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发展规律建设好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

2021-01-02 17:31荀关玉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曲靖市曲靖省域

荀关玉

(曲靖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 曲靖 655011)

云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把曲靖市确定为云南省省域副中心建设城市。要把曲靖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实力强、人口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创新水平高、优势特色鲜明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深入探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

一、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规律

建设省域副中心的目的:一是协调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二是增强副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扩大生产规模;三是“副中心城市的主要功能就是弥补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的缺失,发挥其经济势能辐射周边带动区域经济发展”,[1]通过自身的建设和优势特色的发挥,不断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建设,发挥更强的经济发展辐射功能、科技创新辐射功能、交通枢纽功能、物流服务功能、旅游网络辐射功能和文化传播辐射功能,不断增强本中心区域内的辐射力、扩散力和吸引力;四是通过内部的辐射作用,实现副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城镇和乡村的协调发展,也可以在区域经济中产生一定的激化和带动作用。“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关键是提高影响力和带动力,必须依靠“自身实力”和“区域合力”同步提升”[2]。总结我国38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现状,主要建设规律如下:

(一)副中心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

省域副中心城市最重要的发展目标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提高副中心城市生产总值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缩小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城市功能叠加性发展是一个基本的规律”[3]。提高副中心城市功能,能充分发挥城市功能叠加的倍增效应,加速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副中心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是指副中心城市功能从单一功能城市向多元化功能城市发展,在已有功能基础上持续叠加新功能,形成多功能城市体系,持续产生倍增效应。如青岛市形成了港口功能、工业生产功能、贸易进出口功能、外资经济聚集功能、商业功能和现代服务业功能,形成了相互叠加效应倍增的副中心城市新的增长极,促进了青岛市经济的迅速发展。2016—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9283.17亿元、10136.96亿元、10949.38亿元、11741.31亿元、12400.56亿元,分别占山东省生产总值的15.80%、16.10%、16.43%、16.64%和16.96%,占山东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均提高。同时浙江省的宁波市、温州市,福建省的厦门市、泉州市、湖北省唐山市等都充分发挥出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规律,促进了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增强了经济实力。

(二)副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变异升级规律

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其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其中主导产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功能的主要表现。由于一个地区资源优势、地理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优势的变化,省域副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必然是变异升级的,通过变异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创新发展主导产业,提升副中心城市经济地位,发挥区域副中心城市的引领效应、聚集效应和发展效应,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例如青岛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培育市场规模巨大和区域经济辐射作用巨大的新型主导产业,利用区域优势,发展具有特色的海洋产业,集中资源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服务业;浙江省宁波市充分发挥海港经济等功能;吉林省吉林市充分发挥原油加工等主导产业功能。这些城市都逐步形成了新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比较好地发挥了区域经济的聚集作用、引领作用和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副中心城市功能升级增量规律

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副中心城市功能升级,增强副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全国省域副中心城市均遵循城市功能升级增量规律,既提升副中心城市功能量的增加,又促进城市功能质的提升,实现由简单向复杂功能、由低级功能向高级功能的演变,进一步聚集城市功能,优化副中心城市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影响力。例如青岛市的城市功能由贸易功能和以纺织业为主的工业生产功能,进一步向提升品牌战略的第二、三产业功能聚集,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总值在山东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再如,曲靖市由比较单一的香烟、机械制造业向煤炭、化工、冶金、钢铁产业聚集,形成了完整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了一批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的现代产业和高原特色产业,持续提高了在云南省经济总量中的占比。

(四)副中心城市虹吸效应规律

副中心城市虹吸效应,是指副中心城市通过政策支持、改善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和人才政策,扩大经济规模,提高副中心人口增速,扩大人口规模,加速经济发展速度,扩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省域副中心城市都通过政策优惠、优化投资环境,全面进行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扩大城市规模,特别是吸收外来人口,扩大人口规模,全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如:2015——2020年宁波市人口分别是586.57万人、787.5万人、800.5万人、820.2万人、854.2万人、940.43万人,特别是2016年比2015年增长了32.26%,城市人口规模迅速扩大。

(五)创新引领规律

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重要目标是不断提升副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引领力。辐射力、影响力和引领力主要通过创新和特色来实现,因此,创新引领规律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律。副中心城市建设得比较好的城市,都通过创新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坚持特色化发展。现有省域副中心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省域副中心城市都遵循创新引领规律,通过创新引领,不断提升副中心城市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引领力。如青岛市2016年有高新技术企业1348家,2017年达到2054家,2018年达到3112家,2019年达到3829家,2020年达到4396家,比2016年增加3588家。宁波市的专利申请受理量2016年是58779项,2019年达到70304项,2016年专利申请授权量达到46088项,2019年达到47220项,2016年发明专利5412项,2019年达到5075项。

二、曲靖市建成云南省副中心城市存在的差距

根据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规律,与沿海发达地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成效比较,曲靖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比较晚,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一)副中心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不足

根据曲靖市的自然资源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曲靖市副中心城市形成了高原特色农业、冶金、煤化工、钢铁、绿色硅光伏产业、绿色铝精深加工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绿色食品牌现代农业的工业大市功能,形成了“三、二、一”产业结构,三次产业结构在全省均处于领先地位,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是18.7:37.0:44.3,比较好地发挥了工业城市功能。但曲靖市副中心发展与发达省域副中心城市比较还有一定的差距,城市功能叠加倍加效应不足,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曲靖市工业生产功能迅速扩大的过程中,与工业生产功能、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相配套或引致的商业功能没有得到相应增长,相应的批发市场发展不足,现有的批发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例如曲靖粮油批发市场(万丰商城)功能发挥非常差,万宇国际商城、温州商城的商业功能没有充分发挥,曲靖市的商品零售总额及批发市场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没有形成工业功能与商业功能的叠加倍增效应。2016—2020年曲靖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分别是641.36亿元、725.25亿元、816.73亿元、915.16亿元、934.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2.8%、13.1%、12.6%、12.1%、2.2%,商业功能的叠加倍增效应比较差。

发达生产事业,无论是资本主义者,或是社会主义者,都是绝对承认的 要想为中国无产阶级谋幸福而除去一切悲痛,首先就要使他们获得生活必需的资料。要使他们获得生活必需的资料,首先就要开发生产事业。所以发达生产事业的一件事,无论是资本主义者,或是社会主义者,都是绝对承认的,只不过生产方法不同罢了!

二是曲靖市第一、二产业的生产功能得到较大发展,但是体现副中心城市辐射功能和影响力功能的主要市场要素的金融、教育、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方面的功能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曲靖市的金融存款比较低,虽然普通基础教育水平比较高,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比较大,但高等学校仅有4所,其中本科高等学校仅有1所,创新能力比较差,辐射力量和影响力比较低。

(二)副中心城市主导产业变异升级滞后

“十三五”以来,曲靖市不断优化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实现主导产业变异升级,形成不同时期不同的主导产业集体群,比较好地实现主导产业变异升级。但在主导产业变异升级过程中存在规模经济不大、产业链低端;聚集力、竞争力力不足;优势特色不鲜明等问题。

(三)副中心城市功能升级增量不足

通过曲靖副中心城市建设,把曲靖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高端食品业两个基地,要把曲靖建设成为云南省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到2035年要进入全国地级城市前50位,曲靖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要达到9%以上,2025年经济总量达到5000亿元,2035年,经济总量要达到12000亿元。要达到这些目标,曲靖副中心城市功能必须升级增量。

长期以来,曲靖市的市场经济功能自始至终没有得到全面提升和增强,科技创新功能、金融集聚功能、资本市场功能、期货市场功能、商业批发市场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发展,导致曲靖市只有工业生产、高原特色农业单一聚集的主导功能孤立发展,而体现现代省域副中心城市全面渗透和高辐射功能的其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副中心城市功能多样化的倍增效应没有充分发挥。所以,曲靖一定要站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多样化的发展演进角度重新思考云南省副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遵循省域副中心城市功能升级增量规律,不断提升辐射带动功能。

(四)虹吸效应差

实现曲靖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必须提高城市的虹吸效应,通过招商引资,扩大经济规模,通过吸引人才,扩大城市人口规模。然而,由于曲靖市的区位优势、自然优势、产业发展优势不足,招商引资中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吸引力不强,城市经济规模扩大缓慢。与发达省域副中心城市比较,曲靖市的人才虹吸效应比较差,不仅不能吸引发达地区的高端人才,而且本地人才外流严重。

(五)创新引领力不强

一是科技创新投入较低。曲靖市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投入定有一定增长,但与发达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投入比较仍然较低,创新引领力不够。曲靖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和强度在1%左右,创新能力弱,辐射能力弱。

二是R&D研究层次低。曲靖市R&D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技术试验等应用技术方面,在高技术特别是创新型新兴产业的高精尖技术研发投入比较少,R&D投入仍处于低水平。

三、曲靖市建成云南省副中心城市的路径创新

建设曲靖副中心城市,必须遵循发展中心城市建设规律,结合曲靖市生产要素的禀赋优势和特色,把曲靖建设成为云南省名副其实的副中心城市。

(一)提高副中心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

建设好曲靖副中心城市必须充分发挥副中心城市功能叠加倍增效应。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工业,进一步完善现代工业体系,加快培育和构建以绿色先进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建成区域性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主要包括打造绿色能源和现代制造产业体系、云南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体系、旅游文化和康养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副中心城市的产业功能,提高产业发展功能。

二是重点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商品批发市场。结合曲靖市的区位优势、人口优势,形成大商贸、大市场、大物流,加快商贸流通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和现代物流产业,培育和发展大型批发市场,提高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形成曲靖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功能叠加倍增效应。

(二)促进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主导产业的变异升级

遵循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主导产业的变异升级规律,主要表现在:促进曲靖市主导产业的变异规律,充分发挥副中心城市多样化功能,实现变异提质。主导产业主要变异为绿色硅光伏业、绿色铝精深加工业、新能源电池产业,“绿色食品牌”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加强建设现代商贸物流和服务业,数字经济产业等新型主导产业,实现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主导产业的变异升级。

(三)提升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一是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要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建立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形成“麒沾马”一体化核心功能区,建成宣威市为市域副中心城市,会泽县、富源县、陆良县、师宗县、罗平县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布局,发挥“麒沾马”一体化核心功能区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科技引领功能、金融支持功能、贸易服务功能,实现核心功能与副中心城市、支撑城市共同发展。

二是曲靖市发展的重点之一是要转型到现代服务业上来。主要包括建设区域性大型批发市场,形成生产要素、商品聚集的辐射功能。

三是曲靖市要建立健全良好的科学文化教育体系,实现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的优先发展,充分发挥智力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不断提升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区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从曲靖教育发展看,基础教育处于领先地位,当前的重点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重点是发展高等教育的数量和提高高等教育的办学层次。

(四)提高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

要提高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必须加强曲靖市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的软硬件条件,才能吸收其他城市的各种资源,条件越好,虹吸效应越强。而随着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等资源的聚集,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的扩大,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因此,曲靖必须遵循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虹吸效应规律。

一是进一步加强曲靖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软硬件建设,构建美丽城市,完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二是进一步进行制度创新、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改善人才发展条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扩大人才规模,对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进行补助等。

(五)提高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创新引领力

一是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结合曲靖市产业发展和优势特色,创新一批高层次的研究成果,促进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既可以延长产业链,创新新产品,又可以提高城市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二是全面提高R&D研究层次。要增加高新技术特别是创新型新兴产业的高精尖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全面提高R&D投入水平。

三是要根据城市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人才引进待遇,促进人才发展,全面引进高端研发人才和高层次技能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猜你喜欢
曲靖市曲靖省域
曲靖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介绍
曲靖师范学院“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
曲靖市成立“珠源少年宣讲团”
曲靖师范学院数学学科
曲靖师范学院教育学学科
曲靖市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前景展望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福建会馆今景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曲靖市总工会:市餐饮行业工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