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视角下高校线上教学效果的调查研究

2021-01-03 09:06周建花王睿杨宇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16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校教师线上教学

周建花 王睿 杨宇

摘要:现阶段,高校陆续开学,恢复传统线下教学。据调查显示,但高校师生对线上教学的接触更多还是停留在居家学习期间,针对高校师生回归校园后线上教学发展的新举措与实施效果还需进一步探讨。线上教学离不开技术平台的功能发挥,也离不开服务和保障等环境支持。教师既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又是线上教学平台的使用者。教学技术平台及其功能效果如何,环境支持是否有助于教学顺利和高效实施,教师最有发言权。因此,本文从老师视角探讨线上教学效果,为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效契合以及进一步促进“教”与“学”的双线融合提供参考建议,从而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高校教师;线上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评价

一、引言

2020年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同时联合有关部委提出“停课不停学”、动员各方面力量组织好线上教学活动的要求,全国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同时教育部统一部署各高校充分利用已上线的国家级慕课和省、校两级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依托各级各类在线课程平台、校内网络学习空间等,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线上教学是指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以录播课为主,采取“录播+线上答疑”的形式或者“直播+线上答疑”的形式,课后辅导可以采用点播或线上答疑形式。

现如今,大多数高校已恢复正常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教学形式开始成为一种流行趋势。无论是从居家学习时期的过渡,还是未来教育的总体发展考量,线上教学都将会给高校教学模式带来极大冲击,但与此同时其教学效果也饱受争议。作为线上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对线上教学效果更有直观性的感受和看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发现国内外关于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效果的研究成果较多但侧重点各异,有的学者侧重于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探讨高校线上学习,而有的学者侧重于探讨线上教学对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与重塑。本文综合其他学者研究观点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分析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因素以及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

本文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通过对影响高校线上教学因素的具体调查,有助于教师建立定制化教学方法并且创新与优化教学流程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更好的发挥线上教学的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使教学流程和教学内容更加个性化,更贴合学生本身;有助于为后续高校的线上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现实依据和参考;有助于线上教学趋向成熟化,从而达到线上线下“教”与“学”的双线融合,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更有效的开展。

二、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近二十年以来,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被将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所取代。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开始关注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逐渐将其应用于实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确立了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传授知识主导的教学思想。其理论核心是:教育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

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与高等学校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众多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种指导思想。因此,教师对线上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容忽视,所以本文从教师这一主体出发,探讨影响线上教学的因素,分析框架见图1:

三、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某高校教师发展中心自2020年3月发放的关于高校教师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截止到3月31日,累计全国334所高校参与此次调查,最终回收13997份教师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3695份,有效问卷率为97.84%,具体数据见表 1:

(二)变量测量

本研究参考问卷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线上教学环境及支持,教师线上教学体验以及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改进意见。本文将以上四大部分归类为自然维度、社会性维度以及信息处理维度。本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在定量研究中将描述性分析与推论性分析相结合,同时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可能性的原因剖析。定量研究主要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从1到5来判定该因素对于线上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分值越大说明影响效用越大,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效果各子项进行因素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自然性维度下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效果影响的分析

所谓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在生物学和生理学等自然物质方面的特性,具体是人的生理构造和自然本能。如个体的性别特征、年龄大小、身高状况、肤色表征等。在此根据高校教师这一群体角色特质将自然性维度分为性别和年龄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1.不同性别差异分析

对不同性别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数量进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线上教学中女性高校教师的规模比起男性教师的规模较大,比例约为6:4。

2.不同年龄层差异分析

对参与线上教学的高校教师年龄层数据分析得出:中青年教師在线上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其次是青年教师,而中年及以上的教师为少数群体。由此可见,中青年教师更易于接受线上教学,是未来线上教学的主体力量。

(二)社会性维度下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效果影响的分析

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人类社会成员所具有的各种属性。社会性维度即个体的生活条件或社会地位,包括个体的职业、收入、教龄、职称、工作性质等。本文主要从高校教师所在的学科性质以及课程性质两个层面来分析。

1.不同学科差异分析

参与线上教学的学科主要分为: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学科的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的满意度是具有明显差异的。自然学科高校教师在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满足度方面的评价高于人文学科及社会学科高校教师;线上教学技术支持满意度方面自然学科高校教师亦高于其他学科类别高校教师群体;而在线上教学服务保障满意度方面,人文学科高校教师显著高于社会学科,自然学科高校教师显著高于社会学科。

2.不同课程性质分析

调查数据显示线上教学中主要以专业课和必修课为主,其中理论课在线上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实验课极少,明显受场地和实验器材限制线上开展教学。

(三)信息处理维度下高校教师对线上教学效果影响的分析

信息处理维度主要是指信息处理与运用能力,也就是要求教师具有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具体地说,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

1.线上教学环境支持的差异分析

线上教学环境主要包括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两个维度,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两者的总体评价均值为3.73和3.87,可以看出高校教师对于线上教学的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的满意度较高。

2.高校教师在线技能的差异分析

調查数据显示教师对教学平台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均值为3.75,介于一般和熟练中间,极少数群体对于线上教学技术掌握不熟练以及很不熟练。

3.高校教师教学模式的差异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提供材料供学生自学、答疑辅导和直播使用相对频繁,而MOOC和录播则不太经常使用。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首先,线上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年龄有关,年龄的大小导致高校教师对于掌握线上教学技术的熟练度不同。很明显,青年教师对于新兴产物的接受能力更强,他们接触网络技术频繁,能够适应技术环境变化引起的教学方式的变化,而作为中老年教师他们相较于青年教师来说对新生事物的学习能力以及内化能力较弱,对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不够熟悉,不能很好地挖掘平台功能,教学技术、教学方法培训未能在短期内掌握和运用。

其次,课程性质的差异也导致线上教学效果不同,实操性高、学习体验要求性高的课程并不适用采取线上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反而会阻止师生情感交流互动,阻断了教育本质中人对人的面对面眼神、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的碰撞反馈,尤其是心灵交流受阻。而对于理论性课程录播等功能反而利于学生回看课程进行查缺补漏,由此线上教学效果相较于实验课来说更优,所以线上教学并不具有普适性。

最后,线上教学的技术支持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对于线上教学效果也具有显著影响。教师选用在线教学平台自由多样,不统一的教学平台、良莠不齐的教学设备与不可预测的网络等教学硬件设施技术障碍随时可能引起教学流畅度受阻与卡顿,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如画质不清晰、连线不稳定和服务器崩溃等实际问题,经常给学生的学习按下暂停键,破坏了学习的连续性,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二)建议

总体而言,线上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分析也发现线上教学中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在线课堂讨论少、在线实验演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互动受阻、网络与设备技术干扰、课程性质特色需求非普适性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教育教学技术能力

教师应主动学习相关网络技术,努力提升网络教学能力,努力适应新型教学环境,灵活掌握线上与线下授课的区别,熟练掌握多种线上教学平台操作使用技能。

2.优化教学平台和环境

增加线上教学平台功能,根据学校师生的切身需求基础上,对教学平台现有功能进行审慎增加以适合各类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强化基础网络设施建设和硬件设施建设,优化线上教学平台功能,努力实现线上教学基础设施技术成熟化。

3.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监管

线上教学质量网络标准应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联合建立完善,实现有效的线上教学质量实时监控、客观评价和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贾文军,黄玉珍,陈武元.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影响因素与改进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21,42(03):60-69.

[2]杨翊,赵婷婷.我国高校在线教学运行状况及其质量评价问题探讨——基于超星智慧教学系统的数据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20(06):1-10.

[3]葛玉敏,于歆杰.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的“实质等效”探索[J].现代教育技术,2020,30(10):124-126.

[4]苟斐斐,刘振天.高校教师线上教学平台功能及环境支持认知评价的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11):49-59.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校教师线上教学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线上教学发展状况与虚拟社群维持策略探析
高校室内设计基础课程混合式教学探讨
翻转课堂在高校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互动模式的构思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描教学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建构主义下的高等数学C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