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中高职院校线上第二课堂教育方式方法研究*

2021-01-04 01:47
科学与信息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思政高职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1 研究背景

为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教育部于2020年1月27日发布了各地大、中、小学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的通知[1],并于1月29日发出倡议: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停课不停学”[2]。同时各高校在开学后将继续严格控制各种校内外聚集活动,在疫情解除前,严格压缩各类会议规模、数量和频次,一律暂缓跨校、跨地区人员聚集性活动。

截至2020年5月8日,全国已有1454所高校开展了线上教学,共涉及103万教师,107万门课程,参加线上教学的大学生共计1775万人[3],成功缓解了由于疫情带来的教学压力。在特殊时期,对于学生而言,课程和教材必须要学,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要走在前端,用心上好这堂“人生大课”。而第二课堂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平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突发状况下,确保其开展内容及方式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有助于推进学生的生命道德教育、爱国情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等,使学生能自觉投身于国家建设,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因此,学校不仅要保证第一课堂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必须要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线上活动的重要意义。

2 问题的提出

由于疫情影响,国内许多大学均采取了封闭校园,全面停课的措施。在这“非常时期”,所有的课程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多媒体光盘等工具进行线上非同步培训与教育,同时也在各大教育平台、网站开放了许多教学资源,这些举措很好地缓解了当时的教学压力,发挥了极大的作用[4],但是由于当时互联网技术尚在发展,仍旧不可避免地给主要以素质拓展活动为主的大学生第二课堂的宣传与开展带来了限制和阻碍。而如今,互联网技术发达,在不缺乏资源、技术、措施的情况下,如何将新媒体、新技术与素质拓展活动深度融合,克服现有困难,创新活动内容和开展方式成为第二课堂线上开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因此,本文将立足于高职院校线上第二课堂的开展现状及经验,探索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提出具长效性的建议与对策,抓住契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以期为未来突发事件下第二课堂在线活动的开展献言献策,提供参考。

3 线上第二课堂开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3.1 课程同质化现象严重,活动内容缺乏创新

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第二课堂活动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在校大学生普遍是95后群体,他们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自主意识突出,传统的活动开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开展方式陈旧老套,活动内容与当下时代内容脱节,“水课”充数较多,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悖,导致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参与”的状态,无法从第二课堂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此外,在特殊时期,第二课堂的内容政治性、思想性相对较强,趣味性、创新性大大降低,这也是导致学生对课堂兴趣不足,有效参与度过低的原因之一。

3.2 宣传力度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差

有数据表明,某高校大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时,仅22.26%的同学对活动的开展持积极态度,整体学生的积极性差,参与度低[5],主观能动性和主体意识薄弱。而在疫情期间,第二课堂在组织过程中,无法像往常一样进行现场动员与宣传,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缺乏“临场性”,导致其对活动的认知程度降低,无法充分理解课堂的内容和价值,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降低。

3.3 师生异域分布,学习过程监管困难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欲望值本身相对较低,主动参与意识相对欠缺,加上疫情的影响,第二课堂从原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的模式全面转为线上,成本变低,落实较快,灵活性高,但由于师生异地,出现了难以监管,互动薄弱等问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缺乏指导和监管会直接导致活动无法顺利开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4 建议与措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高职院校线上第二课堂思政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探索第二课堂网络实施新模式,新目标,新方向,将时势与内容紧密结合,提高其在特殊情况下的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1 勇于创新,课堂内容设计“与时俱进”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和延伸。线上第二课堂应紧扣思政育人与疫情防控的紧密关系,将疫情契机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课堂内容必须紧紧跟随社会时事政治、国家方针政策[6],结合“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主题团日”等活动,做好思想引领类的“思政云课堂”,发挥其价值引领作用,如:传播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进行科学理论知识普及,培养科学精神;讲好身边的感人事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生命教育,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结合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重大战略,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等等,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身体力行在活动中去实践,在实践中去体会,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见于行,最终形成一股强大合力[7]。除此之外,第二课堂还需以“一院一品”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首创精神,积极开展专业技能提升类、科技创新竞赛类等线上活动,激发同学们的专业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4.2 重视心理疏导,做好“思政心理”第一“战”

在突发状况下,如何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身状态,以平和、正确的心态面对外界的压力,是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思考的内容之一。在特殊时期,网络谣言的传播,信息获取的封闭化,人际社交的限制都会使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轻者会出现焦虑、恐慌等情绪,重者则会导致抑郁等问题。学校可以通过网络直播开展“开学第一课”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利用网络平台搭建线上心理咨询中心,做到早发现,早疏导,早修复,增强广大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此外,学校还应定期对学生进行线上心理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在特殊时期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根据调查结果及时对线上活动方案做出调整,充分挖掘线上第二课堂在“思政心理教育”的现实价值,使其更具针对性。

4.3 加强舆论引导力,密切关注舆情信息

舆论引导力指的是在突发事件中引导舆情并形成良好舆论氛围的能力[8]。如今,各种媒体已完全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社交生活,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而在紧急突发状况下,舆情迅速传播,信息交互广泛,网络言论真假难辨,这些因素极大地增加了舆论引导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应充分认识到自媒体舆情的强大威力,应抓紧落实线上第二课堂活动方案,并加强对活动内容的审核,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和信息报送强度,针对需求开辟特有专栏,将国家时势政策、网络热点话题与线上第二课堂进行结合,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关注度和了解度,通过举办网络安全讲座,培养大学生正确获取和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访谈、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针对学生的一些非理性言论,要及时“疏导”,注重“引导”,让学生学会理性对待网络热点话题的同时为第二课堂活动策划和采取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参考依据。

4.4 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开启云上“微”学习

学生在居家学习过程中,由于其移动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学校可以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及相关实践内容推出时政微诵读、教育微讲坛、热点微访谈等一系列“微”栏目,形成微学习环境,加强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老师可以在活动中借助“腾讯云”、“钉钉”等App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微直播”,充分利用微信群、QQ群等聊天工具,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强化学生的认同感。此外,从课堂的策划、开展到后期的成果展示,学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微宣传”,让这些环节可视化,加强线上第二课堂的可展示性,比如学生的作品、获奖感言等等,增强学生的活动“临场感”和“仪式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及成就感等等。

4.5 考核机制“因地制宜”,做到多维度综合评价

在突发状况下,不仅第二课堂开展的内容要“与时俱进”,将当下时势与思政育人有机结合,其考核方式也应该“因地制宜”。学校要改变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多维度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活动成果,将更多的考核标准倾向于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在此次的新冠疫情期间,可以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情况、线上问卷访谈结果、每日打卡情况均纳入考核范围内,设定考核比重,制定综合考核方案,达到培养高职学生明时势、聚心气、讲责任、勇担当的目的,促进高职学生在特殊时期自主化、高效化和个性化发展。

4.6 家校合力,加大线上课堂开展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为教育的三大支柱,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突发状况之下,学校不得已采取封校、线上教学等一系列应急措施,为保证教学质量,在缺乏现场监管的情况下,学校的部分管理职责势必会转移给家长。因此,学校应积极构建与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注重第二课堂在家长中的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家长对第二课堂开展的重视度,带动家长一起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其思想引领及监督管理的作用。同时,在最后的成果考核中也应充分考虑家长的评价与反馈,真正达到家校合一,双管齐下的最终目的。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积极探索第二课堂网络实施新模式、新目标、新方向,真正做到“云策划,云宣传,云反馈,云总结”,有助于达到其在突发状况下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目的,促进学生自主化、研究化、高效化学习和个性化发展,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在线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思政高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01—02合刊
第二课堂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