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省旗袍的结构设计方法

2021-01-05 02:55刘咏梅韩天琪张向辉吕芳澜
纺织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旗袍款式面料

刘咏梅,韩天琪,张向辉,吕芳澜

(1.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2. 东华大学 现代服装设计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51)

在女性服饰多样化、场合化和精致化的穿着背景下,旗袍的穿着人群、场合和频率都大大增加。旗袍由旗人之袍发展而来,经历了由宽身到合身到紧身的发展,当今大众印象中的紧身旗袍是20世纪40年代后的“改良旗袍”,而近代广为穿着的合身旗袍,其结构与工艺相互平衡,既具有中式服装的典型款式特征,又满足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穿着舒适特征,不仅在民国时期得以常服化,在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向往以及穿着舒适性需求的前提下,对于此类无省旗袍的消费需求有所增加。有关无省道旗袍的研究集中于近代旗袍的款式回顾,分析了其文化性、色彩和图案特征等[1],而在结构纸样设计方法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关文献呈现的短寸法和比例法中的款式参数和体型参数杂糅,不易理解和演绎[2],因此,针对此类旗袍,本文基于服装结构设计理论对其结构特征进行归类研究,提出基于原型法的衣身结构设计方法和基于拟合法的连袖结构设计方法,并通过样衣实验对方法的实用性进行实证研究。

1 无省旗袍结构设计方法

1.1 款式特征分析

旗袍经历了清代旗女之袍、民国时期的新旗袍和当代时装旗袍3个时期的发展,其腰身从“无省”到“有省”,放松量出现由多到少等变化,逐渐实现了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型[3]。从民国初期至20世纪30年代,旗袍主要为无省的十字结构,自30年代起旗袍逐渐西化,最终形成了如今的现代旗袍。现代旗袍版型贴体,既对女性的身材要求较高,又使其运动舒适性不佳而影响活动。因此,虽然许多女性对旗袍青睐有加,却对其望而却步,除在特定的婚礼、会议等对着装、礼仪要求较高的场合外,日常穿着旗袍的女性并不多见。而反观无省旗袍,由于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将人视为一个整体,服饰设计是由整体到部分的思路,廓形呈现强调整体感、平面感、悬垂感[4],因此无省廓形较现代旗袍更加柔软,裁剪也更能保持面料的完整性,女性穿着起来感到自然舒适,更具柔和雅致的中国韵味。此外,随着现代审美取向的多元化,女装设计风格和造型方面也有挣脱“依人而型”的西方立体造型束缚,追寻东方式的平面结构重新成为了新一轮的流行时尚[5]。

为便于接下来的结构分析,本文前期对无省旗袍进行了款式调研。由于有关民国无省旗袍的文献图库资料很少,仅在部分早期的代表性实事杂志,如《良友》《艺文》《图画时报》等[6]有所记载,因此调研从以民国时期(1900—1949年)为主的期刊杂志及东华大学纺织博物馆中藏品为主的旗袍款式进行展开。依据衣身腰身特征和衣袖肩线特征将其归纳为2类:A类为无肩缝无省道旗袍;B类为有肩缝无省道旗袍。对115款报刊内的旗袍及22款馆藏的无省旗袍进行款式叠图分析,2类旗袍造型最主要的区别在于腰身和肩袖的特征,如图1所示。

图1 款式轮廓曲线示意图Fig.1 Style outline curve. (a) Class A cheongsam style overlay; (b) Class B cheongsam style overlay

2类旗袍的侧缝线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收腰弧线形态,其款式图如图2所示。其中A类占比为95%,B类占比为5%。

图2 典型旗袍款式图Fig.2 Typical cheongsam style illustration. (a) Class A; (b) Class B

1.2 结构设计方法

基于现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提出基于原型法的无省旗袍结构设计方法。相比较传统的短寸法和比例法,该设计方法既可以与现代服装结构设计理论保持一致,又可以突出原型法的操作便利性优势,还可以避免短寸法和比例法对于经验的较强依赖。

1.2.1 无肩缝无省道旗袍

A类旗袍衣身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原型准备。根据规格尺寸绘制东华原型;2)省道设计。以东华原型为基础,将后片原型省道量适量转移至肩省;3)衣长设计。确定衣长并延长至相应长度;4)胸围设计。确定胸围的变化量,按比例进行前后片的分配;5)腰围设计。腰线适当上抬。由于是无省道款式,结构上仅侧缝能起到修饰腰身的作用,因此需适当增加吸腰量。根据尺寸规格计算胸腰差,预留归拔量后,按比例分配前后片吸腰量;6)臀围设计。计算胸臀差,按比例进行分配,如图3所示。

单位:cm。图3 衣身设计Fig.3 Body designing. (a) Length designing; (b) Circumference designing

A类旗袍衣袖设计如图4所示,包括以下内容:1)袖口设计。向直线P作垂线,确定袖口宽度,并对前后片进行数值分配;2)袖身设计。分别连接前后衣身袖口与胸围处2点形成直线N、M,再向直线N、M作垂线辅助线,确定参考点后连接顺滑曲线,绘制衣袖造型。

单位:cm。图4 衣袖设计Fig.4 Sleeve designing. (a) Cuff designing; (b) Sleeve designing

A类旗袍衣领设计包括以下内容:1)领口的变化设计。根据颈部的生理需求和运动量加一定的放松量[7],将后直开、横开领、前直开领开大相应的数值;2)领片设计。绘制圆立领三维造型模拟图→绘制圆立领部分二维基础框线图→剪切合并,绘制圆角,勾绘结构线,如图5所示,其中L′前、L′后表示前、后上领窝弧线,L0前、L0后表示前、后领窝弧线。

单位:cm。图5 衣领设计Fig.5 Collar designing. (a) Neckline designing; (b) Collar designing

1.2.2 有肩缝无省道旗袍

对于有肩缝的连身袖款式,衣身设计和衣领设计与A类相同,衣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圆装袖准备。参考《服装结构平面解析—基础篇》[8],根据衣身和袖肥绘制吃势为零的1片圆装袖,并沿袖中线将其分割为前、后袖片;

2)袖片拟合。使用制版软件菜单中的“检查——对合检查——连动对合检查”功能旋转后袖片,使后袖中线与水平线成一定的夹角,测出后肩点与后袖山顶点的距离,根据测得的距离确定前袖的旋转拟合位置,从而完成前后袖窿与前后基础袖片的拟合;

3)袖片设计。将袖中线与肩线连接圆顺,绘制衣袖造型,如图6所示。

图6 袖身设计Fig.6 Sleeve designing. (a) Basic sleeve designing; (b) Basic sleeve fit body desigining

1.3 样衣制作

本文的主体为结构研究,但不可否认面料种类与整烫工艺对服装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9],因此在结构设计初期阶段以最具有代表性的标准人台(160/84A)作为旗袍规格尺寸的获取源来进行面料预实验,从而根据试样效果为后续正式的结构实验选择合适的面料。样衣分别采用了:白坯布(市场价7.5元/m),这类面料薄厚符合,但过于硬挺且没有弹性,适合塑形,不适于旗袍这类“柔软”的服装;一般醋酸面料(市场价30~50元/m),这类面料略厚,弹性较小,悬垂性差;麻缎面料(市场价80~100元/m),这类面料质地柔软轻薄,悬垂性好,弹性适中。各类面料试样如图7所示。

图7 各类面料试样结果Fig.7 Sample results of white fabric(a), acetic acid fabrics (b), and satin fabrics (c)

通过上述对比不难看出,在归拔方法相同的基础上越是悬垂性好,越轻薄的面料所制作的样衣效果越好[10],因此在制作过程中,选择了麻缎材质的面料进行结构实验。

2 穿着实验

2.1 实验设计

针对提出的衣身设计方法和衣袖设计方法进行综合应用实验,结合不同穿着者体型数据验证其演绎的可行性。

实验过程:选取真人样本→测量人体体型数据→A类旗袍和B类旗袍的结构设计→旗袍样衣缝制→真人穿着实验评价。

样本选取: 6名年轻女性,年龄在20~25岁之间,身高为160~165 cm之间,具体体型数据见表1。6位受试者的筛选依据体型分类描述[11]选取,6位受试者的体型描述见表2。

表1 受试者主要测量数据Tab.1 Subjects′ main measurement data

评价内容:静态穿着效果满意度和动态动作幅度。其中动态选取了11个着装常见动作:上身关节和围度动作:直立、深吸气、手臂前举、手臂上举、手臂侧平举、手臂最大后伸、低头抱胸;上下身关节和围度均相关动作:上体前屈、一般步行、上台阶、正坐。

表2 受试者体型特征描述Tab.2 Subjects′ body type classification

评价方法:现场主观评价和照片远程专家评价。现场主观评价为6位受试者(服装专业学生)、2位实验者(服装专业学生)、2位院校专业教师,远程评价为2位企业技术人员。

2.2 实验分析

2.2.1 静态穿着实验

静态穿着实验评价采用了5分满意度评价,6个样本的现场评价和远程评价均达到了较满意和满意的评价结果。图8示出受试者3的静态穿着效果。

图8 受试者3静态穿着效果Fig.8 Subject 3 static wearing effect. (a) Try-on effect of style A; (b) Try-on effect of style B

根据图8(a)的试穿效果可知,受试者试穿无肩缝无省道旗袍时,衣身部分斜拉纹较少,衣身下摆呈现自然弧度,从两侧看受试者身体曲线较为明显,可清晰看到胸腹腰臀4个关键部位的线条,背部平整,可看到肩胛骨处的曲线。

由于2类旗袍衣身与衣领的结构设计方法相同,因此主要对比衣袖部分进行分析。从正面可明显看出:受试者穿着有肩缝款式在肩部褶皱少于无肩缝款式,着装效果更为平整;而袖身部分,有肩缝款式袖口上翘更为明显;在手臂自然下垂时,袖身部分褶皱较为明显。

总之,由静态穿着实验的试穿效果和分析可知,原型结构设计法制作出的无省旗袍样衣在穿着时基本可以满足自然服帖、斜拉纹较少、凸显人体线条等要求。

2.2.2 动态穿着实验

动作活动实验以受试者服装牵拉程度主观感受和观察者观察样衣牵拉效果评价分析,实验无不适牵拉感下的动作幅度。均可满足日常行为的动作幅度要求如图9所示。

图9 动态活动效果Fig.9 Action activity effect. (a) Upper body joints and girth action; (b) Lower body joints and girth related action

上身关节和围度动作:在进行手臂侧平举、前平举、上举、最大后伸等引起前胸宽和后背宽发生较大变化的动作时,无省类连袖旗袍产生的褶皱少,易活动,这一点在上举动作中尤为明显。上下身关节和围度相关动作:在进行上体前屈,上台阶和正坐时,针对臀部所受的压力较大,裙身略紧绷。

3 结束语

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款式调研、设计实践等途径对无省旗袍的款式及结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针对无省道旗袍依据衣身腰身特征和衣袖肩线特征将其归纳为2类:A类为无肩缝无省道旗袍;B类为有肩缝无省道旗袍。提出了2类无省旗袍的原型法衣身结构设计方法和拟合法的衣袖结构设计方法,并通过不同体型的结构设计实验和样衣穿着实验验证了结构设计方法的可演绎性。

猜你喜欢
旗袍款式面料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我来说说旗袍美
Dream Bag
旗袍找不同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最火的单品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