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组织设置 创新活动方式 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党支部组织力

2021-01-03 10:11文|马
企业文化 2021年20期
关键词:基层组织组织生活书记

文|马 敏

国有企业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在国有企业中开展工作的重要战斗堡垒。笔者聚焦提升国有企业党支部组织力,从分析当前国有企业党支部在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深入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新时代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党支部组织力的意见建议。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创新活动方式,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将其打造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在作为党在国有企业开展工作的最基本单元,党支部在国有企业中广泛建立。为便于研究,笔者选取了相对传统的建筑类国有企业的党支部作为研究对象。在建筑类国有企业中,党支部一般建立在各级独立法人企业单位、企业的内设机构以及企业所属分公司、项目公司、事业部、项目部等。

一、当前国有企业党支部在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1)小微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困难。小微党支部是指党员人数在3 人以上、7 人以下的党支部。普遍建在规模较小的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内设部门、或国有企业所属分公司、项目公司、事业部、项目部等。由于小微党支部没有设立委员会,也没有党小组,“三会一课”中,支委会和党小组会缺位,存在集体议事困难、学习氛围不浓、党课仪式感不强、组织活动效果不佳等问题;特别是一些小微党支部,一些党员长期出差,只有一两名党员留守,支部党员大会和党课两种形式也得不到落实。

(2)联合党支部“联而不合”问题比较普遍。在一些国有企业内设机构中,由于正式党员不足3 人或党员人数较少(3 人以上),将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联合在一起,成立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由于涉及多个部门,党员比较分散,业务存在差别,只解决组建问题,“形联”而“实不合”,议事难、换届难、活动难、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难,党支部政治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明显。

(3)较大党支部“不深不细”影响工作效果。在一些国有企业或国有企业所属分公司、事业部中,党员人数超过了50 人或近100 人,没有成立党总支或党委,而是成立一个党支部;或者党员在15 人以上,但不划分党小组,这些情况下,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会工作压力大,“三会一课”、谈心谈话、党员思想汇报等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职能很难落细落小落实,党建工作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4)党支部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在当前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有普遍反映,反映出一些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常态化学习教育、创新性开展工作、经常性组织活动方面办法不多、措施不实,不利于激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创新活力,不利于营造比拼赶超的浓厚氛围。

(5)组织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组织生活的内容枯燥、流于形式,重“痕”不重“效”,留“迹”不留“心”,一些党支部对党员关注关心的问题把握不准,组织生活就是读读报纸、念念文件,完成任务,很少分析党员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实际情况,针对性不强。另一方面,开展组织生活不严不实,一些党支部管理松散,开展组织生活比较随意,突出表现在一些党支部把组织生活会,开成学习会、聊天会、总结会、甚至表彰会。

二、制约国有企业党支部组织设置优化和活动方式创新的原因分析

(1)基层组织的设置还不够规范有效。由于有的不严格执行规定要求,导致出现上百名党员只设一个支部,或只有几名党员成立了党委的问题;有的不根据实际情况,只考虑覆盖问题,简单地把几个部门放在一起组建联合支部;有的只考虑组建问题,不考虑建强问题,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改革发展需要来及时调整、优化党的基层组织。

(2)抓基层党建工作还不够精准到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由于工作责任落实不严、工作理念陈旧落后、工作方法形式老套等原因,对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方面存在的一些联合党支部“联而不合”、一些小微党支部由于人员流动而组织生活长期得不到有效落实、一些党支部“三会一课”流于形式等问题,或“放任不管”“视而不见”,或“无能无力”“无所作为”,或只管“撒大网”,缺乏问题导向、精准意识,缺少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就具体问题拿不出切实管用的解决办法方案。

(3)思想认识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要求。有少数党支部书记反映“生产任务特别重,开展支部活动很困难”和极个别党员表示“工作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参加学习”“学习多了会影响生产经营工作”。这些思想层面的问题,是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的思想根源。

(4)带头人队伍的建设还有较大差距。有的党支部书记和支委主责主业意识不强,把党内职务当“兼职”,认为是行政职务的“搭配”,甚至个别把党内职务当成是额外负担;有的业务上是“专门家”,党建上是“门外汉”,既无思路、也没招数;有的能力素质不能适应新任务新要求,不注重系统学习,不注重规律研究,干工作凭感觉、凭经验,满足现状、得过且过。

(5)机制建设和制度保障还任重道远。之所以存在党支部活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组织生活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机制还不够完善,贯彻落实还不够严实,比如,一些单位没有把履行党建职责情况、抓基层党建成效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考核、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责任压力没有充分地传导到党支部书记肩上。

三、着力优化国有企业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积极推进活动方式创新

(1)优化组织设置要严格制度规定。《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等党内法规,对于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有明确的规定。在优化组织设置工作中,各级党委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依据党章党规,结合实际情况,及时规范地做好党支部的组建、调整、撤销等各项工作,坚决杜绝组建党支部不达条件、不符程序、不分大小,以及党支部调整或撤销不及时等问题发生,切实把所属党支部建强建好建优,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组织基础。

(2)优化组织设置要突出因地制宜。“党支部设置一般以单位、区域为主,以单独组建为主要方式。”这是党支部设置的一项基本原则。要紧密结合建筑类国有企业实际,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把党支部建在项目(分公司、项目公司、项目部)、建在部门(内设部门、事业部)这些基本作战单位上。充分考虑项目和部门性质、党员数量等实际情况。对于小微党支部,要进行科学整合;对于联合党支部,要严格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进行组建;对于较大党支部,要按照便于组织开展活动原则,划分若干党小组,配强党小组长。

(3)优化组织设置要配强支部书记。抓好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关键在于抓好“选、育、管、用”四个环节工作。一要选好,细化办法举措,注重选拔既懂业务又懂党建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国有企业党支部书记队伍中来。二要育好,统筹干部人才工作,建立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注重发现优秀党员作为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搞好“传帮带”,注重党支部书记培训教育。三要管好,实行从严管理,进一步完善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机制,对不适宜担任党支部书记的,要及时进行调整。四要用好,完善党支部书记激励机制,树立鲜明导向,把党支部书记履职情况作为考察干部、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重“用”优秀党支部书记,切实发挥“头雁”效应。

(4)创新活动方式要在内容上找准根本点。党的组织活动,政治性、思想性是第一位的。创新活动方式,要坚持政治性、思想性,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紧紧围绕国有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实际,创新活动方式,确定活动主题,坚持问题导向,紧密联系实际,通过创新,引导广大党员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中国与世界的角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5)创新活动方式要在形式上找准突破点。活动凝聚党心、汇聚力量、激发活力,活动关键在“活”和“动”。一要留足活动空间,激发基层党支部和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党支部“主动”。二要加强结对共建,实现资源互补,增强活动效果,推进党支部“联动”。三要强化党性锤炼,拓展主题党日活动,增强党员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增强党员思想“触动”。四要用好信息手段,推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微信群等新媒体传播教育方式广泛运用,让组织生活更“生动”。

(6)创新活动方式要在机制上找准支撑点。创新活动方式,要突出提质增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制度;规范统一《党支部工作记录本》,健全党支部工作台账,推广党支部组织生活内容通知单制度。创新活动方式,要健全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党员教育、党员活动、党员管理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建立健全“共产党员先锋岗”创建机制,树立激励党员创先争优、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创新活动方式,要建好平台阵地,全面推进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保证党员学习有地方、开会有场所、议事有空间、活动有阵地。

猜你喜欢
基层组织组织生活书记
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闫永红:从“镀金书记”到“走心书记”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集书记
“牡丹江市坚持‘一化四制’,推动组织生活落细落实”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党的基层组织
党的基层组织
又见雷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