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调查分析

2021-01-03 11:23胥文彬
情报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学术人文图书馆

胥文彬

(湖北大学图书馆 武汉 430062)

0 引 言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平台和方法,科研活动对海量数据和数据分析的依赖与日俱增,并伴随着研究人员对科学数据、数字人文、数字成果展示等方面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数字经济时代推动,相应地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产生了。数字学术(Digital Scholarship,简称 DS)定义源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英国,在电子科学、网络基础设施、电子学术等概念的基础上发展演进而来[1]。数字学术是指以数字证据运用于学术研究为理念,以数字技术如 GIS 数据技术、可视化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为核心工具,以知识创新为目的,开展知识转移、整合、创造、出版、保存、利用等系列知识流动过程[2]。其本身具有显著的学术研究生命周期,依次包含数字证据、创作、出版、监管、保存、再利用六个阶段,达到知识创造的目标[3]。同时,数字学术内容丰富,如元数据、纸质文献数字化、数字保存、展览与出版、科学数据管理、数字资源工具、数字技术支持、数字媒介、地理空间信息、数字映射、可视化、数字论文与专著等。可见,数字学术服务(Digital Scholarship Services,简称 DSSs)是一种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和教学研究范式,高校图书馆运用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数字技术手段,帮助用户开展跨学科研究、学术交流与分享,形成数字化的学术产品,并提高知识创造与分享能力的一种服务方式。目前国外高校图书馆纷纷通过组建数字学术团队,设立数字学术空间、数字学术实验室、数字学术中心、学术共享空间等相关支持部门,募集专项基金资助,开展一系列数字学术服务活动。而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仍然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很少有图书馆开展具体明确的数字学术服务项目,仅零星的分布于图书馆网站“科研支持”“学习支持”等栏目中,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内容有待深入,未能形成有效数字学术服务体系。理论研究方面,学者主要是对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实践与理论介绍,研究文献颇丰,如数字学术服务空间、服务个案、馆员能力、服务项目、教育与培训、服务中心、服务模式等[4-11]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面向用户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项目。尤其是学者对美国、北美、加拿大、英国等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调研成果丰富,但是多为个案介绍、或纵向比较分析,且选取样本有限、调查内容不全面等问题。当前,缺少从整体上、横向、综合性比较分析的文献。本文将在文献调研、网络调查的基础上,以国外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其数字学术服务现状进行综合、全面、系统的调研,归纳与总结,提出设置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部门,突出其数字学术服务重要性与紧迫性,构建完善数字学术服务体系与合作机制等改进启示。

1 调研对象说明

本文以现有文献[12-16]对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调查揭示为线索,对一些国外高校图书馆开展探索性预调研,最终选取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布朗大学、圣母大学、埃默里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纽约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俄勒冈大学、拉法耶特学院、迈阿密大学、爱荷华大学、里士满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肯塔基大学、坦佩雷大学、哈佛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马里兰大学、北得克萨斯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雪城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天普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加拿大的阿尔伯塔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麦基尔大学、维多利亚大学、多伦多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莱斯特大学、爱丁堡大学等36所国外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依托谷歌、雅虎、百度等搜索引擎访问这些图书馆网站,利用中国知网、清华同方、重庆维普等数据库开展文献检索与查阅,获取相关数字学术资料,支撑本次调研活动。调查内容为国外36所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相关服务项目如数字学术空间服务、数字人文服务、科学数据服务、学术交流与数字出版、数字学术研讨与培训、数字科研工具、数字技术支持服务等内容。调查时间为2020年10月01日至11月30日。

2 数字学术服务内容

2.1数字学术空间服务36所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中13所提供空间服务,如纽约大学图书馆有研究共享空间、数字服务工作室;俄勒冈大学图书馆有可视化实验室、数字实验室、学术设计/创新实验室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有社会科学智能研究室;加拿大麦基尔大学图书馆有研究共享空间、协作/创新空间。纽约大学的数字服务工作室位于纽约大学主图书馆博斯特图书馆研究共享空间内,为用户提供数据访问、调查、统计、GIS 和定性分析软件的运用、数据源使用、数据管理支持等数字学术服务。服务对象为全校师生和社区的学习者,可见数字学术服务也面向公众开放。服务方式往往通过一对一的咨询、研讨会、课程整合或指导以及在线文档和工具应用指南等形式实现[17]。数字学术空间服务包括不同学科背景用户使用的物理场所,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为地球科学和环境工程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师生提供地图研讨室和环境设计声学录制室;也包括用户与数字学术馆员之间互动的活动空间,如专业研讨室、协同创新空间等,如北卡罗莱纳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媒体空间,馆员为用户提供GIS数据可视化分析服务、3D建模咨询服务。数字学术空间位置分布灵活、便捷,如爱荷华大学、俄勒冈大学、拉法耶特学院等高校图书馆集中在图书馆一楼位置。凯斯西储大学图书馆通过建立弗里德曼数字学术中心,为学生、教师、校友和职员提供数字学术协作共享空间,包括远程会议室、会议空间、视频工作室,支持在线预约,也对社区居民开放[18]。因此,国外高校图书馆多为物理空间服务,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随意组合适应不同用户群体的研讨,对本区域内居民开放,虚拟空间服务将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空间服务。相比较而言,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服务多数零星散落在图书馆空间服务、设备设施、环境服务、读者服务、教学与科研服务等,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学术空间服务,这一点需要引起国内高校图书馆管理者的关注。

2.2数字人文服务数字人文,又称人文计算,是将计算运用于人文学科进行学习、研究、发明、创新的一门学科。目前我国数字人文学科分布呈现以图书情报档案学为中心向其它人文学科蔓延的趋势[19]。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属于数字学术服务范畴。36所国外高校图书馆有16所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人文服务,服务内容各具特色。布朗大学图书馆有数字人文方法咨询、技术实施推动、项目管理帮助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提供数字筛选和保存咨询服务。马里兰大学图书馆有文化遗产等领域的数字论证、数据链接、数字保存等。里士满大学图书馆开展“美国全景”(美国二十一世纪历史图集)数字人文项目等。拉法耶特学院图书馆有“日本皇室明信片专题”数字人文项目等。剑桥大学图书馆由4个团队共同提供数字人文服务,团队由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协调与密切合作,各个团队负责的服务内容有所差别。莱斯特大学图书馆为数字人文项目研究人员提供了贯穿项目研究生命周期的支持。凯斯西储大学图书馆有数字学术研究员项目和学生项目,研究员项目是年度资助项目,学生项目有实习项目和资助项目供学生选择。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由掌握不同技术技能的多位人员合作开展,保证了数字学术服务的广泛性和针对性,同时在数字人文项目研究中,依托服务团队的技术特长,为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的申请、开展、成果发布等提供了技术和平台保障,这一点需要国内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借鉴,其它方面还包括数字人文馆员岗位设置、服务团队、数字人文中心(实验室)、项目管理研发、数字工具与人文学科研究等课程设置等内容也可参考借鉴。

2.3科学数据服务有效管理科学数据能够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于科研工作。科学数据,又称科研数据、研究数据,主要是指用于科学研究的原始数据及其衍生数据[20]。36所国外高校图书馆将科学数据服务纳入数字学术服务体系的有布朗大学图书馆等17所。肯塔基大学图书馆有数据管理计划的专业指南和实践案例。坦佩雷大学图书馆有数据管理计划参考咨询服务、元数据、数据共享与再利用等。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有数据可视化工作站。马里兰大学图书馆有GIS 空间数据中心。俄勒冈大学有数据存储和备份、数据归档与保存、数据共享等。阿尔伯塔大学图书馆设立数字计划服务部门,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开放获取、研究数据管理等,注重数据监护服务。剑桥大学图书馆长期以来重视科学数据管理,构建系统完善的科学数据管理政策体系,包括科学数据保护与道德、科学数据集创建、科学数据存储库、科学数据监护、科学数据素养教育,馆内培训教育、馆外交流学习[21]。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科学数据服务多种多样,从数据管理计划、组织、存储、共享、利用、素养、伦理到硬件、软件、空间、资源,形成完备的科学数据管理体系。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也应偏重技术与人文的融合,科学数据与数字人文的融合,科学数据与图书馆参考咨询、学科服务、情报分析等常规服务的融合[22],以及科学数据知识库建设,促进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可持续发展。

2.4学术交流与数字出版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服务重视开放数字资源的标准规范、质量控制、版权保护等。哥伦比亚大学等13所高校图书馆开展在线公开出版和数字版权服务,包含出版咨询、数据出版、期刊在线等服务内容。北得克萨斯大学图书馆有开放科学中心支持公开获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有开放获取期刊,通过在线出版平台开展出版发行服务。纽约大学图书馆提供期刊出版咨询、版权咨询、版权研究指南等。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主要提供期刊出版政策咨询、软件选择、用户培训等。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通过数字平台使用以传播学术成果。阿尔伯塔大学图书馆提供期刊托管与出版服务,包含开放期刊杂志和开放教育资源的出版,为教职员工提供开放教科书和其他开放教育资源的免费出版服务[23]。麦克马斯特大学谢尔曼中心通过图书馆出版社服务期刊出版。剑桥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团队的学术交流办公室,由图书馆和研究办公室共同设立,为研究人员分享和发表研究成果服务;为创新“灰色文献”出版和传播方法;为人文研究人员提供编码和软件方面的培训机会等。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在项目申请撰写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出版阶段提供的服务几乎是空白。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项目申请撰写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出版阶段的服务,针对科研人员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如建设数据存储共享平台、建设机构库、提供写作指导等。同时,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学术交流与数字出版服务的经验,采取加强对出版服务的重视,注重培养出版服务人员,确定出版服务对象并了解其需求,着重提高研究人员的学术出版素养,与校内其他部门合作开展出版服务的对策,提升国内高校图书馆学术交流与数字出版服务绩效[24]。

2.5数字学术研讨与培训国外部分高校图书馆与院系从资源、师资等方面合作,开展数字学术研讨与培训服务。布朗大学等13所高校图书馆有数字学术研讨与培训项目。雪城大学图书馆有学生科研指导中心,进行公众科学教育、数字学术诚信教育等。纽约大学图书馆通过课程日历发布数字学术相关内容的研讨与培训。布朗大学图书馆举办研讨会、短期课程及专题研讨。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支持用户的培训请求,开展对应的研讨培训活动。埃默里大学图书馆有数字学术实习项目,包括教学研讨会、数字学术工具和方法培训。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设置数字人文介绍和电子学科课程两门课程,其谢尔曼中心定期举办 “利用数字学术做更多事情”系列研讨会。维多利亚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将数字技术技能培养嵌入课堂,或举办一对一培训、大型研讨会等。牛津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工作坊、培训活动、研讨会,并且很多向公众开放。其中心工作人员与学术研究人员合作,开展建立在项目基础上的研讨会和工作坊,以及基金申请书撰写方面的工作坊。其内容涉及数字学术可视化介绍、文本、传输、技术、数字学术的关联数据、学术成果的发现和数字策展等。圣安德鲁斯大学图书馆将数字学术培训的课件置于数字人文网络的页面上,用户自由获取页面上的课件。爱丁堡大学图书馆为数字学术培训提供场所、信息技术支持、学术支持馆员与学术发展研究所合作,为校内研究生和职员提供信息技能培训。可见,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讨与培训主要集中于科研工具培训、学术趋势研讨等内容,鼓励科研用户嵌入科研全过程,培训形式以工作坊形式为主,辅助课程教学、研讨会等,授课教师以数字学术馆员、院系相关数字学术领域的教师组成,这一点值得国内高校图书馆参考借鉴。当前,国内高校图书馆仍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开展以数据库、软件工具的培训与宣传推介、信息素养教育为内容的简单教育培训。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研讨与培训侧重点不同,造成培训效果各异。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面向人文学科的研究人员举办有关数字学术研究工具与方法的讲座、培训及研习班,推广有关数字学术研究的技术和经验分享。同时,相比国外,国内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数字学术相关课程服务较少。以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课程服务为例,其嵌入式课程服务开展教学服务和研习班服务、设置个人定制馆员和研究馆员、嵌入式教学课程服务等,做得全面且深入。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图书馆的嵌入式课程服务,鼓励馆员与任课教师进行合作,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院系专业课,还可以嵌入院系教师的教学研讨会、班级讨论会以及教学实践培训等流程。

2.6数字科研工具数字学术服务与数字科研工具息息相关,图书馆帮助用户使用各种研究工具,已成为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重要工作。哥伦比亚大学等14所高校图书馆从工具类型和功能两个层面,提供数字科研工具的介绍。天普大学图书馆硬件包括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小(大)型3D打印机、3D 扫描仪、虚拟现实眼镜、可视化墙等;软件包括123D Design、Adobe Creative Cloud、Android Studio等。华盛顿州立大学图书馆硬件包括移动显示屏、移动白板、平板扫描仪等;软件有Adobe Creative Cloud Suite等。凯斯西储大学弗里德曼数字学术中心的软硬件分布在研究站、音视频站、扫描站、缩微站、表面中心和感知像素站和观看站六个不同类型的工作站。剑桥大学图书馆提供了数字人文项目中的核心应用工具 ( 如 XTF、TEI等) 和资源介绍及网站链接( 如剑桥大学数字人文网络,剑桥大学艺术、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中心,牛津大学数字人文网站等),且以校外的资源居多。国外高校图书馆提供多样性的数字学术研究相关工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学习。国内高校图书馆科研工具,有别于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数字科研工具,忽视数字学术性的一面,主要体现在情报分析与服务、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学习与研究支持部长期从事情报计量分析领域的研究和服务,常用工具有参考文献管理工具软件NoteExpress、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科研评价参考工具InCites等。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取长补短,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科研工具提供的经验,完善本校数字科研工具使用手册、宣传推广、维护与设备更新等措施,强化不同相关利益者(数字学术馆员与用户之间、用户之间、图书馆与软件开发公司、数据库公司之间)的协同效应,为其数字学术服务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2.7数字技术支持服务数字技术支持也是数字学术服务的重点。哥伦比亚大学等20所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技术支持服务。哈佛大学图书馆紧跟信息技术最前沿,坚持技术研发与新技术运用于图书馆服务实践中,如教学大纲资源管理器,搜索课程大纲、查找课程阅读列表等内容的工具,开发扩展浏览器能够Web上无缝访问哈佛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以及HOLLIS无比强大检索功能[25]。麦克马斯特大学图书馆的数字学术团队有编程实战经验丰富、厚重数学学科背景的程序员。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数字研究与学术中心有APP开发工程师、网页设计师等技术人才。麦基尔大学的数字学术中心、阿尔伯塔大学的库尔高等研究所、维多利亚大学的电子文本文化实验室、多伦多大学的数字学术小组均提供数字学术支持。阿尔伯塔大学有程序分析员、数据专家、图书馆系统负责人等[26]。牛津大学图书馆数字学术中心在馆藏和数据中展示新的应用技术,为探索和实验提供空间;为从事馆藏和遗产研究提供技术和学术支持的数字装备中心。圣安德鲁斯大学图书馆的数字人文和研究计算服务内容包括: 通过提供技术和服务以支持研究,提供项目网站、文档和图像存储库、可搜索的数据库、TEI 编码以及广泛的Web 应用定制程序;还可以协助进行数字项目的技术规划和成本计算,并协助提交资助申请。以上这些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技术支持服务不尽相同,各具特色,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合理借鉴,例如利用数字化技术提供特藏的数字化或缩微资料的数字化和阅读服务等。

3 启示与思考

3.1建立专门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部门国外高校图书馆往往有较成熟的数字学术服务部门,如数字学术中心、数字研究与学术中心、协同研究与可视化环境等,有利于对分散的空间、资源、工具、技术、服务进行整合。数字学术服务项目在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中也有所体现,如数字人文、科学数据、科研支持等服务项目,如同济大学图书馆网站上一级类目“科研支持”栏目包括科技查新、查收查引、学科服务、专利与版权、情报分析与研究、科研工具等,与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内容存在较大差距。大数据时代学术环境的变化促使国内高校图书馆突出数字学术服务的重要性,有效的办法就是建立专门的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部门,如数字学术中心等。数字学术中心下分为空间服务组、数字人文服务团队(组)、科学数据服务团队(组)等,这些团队(组)多由学科服务、科技查新、知识产权服务、参考咨询、信息共享空间等图书馆常规服务演变而来,同时融入科技、数字人文、科研数据、数字出版等数字元素,整合国内高校图书馆的学习支持服务、科研支持服务、情报分析与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服务项目,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科学研究需要。需要指出的是,数字学术中心与数字人文中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数字人文本身是数字学术服务一部分,数字学术中心服务范围广泛,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学等不同学科,为广泛的学科提供服务,多数位于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仅关注人文学科,重视人文项目的研发,多数位于学术机构。国内高校图书馆建立数字学术中心过程中,应注意二者区别与联系。

已具备数字学术支持条件的图书馆可以考虑自身单独建立,在科研支持服务基础上成立专门数字学术服务部门;或与本校其他科研部门联合共同建立专门的数学学术服务部门。该数学学术服务部门应具备支持个人数字学术活动的条件,应能提供一定的活动空间,配备具有一定资格与能力的人员和软硬件设施,为数字学术服务提供一定的人员、技术、空间保障,为研究人员提供先进设备、专门软件、协作空间和专业知识,以投入他们的研究及举办各类研究相关活动。专门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部门应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馆藏资源开发、服务团队与数字学术馆员能力建设,积极筹集资金、开展资助计划,建立数字项目的管理和策管机制。特别是加强学科馆员、数字人文馆员、数据馆员等数字学术馆员队伍建设[27]。通过建立专门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部门,能够为用户提供资源(高端硬件、专用软件和专业知识)公平获得的机会与合作的空间,开展由多学科专家提供的帮助、培训和咨询工作,培养跨学科知识分享沟通,广泛地开展数字学术服务项目合作等数字学术服务。

3.2重视用户需求驱动数字学术服务体系的构建用户需求驱动是指以用户需求驱动产品决策。用户需求包含阅读需求、信息需求、文化需求以及知识需求[28]。高校图书馆应主动了解用户数字学术研究方面的需求如数字学术环境(开放获取、资源共享等)、用户调查、区分用户、用户档案、课题申报与立项、结项等情况[29],由用户需求来驱动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规划服务项目,以适应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

文献梳理发现,无论是数字学术服务的理论研究,抑或实践层面,中西方不同语境下有着较大差别,都具有鲜明的本土化发展特征。由于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内容零星地分布在图书馆不同服务栏目或项目中,所以需要通过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数字人文服务、科学数据服务等服务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吸收优点,合理借鉴,完善国内这些服务项目。

a.数字学术空间服务。南开大学图书馆网站二级类目“空间服务”栏目下有“影音空间、多媒体阅读区、研讨间、空间预约、空中课堂、自助文印”内容。国内高校图书馆空间服务具有休闲娱乐、自由研讨的功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数字学术空间服务,但也提供数字学术空间服务中研讨室空间,或多或少支持学术研究,整体而言,支持科研活动的作用有限。纽约大学图书馆的数字服务工作室模式支持研究的高端服务,融合教学、学习和研究三位一体,突出教师或研究生或数字学术馆员协调合作,提倡学习与研究融洽结合,为教师或研究生的科研项目提供专业化服务。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空间服务突出学术性,围绕用户科研需要,提供研讨室、数字实验室等物理空间,嵌入科研过程的可视化、交互、研讨、视听服务。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可借鉴纽约大学图书馆的数字服务工作室等的经验,综合考虑不同层次的用户科研需求情况,利用数字设施和技术,进行空间设计与再造的规划,打造不同科研要求的数字学术空间。

b.数字人文。北京大学图书馆网站上一级类目“科研服务”栏目下有“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工作坊”,主要开展人文和技术的某些专题交流和讨论;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站二级类目“设施服务”栏目下有“数字人文坊”,服务范围为数字人文及相关的学术性质的讲座、研讨会和沙龙。很明显,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主要集中于培训与交流,仅处于初期学习探索阶段,与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存在差异,缺失数字人文项目、团队建设、资金资助等。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多门学科共同构成的一个新领域。数字人文研究机构多数挂靠于图书馆、信息管理院系,如“北京大学数字人文实验室”是一个挂靠在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下的学术团队。与国外高校数字人文中心相比,对于具体的服务内容较少提及。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中心不但持续开展数字人文培训服务,而且也应重视数字化与存储服务、项目支持服务等服务内容建设与宣传推广,更好地服务于学术研究。

c.科学数据服务。国内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高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北京大学图书馆开放研究数据平台等已初具规模,希望今后持续通过构建数字学术实践社区,为用户提供科学数据管理、科学数据知识库等服务,将数字学术服务贯穿于科学数据管理的全过程,同时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建立协同管理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人才培养等相关措施,推动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的良性发展[30]。

针对以上这些服务项目,国内高校图书馆仅仅单一地完善这些服务项目是不够的,更需要以数字学术服务为理念,结合本校用户的需求与图书馆实际情况,酌情借鉴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项目,选取与整合空间服务、数字人文服务、科学数据服务、学术交流与数字出版、数字学术研讨与培训、数字科研工具、数字技术支持服务等项目,合理地构建以用户需求驱动服务创新,呈现出时代特征和中国本土化特色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体系。

3.3强化多元化跨界合作机制的建设国外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跨区域、部门、学科之间不同人员、资源、信息、设备等合作交流,这为国内高校图书馆深化数字学术服务提供了实践经验。

a.校内合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图书馆借助校园联盟组织开展数字学术服务活动。为此,国内高校图书馆不但鼓励数字学术馆员与用户不断交互、协同,产生交互式协同有效的信息行为[31],而且提倡与本校不同专业的科研团队、院系机构、科研部门等通力合作,支持数字人文服务项目、科学数据管理、数字学术平台等服务。特别是国内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学术服务中应注重加强与科研人员、教师的联系与合作。

b.校外合作。数字学术研究的广泛开展依赖于数字技术与工具的介入、数字资源的开放与共享。面对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成本不断飙升,国内高校图书馆可立足高校图书馆联盟或区域图书馆联盟的数字资源建设工程,与联盟内成员进行分工协作,共同规划、建设,这样既可以避免数字资源的重复建设,又可缓解数字馆藏资源获取和管理方面最大挑战——资金。同时也可以通过联盟研发数字学术服务相关软件、平台,以及举办数字学术技能培训等。乔治亚理工学院图书馆与美国专利局合作,共同制定联盟援助计划,开展版权、知识产权等数字学术服务,值得国内高校图书馆借鉴。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也可与专利机构、数字出版社和数据出版机构合作,开展专利咨询、数字出版、数字版权、数字媒介融合等服务。

c.校内外合作。由于国外高校图书馆数字学术服务涉及范围广泛,如多学科研究团队、不同类型的数字人文研究项目、科学数据管理平台、资源工具、设备、数字技术等,这些均需要大量先进技术、雄厚资金、高层次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国内高校图书馆应建立高效的校内外合作机制,与校内外相关部门协同创新,营造和谐、良好的数字学术交流环境,促进数字学术服务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人文图书馆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图书馆
人文社科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