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氏振腹疗法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经验浅析*

2021-01-04 13:37孙文博郝燕菲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带脉补益元气

王 婧 孙文博 郝燕菲

1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 100049

2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 北京 100040

臧福科教授是第五批和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六十载,医术精湛,理验俱丰。臧老的学术思想承袭于宫廷理筋术,宫廷理筋术起源于清朝太医院上驷院绰班处,是由数代宫廷御医经验积累而形成的一套完善的推拿手法,后经刘寿山、臧福科两位先生相继传承发扬,逐渐形成了以“轻、柔、透、巧”为特色的推拿流派。

盆腔器官脱垂(POP)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分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随访观察3类。2020版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下简称“指南”)中将非手术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法,适用于所有的POP患者。目前,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应用子宫托和盆底肌训练(PFMT)[1]。PFMT是通过锻炼收缩和舒张盆底肌,增强盆底肌肌肉力量,以改善盆底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盆底组织神经细胞的功能恢复。PFMT是现有保守治疗中最为简便易行的方法,其中以凯格尔(Kegel)训练的使用最为广泛,但PFMT能否改善产后POP患者的临床症状尚不能确定[2]。此外,PFMT对POP患者的依从性有较高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疗效。

1 中医理论对POP的认识

POP 属中医学“阴挺”“阴脱”“产肠不收”“阴菌”“阴痔”“葫芦颓”等范畴[3],病因多与分娩损伤有关,产伤未复,中气不足,或肾气不固,带脉失约,日渐下垂脱出。臧老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气下冲(分娩用力太过)、气虚、肾虚、带脉失约、肝郁、湿热,与中医古籍《诸病源候论》《景岳全书》《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简明医彀》中对本病的认识相符。现代研究也得到了相似的实验结果,佐证臧老的学术观点,其中一项纳入268例POP患者的研究结果[4]提示POP患者以脾虚气陷证、肾阳亏虚证为主要证型,湿热下注证较少。此外,几项探讨POP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研究亦得到相类似结果,认为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为主要的偏颇体质,其中以气虚质占比最大[4-6]。臧老认为,在POP的中医治疗上应当注重对气血的调养,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气血运化生成,宜当培补。腰为肾之府,也是带脉移行的位置,故可补肾固元,提系带脉。

2 臧老以振腹疗法治疗POP的理论核心

振腹疗法在学术上继承宫廷理筋术“轻、柔、透、巧”的核心思想,后衷中参西,并历经20余年的临床验证与打磨,于2003年由臧福科教授所创立,现已成为包含“理、法、方、技”的手法体系,其中以松振法为核心手法,该手法通过与患者腹部产生共振,以给予神阙穴为中心的区域持续稳定刺激。具体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其右侧,用右手劳宫对准脐部(神阙),掌根置于关元,中指端沿任脉放于中脘处,食指与无名指放于任脉两侧旁开半寸处的肾经循行线,拇指和小指分别放于任脉两侧旁开2寸的胃经循行线,术者肩、肘、腕及上肢要完全放松,令腕关节产生痉挛以带动全掌产生高频、低振、中强度的振动,使力透腹腔丛,频率400次/min左右,每次15~20min。主要作用是补益脏腑元气,通过振动关元穴及腹部经络来补益、激发人体的脏腑元气,从而对虚损类疾病起到调理作用,开创了振腹治疗内脏系统疾病之先河。臧老以振腹疗法治疗POP的主要临床思路总结如下。

2.1 补益元气:臧老认为POP的治疗当以升补元气为首,在《校注妇人良方》《景岳全书》对于阴挺的论述中亦有相似的学术观点。而松振法以“补养并调和元气运动”为纲,通过促进元气生发,经三焦输布全身,从而使五脏之气健旺,尤为适用于POP的治疗。该手法亦作用在胃经、肾经之上,可直接激发对应经络精气,促进气、血、精、津的化生,使脏腑、经络以及筋肉、皮毛都得到充分的濡养。故而振腹疗法对辨证为元气亏虚和气血亏虚的病症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效果。同时,针对局部的治疗,更可以使痿弱之筋膜、组织濡润滋养,恢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臧老认为,在POP的临床治疗中以振腹手法补益脏腑气血,激发脏腑功能,能够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起到治疗效果。

2.2 调节带脉及冲任:臧老曾在应用振腹疗法治疗妇科疾病时探讨过振腹疗法对带脉和冲任的调节作用。臧老认为,从中医学角度来看,POP与带脉不固,不能约束及濡养诸经有关。对于带脉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但尚未对其位置有明确的论述,直至《难经》提出了“奇经八脉”,其中对带脉的循行位置有了较为明确的记载:“带脉者,起于季胁,回身一周。”《难经集注》中记载杨玄操在对《难经》注释时提到:“带之为言束也,言总束诸脉,使得调柔也。”指出带脉的主要功能为总束诸脉,能够约束纵行诸经,从古代医学方面佐证了臧老治疗妇科病当调节带脉的学术观点。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臧老认为当带脉生理功能出现异常时,便会出现带脉失约的情况,其在腹部结构上的表现即可见带脉循行部位的组织失于气血濡养,呈现松弛痿弱的状态;反之,机体处于气血两虚的状态,亦可对带脉功能产生影响。任脉循行于腹正中线,冲脉夹脐上行,振腹疗法作用部位正当腹部,以脐为中心,正是带脉和冲任二脉移行的区域,对于补益冲任和带脉作用直接,效果明显,起效迅速。

2.3 通理下焦、调理气机:振腹疗法主要作用位置在脐周,属于下焦,臧老认为振腹疗法可调理下焦,养血通络,并兼具调理气机的功能。气机的升降出入是脏腑功能正常的根本,气机逆乱亦或气机郁结都可能对组织器官产生不利的影响,臧老认为POP的中医辨证要点主要为“中气下陷”,升举无力,属于中医气机逆乱的范畴,故臧老在以振腹疗法治疗POP的过程中亦注重条畅气机、升阳举陷。同时,从现代医学角度看,POP相关解剖结构的位置也属于下焦范畴,其相关的筋膜、肌肉等结构亦出现于此。可见振腹治疗的作用位置直接,直达病所,故起效迅速。

2.4 补益脾胃:振腹疗法的施术部位在腹部,故振动胃经,通于脾经,既可培元和胃,又可调和脏腑。臧老认为脾胃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又可化生气血。补益脾胃功能,能增强脾胃运化水谷之功,充养经络,恢复经络生理功能,从而荣养经筋,恢复其维络全身之能。

3 医案举隅

杨某某,女,62岁,汉族,工人。子宫脱垂病史30年,孕3产3。患者32岁时生产第3胎(足月,男性,3.7kg)后出现子宫脱垂症状,感觉阴道膨胀及阴道中异物下坠感。平卧时缓解,站立时症状出现,并在久立后症状加重。经诊断为子宫脱垂症,行盆底肌功能锻炼后症状略有缓解。后20余年内阴道膨胀感于站立时持续存在,但基本不影响生活,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故未经进一步系统治疗。10年前,伴随更年期症状出现,子宫脱垂症状明显加重,偶可于外阴处触及子宫,并伴有肛门坠胀感,间断进行针灸、Kegel训练、生物电刺激等康复治疗,症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多家医院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希望继续保守治疗,刻诊:体型偏胖,腹柔软松弛,平卧位腹部压痛不明显,站立位时脐周触诊出现压痛,以关元穴、双侧天枢穴为主,喜按。辨证为中气下陷、元气亏虚证。首次给予宫廷理筋术振腹、探腹治疗后,感觉腹内温暖。2日后复诊,诉站立时阴道坠胀感出现时间延后,但程度如前。继行振腹、探腹治疗,经5次手法治疗后,患者诉脱垂症状明显减轻,久站后症状加重轻微,久坐后突然站起和打喷嚏时症状加重,可通过平卧休息自行缓解,肛门坠胀感有所减轻,已基本不影响生活。后再次经过10次推拿治疗,症状进一步缓解,但仍遗留有久站后阴道轻度不适感与肛门坠胀感,建议患者进一步配合针刺、艾灸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虽仍遗留轻微阴道不适感,但基本不影响生活,症状缓解满意。

臧氏振腹疗法对POP及产后POP的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对机体的整体调理及局部改善对POP的预防亦有积极意义,臧老以振腹疗法治疗POP的主要临床思路可概括为补益脏腑气血,激发脏腑功能,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补益元气;补益冲任及带脉,约束带脉,进而约束和濡养诸经及循行部位;调理下焦,养血通络,条畅气机,升阳举陷;培元和胃,调和脏腑,荣养经筋。

猜你喜欢
带脉补益元气
元气清晨
“以带为枢”论治经络病
部分补益类中药多糖成分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药中补益绵黄芪(下)
药中补益绵黄芪(上)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八字诀养好带脉
略说带脉在练功中的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