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的使命感是提升人效管理的核心

2021-01-03 02:26王晓峰
企业文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救生员汉森使命感

文│王晓峰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我和我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在零售变革消费和技术升级的环境下,探索如何重构人、货、场,提升效率的方法论。在人效提升方面,搭建了一个通过“重构组织关系/技术工具(对内)+重构消费关系(对外)”来提升企业内部人力贡献价值的模型。当我和一个国内知名商业刊物记者Lina 聊到零售人货场三要素中关于“人”的话题时,她点醒了我。在模型中,我们把人当成加了移动互联网、IT工具装备的标准化零售产业工人。忽略了人在工作生活中有感情、有欲望,有追求,人的因素非常复杂。

人员管理是核心

早在100 多年前,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正式出版《科学管理》。从“车床前的工人”开始,他不断在工厂实地进行试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工人的操作方法与动作所花费的时间,给工人制定了一套工作量标准,逐渐形成其管理体系——科学管理。泰勒率先提出工作标准化思想,开启了计件工资的先河,推动了工厂从小农生产转变到工业化大生产。和100 多年前不同的是,今天通过技术给人增加了一些装备而已。而这些装备——IT工具可以做到极限是多少?Lina认为:零售最核心的是人员管理,终端人员的积极性如何调动是关键,跟人打交道,和人有关系的生意,成果核心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我堂弟刚刚大学毕业,应聘到一家国内知名制药企业做销售,分到上海办事处工作。我问他入职后的感受:你们来上海之前有专门的业务培训吗?“实习的时候在公司总部培训过一段时间,现在主要跟在一个业务主管后面,他安排我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培训内容有企业使命、远景、价值观方面的吗?“那些都是虚的,形式主义。”那你的使命是什么?“先干一段时间再说吧”。我堂弟,一个职场新人的迷茫,印证了Lina 的担忧:如何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工具、方法外,他工作动机和目的是什么?或者他究竟要什么,我堂弟是不清晰的。问题在于,这家公司没有用使命感有效引导一个新人和公司上下同欲、和团队左右同心。

使命感不是“虚”的

德鲁克说:使命是组织存在的原因。“组织为什么而存在?”使命给我们提供了方向,而不是具体工作。它告诉组织的每个成员,他们在一起工作是为了什么,他们准备怎样为这个世界做出贡献。在《工作高手:高效人士如何有效工作》中,为了挖掘高效人士的工作秘诀,美国一位叫汉森的教授对5000名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他在其中发现,17%的员工对于“我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还对社会有巨大贡献”这句陈述,选择了“完全同意”。这些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人,上级对其工作表现的排名也更靠前。

在研究中,汉森也探讨了使命感和激情之间的区别。汉森定义的所谓使命感,是指感觉到你为他人做出贡献,以及你的工作具有重大意义,而激情则是指你对于工作抱有的兴奋或热情。汉森想要知道,这两者哪个对于工作产生更大的影响。于是,他把员工分为4 种类型:1、激情和使命感都低的人。2、有激情又有使命感的人。3、缺失使命感但对工作热情的人。4、低激情高使命感的人。激情和使命感都低的人,在工作表现被上级平均排名90 名(共100名);这种糟糕的表现并不出人意料:如果对工作毫无激情,又觉得工作缺少意义,那么你就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就,这个论述反过来也成立——既有激情又有使命感的人,都会有不俗的表现。

然而,那些只具有较高的激情或者使命感的员工的表现又如何呢?激情充沛与踌躇满志的人相比,哪一种人的表现更加突出呢?有激情的人,如果缺失使命感,即便开始对工作热情饱满、展示出充足的干劲,激情过后最终的表现仍然很差。使命感比激情更有效,使命感会让员工的表现更有韧劲儿。员工的表现不是跟着激情走,而是跟着使命感走,如果能合二为一会更好。

使命感不是被挖掘出来的,而是被培养出来的。企业领导者应当学会培养使命感,将因追逐不同爱好而渐行渐远的人们团结在一起。

沃顿商学院的格兰特教授对救生员进行了一项研究。他将32 名救生员分成“个人受益小组”和“使命小组”两组。“个人受益小组”的救生员们阅读了4 篇故事,故事描述了的是其他救生员,如何通过这份工作打磨出技能,而在今后人生中获益。而“使命小组”阅读的也是4 篇故事,而他们阅读的内容描述的是,关于其他救生员如何挽救溺水者的故事。结果,两个小组的表现判若云泥。在这次实验后的几周里,“使命小组”的救生员们自愿承担的工作小时数要比另一组多出43%,他们读到的故事,燃起他们对工作的使命感。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几周里,“使命小组”的助人行为增加了21%,然后“个人受益小组”的助人行为和工作时间都没有增加。两组救生员在行为上的差别源自这短短的30 分钟,救生员们只是阅读了4 段故事并进行了讨论而已。但是,这30 分钟的影响力却是实实在在的,这种干预实验的策略叫作“与意义连接”,也就是寻找途径,让人们回想起自己的使命所在。

管理方式要灵活

作为上司又该选择什么样的领导行为呢?根据达赫-布理论模型启发,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任务成熟度来划分员工,再根据这个划分选择不同的领导风格。

有心有力的员工,是那些既有能力又热爱企业的员工,领导风格是授权型的,信任他们并给予支持和资源,就可以取得好的领导效果。有心无力的员工,是那些热爱企业但能力不足的员工,此时的领导风格选择参与型的比较合适,这样管理者可与这些员工一起努力,解决问题并提升他们的能力。无心有力的员工,是那些并不热爱企业但自己非常有能力的员工,对于他们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提升他们对公司的认同感,并使得他们主动发挥自己的能力,因此领导风格是推销型,管理者要不断沟通和推销企业的理念和战略,潜移默化达成共识。而无心无力的员工,则要求管理者能够像家长一样,不断跟踪包括每个细节的安排和规定都要清晰地指引,传帮带结合让这些员工也能发挥作用,并尽快地成长起来。这种类型通常是在两类人群中产生,一类是新员工,能力不足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公司的理念和价值追求,还不能够和企业达成共识。另外一类是老员工,因为在企业发展的时间比较长,他们的能力已经无法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加上他们认为自己对企业有了很多贡献,企业需要爱护和珍惜他们,因此不再有激情,甚至经常会抱怨公司。

陈春花教授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员工,工作的绩效取决于领导者的管理水平,而不是员工水平。员工可以处于不同状态,甚至无心无力,如果管理者用不同的风格来管理员工,即使无心无力的员工也能取得好的工作绩效。员工的作用是由管理者来决定的,企业一定要关心管理团队的创造和培养,只要他们是有水平的,所有的员工都会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救生员汉森使命感
幼儿教师感恩特质与职业使命感的交叉滞后分析*
救生员有没有用
徐汉森作品赏析
雄关漫道
汉森
救生员
美国青年华人热议十九大:激发强烈使命感
保险柜中的证据
美女救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