讲解、公安水上救援工具介绍等等。帮助学生完善理论体系,使其在遇到类似情况有法可依,有理可循。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除了常规的蛙泳和救生学习,还可以通过视频教学,增加涉水救援设备的操作与使用,绳艺(如孤岛求生和索降等)的操作和使用方法。这些视频内容不仅能够为感兴趣的同学提供学习机会,还可以帮助民警在处理相关涉水案件时丰富其营救的方法,辅助其作出救援行动的最优选择。

2.3、利用互联网创新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互联网可以结合现代“AI”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分析学生的不足并增加学生课前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课程有所准备。其次,帮助学生客观了解正确的水中技术动作,辅助教师的实践教学,从而节省大量的动作示范时间。再次,互联网倡导翻转课堂与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大大增加了水上课程的反馈。在课堂中加入实时录像,记录学生的每一帧动作,给予实时与课后的准确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动作的不足,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最后,还可以通过视频和VR模拟系统增加涉水事故的模拟情景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在不同涉水事件中警务处理的正确方法,使学生遇到类似事件时,形成条件反射和应急处理程序的思维定式,以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2.4、利用互联网完善考核机制

首先,应将公安民警的水上技能考核纳入公安体系必考项目,并利用网络设置权限对不同级别的警察进行分级培训和考核。制度上可以把考核内容分为网络考核与实践考核两种,分别对应发放合格证书。考核的结果应与警衔晋升或年底绩效关联,以提高公安民警对水上警务的技能培训与考核的重视程度。另外,对于已开设水上教学课程的公安院校,可将视频课程学习和网络课程理论考核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评价标准的一部分,并将网络模拟警情处置的考核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丰富考核内容,通过多元化的考核手段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内容,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水上警务事故的处置能力。

3、结语

互联网教学可以帮助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突破外部环境限制的瓶颈,建立起一个立体的学习平台,让更多公安院校的学生与民警可以学习到水上警务处理的相关知识。合理开发和利用AI科技,打造警务网络教育,对推进远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及完善考核机制都有着不可估量作用。因此,未来公安院校应积极推进互联网建设,多结合教学实际,搭建更为完善的模拟学习平台,更加重视和发展警务水上教学工作,着力提升公安干警的水上警务事故处理能力,推进我国警察的整体业务素养稳步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警务救援
紧急救援
新形势下警务战术指挥
3D打印大救援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精细化管理视角下公安院校研究生培养改革
浅谈警务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建立与运行
探究警务战术的本质、知识生成与运用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