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曲靖市商贸产业与市场体系发展研究

2021-01-02 17:31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曲靖市曲靖商贸

李 剑

(曲靖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十三五”期间,曲靖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省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是曲靖市进入“十四五”时期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为继续推进曲靖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云南省委、省政府为曲靖提出了新发展目标,即到2035年把曲靖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云南副中心城市。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方面。其中,商贸和市场是重要内容。

一、副中心城市建设对商贸市场层面的内在要求

副中心城市属于城市之间空间结构关系范畴内的一个概念,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中各类要素在城市之间不断流动和配置的必然结果。副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增长极,是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体现。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要在准确理解其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在经济与产业、人口、交通、生态、文化、教育、商业与市场等方面的内在要求进行把握。

(一)副中心城市的内涵

要准确把握副中心城市的内涵,首先必须追溯其理论依据。副中心城市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理论具有紧密相关。副中心是相对于中心而言的,副中心城市相关理论是在区位论和中心地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按照克里斯塔勒的界定,所谓“中心地”是一定社会区域的中心,能够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1]。他按照中心地的重要性不同将其划分为不同等级,随着较低级市场区范围与中心地市场区范围的差距拉大,就会形成一个次级中心地。

副中心城市是相对于中心城市的次级中心,是由功能愈发完备的相对独立的外围卫星城逐渐发展而来。副中心级城市不同于城市规划学界的城市副中心,是都市圈范围内与中心城市并立、功能完备且与中心城市之间存在隔离带的城市[2]。副中心城市存在的主要价值在于承担经济发展辐射作用,疏解中心城市的人口、商业等功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改善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带动周边发展,城市功能完备,形成与中心城市相对独立的副中心级城市。副中心城市是大都市圈的次级中心,属于大都市圈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心城市相辅相成。但是,与中心城市相比,副中心城市在空间范围、规模大小和功能内涵上有所差异。从政治功能看,副中心城市是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权利;从经济角度看,副中心城市是功能完备且具有独特功能特色的次级中心城市,是经济要素的高效聚集区;从空间角度看,副中心城市是城市空间结构分散化过程中核心城市的外延部分,与中心城市存在一定距离。

(二)副中心城市对商贸和市场的内在要求

从副中心城市的形成来看,它是特大、超大型城市从单一化走向多极化城市区域空间结构形式的新形式,尽管与中心城市存在较强的内在联系,但是其在空间分布、经济职能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副中心城市临近核心城市,必须比核心城市具备更多的比较优势,才能吸引人口和要素聚集,成为新增长极。

本文认为,尽管副中心城市建设对于优化区域分工、培育区域增长极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城市都能够发展成为副中心级城市,其对城市内部各层面具有严格的内在要求。国内学者认为,副中心城市一般与中心城市有一定空间距离,拥有独特的产业或优势资源,未来能够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主要分担中心城市部分核心功能。可见,从商业和市场层面看,副中心城市必须具有疏解或补充中心城市的商业、商务功能,分担中心城市的产品及要素市场压力,扩大市场分工的能力。

具体来说,副中心城市建设对商业和市场具有以下要求:一是形成较为完整的商贸产业体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零住餐等支撑GDP指标等达到较高水平;二是要具有完善的现代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三是形成十分健全的现代市场体系;四是市场开放度较高,开放经济高度发展;与中心城市之间的市场一体化程度较高,要素流动壁垒较低。五是电商与现代物流业发展完备,能够有效疏解中心城市商务功能。此外,在商业与市场方面副中心城市还必须具有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才能保障其有效发展。

二、曲靖市商贸产业和市场体系建设现状与问题

“十三五”期间,曲靖市紧紧抓住曲靖列为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现代商贸物流产业作为六大重点产业之一的契机,围绕“把曲靖建设成为连接滇黔川桂、东盟自由贸易区及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全国区域级重点流通节点城市”[3]总体目标,在商业和市场层面为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商贸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十三五”期间,曲靖市商贸经济全面发展,主要指标超额完成预期。2020年,在疫情影响的严峻形式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34.9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排名全省第二位,“十三五”年均增长10.5%,超预期增长10%指标0.5个百分点。批零住餐等7项支撑GDP指标增速位于全省前列,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完成977.6亿元,同比增长6.3%;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完成774.6亿元,同比增长8.4%;住宿业营业额完成32.7亿元;餐饮业营业额完成92.6亿元。[4]

(二)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曲靖市商贸领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1万元,推进100多个重点项目,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特色商业街、品牌店、专卖店、连锁店等业态加快发展,城乡消费环境大为改观。全省乡村新型购物中心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初步探索出一条乡村商贸发展新途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显著改善了曲靖市城乡消费环境,消费促进全市GDP增长的拉动力逐渐增强。在农产品交易网点建设方面,根据初步统计,曲靖全市10个县(市、区)共有超市2667个、便利店3410个、农贸市场255个、乡镇商贸中心72个、乡镇大集333个、村级日用商店12884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9个、物流配送企业注册648家,自建商贸流通企业17家。此外,曲靖市还建设了10余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日趋完善的的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曲靖市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三)开放型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曲靖市开放型经济平台实现了阶段性跨越,海关建成开关,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第一批联动创新区和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宣威市产业园区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贸进出口实现了跨越发展,2020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3.9亿美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9.9%。使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十三五”期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1家,实际利用外资7300多万美元。对外经济合作有新发展,“十三五”期间新增对外投资项目2个,投资2.1亿美元。

(四)现代市场体系结构日臻完善

经过多年发展,曲靖市商品市场功能逐步增强,形成了综合市场与专业市场、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城市市场与农村市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共同发展的市场体系,基本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消费的需要。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市场600多个。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实现了“建一处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效果。[5]

(五)电商与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曲靖市在“十三五”期间实施了“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5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试点项目建设,形成了集电子商务公共仓储、快递物流、处理场地为一体的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已经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8个、乡镇级电商服务站20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886个。在建设现代物流产业方面,2020年,曲靖市物流业增加值完成96.4亿元,占GDP总值的3.1%。全市物流企业共768家,其中A级物流企业9家,占全省A级物流企业总数的9.4%。[6]曲靖市物流产业逐渐从运输仓储等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发展。

综合而言,“十三五”期间,曲靖市在商业发展和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在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建设和市场一体化程度上,曲靖市还存在一定问题,如现代物流滞后,物流成本较高;市场开放度还不够深化,开放型经济规模较小;商贸物流基础设施还存在短板;市场主体培育不足,缺乏带动辐射较强的龙头企业等等。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对曲靖市的商业和市场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尽快补齐短板。

三、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曲靖商贸与市场发展预期

作为区域增长极之一,副中心城市在建设中应该依据其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市场分工和商贸节点等方面的特殊性来规划其商业和市场发展举措。根据上文对曲靖市商业和市场发展基础的分析,在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过程中,曲靖市应根据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和定位,来形成商业和市场层面的发展预期。

(一)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深度逐步有效提升

根据曲靖市经济地理区位特点,其在建设副中心城市中要尤为重视市场开放建设。要抓住RCEP协定、中欧投资协定正式签署以及国家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曲靖肩挑国内市场和南亚东南亚潜在市场的区位优势,对内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滇中城市群等区域发展,对外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参与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积极对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推动曲靖从区域小循环节点向全面融入“大循环、双循环”枢纽转变。在主动融入国内市场上,要充分发挥曲靖经济区位优势,向国内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绿色制造产品、高原农产品、高端医疗康养服务及体育赛事服务等,要将曲靖打造成为国内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上,通过积极嵌入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来提升曲靖市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市场联系,打造成为国内国际市场要素循环重要节点。

(二)全国区域级商贸流通节点城市效能显著体现

“十四五”末期,在商业和市场上的具体目标应该紧紧围绕将曲靖打造成为“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充分发挥曲靖作为全国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和中国进入南亚东南亚陆路通道重要节点的优势,围绕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促进曲靖市商贸产业发展。完善云南煤炭交易中心功能,加快建设有色金属交易中心、蔬菜交易中心、政务数据中心,面向全国打造集交易撮合、价格形成、标准制定、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市场循环平台。依托“大循环、双循环”,吸引国内国际资金、技术、人才、创新等资源在曲靖聚集。抓住新一轮商贸物流产业布局和新技术发展机遇,逐步打开曲靖城市外部联系和提升物流网络层级;以开放型平台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积极筹建保税仓或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园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做大做强现代物流商贸基地,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进出口总额高速增长。

(三)市场领域改革与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高效推进

加快推进市场建设领域改革,改造提升商品市场,发展完善要素市场,强力培育新兴交易市场,着力打通骨干流通网、促进微循环,促进内贸流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特色突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与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企业为经营主体,政府规划引导,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发展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布局合理,制度完备,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体系。到2025年,政府与市场关系更加清晰合理,市场体系构架进一步优化,市场功能进一步提升,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流通网络布局更加优化,跨区域市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微商圈“商贸集镇”初见成效,电子商务进农村取得明显成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顺畅流通的各类专业市场。

四、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曲靖商贸与市场发展对策

建设成为云南副中心城市是云南省对曲靖市提出的新目标新定位。要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云南副中心城市,曲靖必须在商贸产业和市场体系建设方面提升发展质量,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基地建设

商贸物流基地建设是促进商业和市场发展的硬件基础。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曲靖市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构建辐射全国、联动南亚东南亚等国际市场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推进生活型、生产型等物流园区建设,推进智慧物流信息品平台、建设面向未来的智慧物流和供应链平台。加快建设“三港四园一平台七中心”现代物流节点,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形成“通道+枢纽+网络+平台”多层级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提升曲靖外部联系度和物流网络层级。围绕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加快推进麒麟小坡物流园、马龙现代综合物流园(保税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建立铁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交易中心,以农产品冷链物流为基础打造“曲靖生鲜绿港”,建设区域性快递物流集散中心、电商仓配一体化中心,加快富源、宣威、会泽等县域快递物流枢纽建设。

(二)要构建区域性商贸服务体系

逐步完善中心城市现代商务服务功能,加快亚龙广场环球港、汇泰新天地、爱琴海购物公园、金田阳光小商品城、马龙安厦财务广场等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加快云南煤炭交易(储配)中心、曲靖景润农产品商贸城、麒麟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交易市场建设,提升改造罗平板桥小黄姜等交易市场。培育特色示范街区,打造一批商旅文体深度融合的经济聚集区,推进商贸与旅游、文化、健康服务业融合发展。提升县级新型商业中心功能,推进县级城市商业综合体建设,培育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和社区便民商业网点,形成功能完备的城乡商业体系。

(三)推进外向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逐步打造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平台。加快推进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曲靖经开区)建设,积极复制推广自贸区制度创新成果,优化跨境电商园区布局,打造曲靖新时代高能级开放平台。其次,高效融入外部市场,加快对外贸易发展。重点打造国内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抓住曲靖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机遇,力争制造业产品成为外贸进出口新的增长点。再次,吸引优质外资集聚。促进外资参与重点产业投资,支持外资以独资、合资方式进入新能源新材料、光伏、水电铝材、水电硅材的生产与加工,风电开发、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项目建设及经营等领域。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增强外资监管服务能力,营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最后,推进对外经济合作。扩大对外投资,引导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加“一带一路”建设,鼓励开展境外投资活动和商务合作。

(四)要逐步健全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

综合考虑和衔接全市城镇化布局、综合交通和城乡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流通基础设施条件,结合区位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市场,建立健全产销衔接机制,促进商品市场与生产、城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发展,促进各类商品市场协调有序发展。以民生商务、商务为民为宗旨,加快推进乡镇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步伐,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探索建管新模式,及时化解融资难题。同时,以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农超对接、农产品流通体系等民生工程建设,鼓励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在乡镇新建商业服务设施,推进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冷链体系建设、电商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市场延伸,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骨干、村组为基础的城乡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五)支持促进商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加快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专业市场。与优势产业相结合,培育规模大、辐射广的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品牌工业品市场,重点发展农产品、煤炭、钢材、矿山机械及其他生产资料特色专业市场。加快建设提升城市品味的消费市场。重点推进大中型商贸城、专业市场、商场超市、中高档住宿餐饮建设和发展品牌店、专卖店、连锁店、休闲娱乐度假、健康养老等新兴业态发展。加快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麒麟区率先开展全国示范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各县(市、区)至少建设改造一条特色鲜明、主题创新、业态多样,满足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体验等需求的特色街区。

(六)加快农产品市场的流通体系建设

按照建立现代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要求,实现“建一处市场、带一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效果,围绕曲靖打造全国最大的“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蔬菜供给中心,大力发展绿色蔬菜、优质水果、道地药材、新兴花卉、肉牛规模化养殖5个产业。依托曲靖高原特色农业优势,在城郊和主要交通枢纽路段培育和发展大型农产品专业市场,做大做强特色农产品品牌,重点发展产业支撑型和消费支撑型专业市场。在乡镇推进农产品专业市场、农贸市场和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大力搞活农产品流通。聚焦农产品上行,以“三品一标”农产品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龙头企业,打造优势品牌。探索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战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流通格局,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实施“双品牌”发展战略,以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引领农产品品牌建设。抓住曲靖海关开关运行的契机,助力农产品出口贸易健康发展。

除了以上举措之外,曲靖建设云南副中心城市还必须配备有力的支持政策作为保障,需要在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商贸物流产业和市场开放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相关支持政策。继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政策,尤其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政策。综合考虑曲靖市经济区位优势,统筹规划农产品集散地、销地、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市场网络和农产品流通整体规划;根据全市农业发展和城市发展需要,将物流运输、中转平台、末端商超统一纳入农产品流通体系统筹规划,编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明确市场布局和重点发展方向;要加强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尽快出台相关规划与政策,加强城乡协同发展。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创新财政金融支持商业发展和市场体系建设支持政策,培育好市场主体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招商投资环境。要进一步出台配套管理措施,制定商贸行业准入标准,引导市场良性竞争,建立有序市场进出机制,提升服务水平。

猜你喜欢
曲靖市曲靖商贸
上海晶杨商贸有限公司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曲靖师范学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曲靖市成立“珠源少年宣讲团”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学科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曲靖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前景展望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实耐宝商贸(上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