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推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

2021-01-03 02:35文|罗
企业文化 2021年22期
关键词:思政国有企业融合

文|罗 纯

(作者单位:湘潭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实现这一目标,是国有企业必须肩负的时代使命和责任担当。世界一流企业应当是具有坚强领导力和强大凝聚力的企业,不仅经济功能要强,政治功能、社会功能也必须强。

一、融合推进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融合推进新时期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是有利于为企业提升国际竞争能力提供坚强的思想行动保障。锻造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要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同时还要精准培育养成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合推进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是培育养成企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都是国企党建的重要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做好思政工作可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两者有机融合可以坚定企业方向之舵、补足企业精神之钙,必然产生事半功倍的突出成效。

二是有利于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共同价值理念。思政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能够有效保证党的方针路线、决策部署在国有企业贯彻实施,帮助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念、愿景使命和行为习惯,能够促进党的思想意志内化为企业职工的核心价值。如果说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凝聚力的核心内容。两者有机融合,可以有效解决塑造人、培育人、激励人的重大问题,塑造高度统一的共同价值理念。

三是有利于为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投身改革转型凝聚强大合力。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面临国际国内各种风险挑战的新形势下,国企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职工队伍年轻化、经营管理难度增大等问题凸显。唯有融合推进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最大限度统一思想认识,引导全体员工思想观念、发展理念的转变;才能够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和强大合力,直面改革深水域、关键期,在各种利益关系不断整合博弈中奋力杀出一条生路。

二、当前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短板弱项

对标中办和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有关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加强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目前仍然还有不少国有企业在融合推进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上,存在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一些经营管理者目光短浅、缺乏大局观,不能心系国之大者,不能清醒看到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对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影响,过分看重企业的直接效益、短期效益,不重视甚至边缘化企业的思政工作。有的算小账不算大账、舍不得投入,疏于在资金上、人才队伍建设上给予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以必要的保障。有的搞单边主义、厚此薄彼,搞企业文化建设热情高涨,抓思政工作不得要领,甚至以企业文化建设代替思政工作。有的甚至把政工人员看成闲职,视之为“没有前途”、可有可无的群体。

二是方式方法不走心。身处信息化、大数据新时代,方式方法却还停留在送鸡毛信的时代,仍以行政管理、集中教育、单向灌输、刻板说教为主,教育内容“政治化”,模式僵化单调、不新颖不走心,搞形式主义。企业的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没有紧扣时代的脉搏、没有切合干部职工的所需所盼,抑或认识到了转变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却把握不到关键,做不到“融入中心、进入管理”,导致效果不佳。

三是工作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不同于党政机关,其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机构设置等,与行政管理工作做不到完全区分,职能职责定位相对模糊。通常在人员配备上兼职的情况较多,或素质不均,专业力量配置不足是通病,工作任务繁重是常态。同时,大多数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和考核工作机制,不足以调动干部职工的内生动力,难以对新时代新形势下融合推进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力量集成和机制支撑。

三、融合推进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

融合推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确保为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要找准方法路径,主动适应深化改革和参与国际竞争新要求,紧贴企业员工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增强针对性,提升实效性。

(一)创新顶层设计。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建设的设计应包含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的一部分。一是突出党建引领。关键是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要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同时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头雁引领”和“榜样示范”效应,善于将党的政治要求转化为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语言,推动全员主动参与、主动融入。二是发挥导向功能。核心是要合理有效地配置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企业自身特点的文化体系,切实增强思政工作引领方向、塑造灵魂、弘扬正气的功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凝聚合力、培育精神、激励发展的作用,实现“两手抓、两促进”。三是建强政工队伍。重点是要引进或培养专业的政工人才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尤其要做好优秀人才的内部挖潜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融入政工元素,在组织策划、方案制定和活动实施等各环节要注重选派思想政治觉悟高、政策理论水平高、政工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深度参与。

(二)创新活动载体。

国有企业文化内涵丰富、载体多样,要充分运用企业文化载体优势推动思政工作创新发展。一是用好用活党建载体。坚持依托成熟的党建工作体系和丰富的党工团组织资源,特别是“三会一课”和“党日活动”等优良载体,吸收大众理念、注入企业文化元素,使思政工作更加贴近员工、更加富有活力。二是线上线下同步发力。高标准建立、高质量维护企业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号,搞好线上理念传播。加强企业内刊、橱窗展览以及职工俱乐部、职工图书室、职工健身房等的巧妙设计,实现线下熏陶教育。三是群体活动扩大影响。充分运用学习考察、专家讲座、主题沙龙、交流座谈,文艺演出、体育赛事、表彰活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劳动竞赛等企业中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贯穿其中,融入日常。四是专题教育巩固提升。结合目前全国上下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对员工的爱国、爱党、爱岗教育,激发员工的归属感、增强员工的认同感。

(三)创新运行机制。

融合推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制度最管用,机制最重要。一是压紧压实责任。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机制,确保资金、物资与人员的投入。要建立健全管理层与员工的交流沟通机制,构建员工思想动态实时反映体系,畅通管理层与员工的交流通道,展现人文关怀,增强企业向心力凝聚力。二是严格考评改进。要坚持精神物质财富、短期长远效益、定性定量分析相统一原则,对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严格考评,不断加以改进和提升。要通过清晰界定工作职责、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心,并引入激励奖惩制度、监督机制和竞争机制,确保将思政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防止两张皮。三是倡导全员学习。要创新推进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建设,强化全员学习意识,始终坚持把政治学习摆在引领位置。要制定企业员工学习测评制度,打造全方位、立体化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加强企业的形势政策教育,全面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国有企业壮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承载人本理念。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融合推进国有企业思政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把人本理念作为结合点、融合剂。要把积极的经营人心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层一项重大工作任务,研究好抓落实。一是抓住员工的“心”。真正把企业员工作为企业创业创新、拓展市场、抵御风险、发展壮大的主力军,精神上给予充分真诚的尊重,物质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满足,千方百计增强企业员工的存在感、成就感、荣耀感和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终形成无比强烈的归属感,让所有员工与经营管理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迸发出强大创造力,推动企业真正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二是提高团队的“能”。要针对性、系统性组织开展经营管理团队及员工理念创新、知识迭代、技能成长培训教育活动,与时俱进,不断克服本领恐慌、提升综合能力。要实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攻关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技术难题。三是广开纳智的“门”。要充分信任企业员工的首创精神,注意听取参考、吸纳运用每一位员工关于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流程再造、实用技术创新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要开辟畅通企业员工建言献策的平台和渠道,使广听民意、汇聚民智成为现实和可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激励和孵化机制,对有积极贡献者给予正向激励和奖励,对前瞻性创意可行性项目提供孵化和推进的条件。

猜你喜欢
思政国有企业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融合》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