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通过对血流变指标检测进行评估的作用

2021-01-01 11:21刘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3期
关键词:脑梗死

[摘要]目的:分析在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通过对血流变指标检测进行评估的作用。方法:从我院收入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00例,均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的体检检查志愿者60例作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检者的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对比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血流变指标,观察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并将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血流变指标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的血流变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受检者(P<0.05);在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血流变指标均呈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血流变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中,采用血流变指标检测能有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脑梗死的早期治疗评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预防再闭塞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疗效评估;血流变指标检测

[中图分类号]R277.7;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79-02

脑梗死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又被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1]。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造成患者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进而造成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坏死。可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等造成损伤,引起独立生活障碍。由于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液流变学有密切关联,临床治疗以尽早建立血循环为主,在早期进行溶栓治疗是拯救脑梗死患者生命的关键[2]。但同时,治疗效果的评估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血液流变学指标所反映的是患者体内的血液粘度,通过该项指标能尽快了解到患者的病情、疗效。故本文将对在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中通过对血流变指标检测进行评估的作用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对象从我院于2020年3月至2020年6月收入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入选患者共100例,均进行早期溶栓治疗,将其纳入研究组;另外选取同时期的体检检查志愿者6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男性53例,女性47例;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70.86±6.37)岁。对照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63~77岁,平均年龄(70.37±6.29)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一步展开比较。

1.2方法研究组患者入院后进行血流变指标、血常规、凝血四项、血糖等检测,并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梗死范围等。给予患者甘露醇以降患者颅内压,避免溶栓治疗引发脑出血;确定患者具有溶栓适应证,其不存在禁忌证后,给予实施早期药物溶栓治疗,药物为爱通立(德国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注册证号:S20110051)。药物使用的总剂量为0.9mg/kg,其中10%采取静脉推注,时间控制在1min内;另外90%采取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h内。并在用药后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潜在出血表现,以便及时处理。

研究组受检者为体检健康的志愿者,直接进行血流变指标检测。

1.3观察指标血流变指标:包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研究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1次;对照组检测1次即可。抽取受检者的空腹静脉血4ml,经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R-80血液黏度仪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血流变指标,观察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并将研究组治疗后3个月的血流变指标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录入至Excel2010中予以校对,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计量资料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用卡方(χ2)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研究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的血流变指标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受检者(P<0.05)。见表1。

2.2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呈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4.084、t=3.443、t=4.215、t=5.862,P<0.05);稍高于对照组,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t=1.038、t=1.481、t=1.204、t=1.508,P>0.05)。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某一脑区出现了血液循环急剧下降的现象,在患者发病后早期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最佳,即发病后3小时内[3]。溶栓治疗能够促进局部脑组织在出现不可逆损伤之前恢复灌注,促使脑血管再通,降低急性脑梗死的致残和致死可能性[4]。但是由于脑梗死属于一种危急病症,患者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为了能够及早为患者调整治疗方案,则需要选择一种同时具备快捷性、灵敏性的检测方式来评估疗效,反映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

血流变发生变化与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性以及变形性有密切关联,同时与血浆的成分也有密切关联[5]。当血液粘稠度增高,会导致血流量降低,导致组织出现缺血现象,进而促进静脉血栓的形成[6]。在血液的高粘度状态下,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的粘附性以及聚集性升高,导致血管壁的切变应力升高,栓子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而在血管弯曲、狭窄以及分叉部位,因为分流导致的特殊流态造成局部形成了低切应力[7]。而在该中区域内,血液粘稠度逐渐升高,导致凝血因子活化,引发了脑血管疾病。因此,将血流变指标作为评估指标是合理的选择。在本次研究中显示,脑梗死患者与健康者的血流变指标相比,前者的指标水平更高。早期溶栓治疗已经被多学者在研究中证实为有效的脑梗死治疗方式,在此次研究中显示,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均逐渐降低,且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血流变指标能够灵敏地反映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故可将其作为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估指标。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溶栓治疗中,采用血流变指标检测能有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为脑梗死的早期治疗评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在预防再闭塞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邵帅,荣阳,荣根满.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分析与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3):128-130.

[2]刘明全,杨敏,黄飞,等.老年2型糖尿病伴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及意义[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1):130-133.

[3]姜童子,陈鑫.脑梗死患者经尿激酶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3):62-63.

[4]罗俭权,廖建平,潘彩英,等.血流变指标监测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效果的价值研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8,29(4):61-62,40.

[5]于正.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引发脑出血的因素及凝血指标的变化[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4):70-71.

[6]蔡洁丹,唐万兵,郑楚忠,等.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脂和凝血功能参数变化[J].中国医药科学,2016,6(7):29-33.

[7]王震华,陈建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及血脂监测分析[J].中华心脏与心律电子杂志,2016,4(1):35-37.

作者简介:刘源(1988.12-),女,汉族,本科学历,检验技师,研究方向:医学检验。

猜你喜欢
脑梗死
依达拉奉联合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保守治疗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对于脑梗死,你必须知道的
脑梗死怎样治疗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儿童与成人外伤后脑梗死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