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课对初一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分析

2021-01-05 07:50周卓
考试周刊 2021年94期
关键词:综合素质

摘 要:文章以初一学生为例,对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施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开设的方案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给相关学者及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初中数学活动课;初一学生;综合素质

一、 引言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优化和创新,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可以拓展学习面,而多变和灵动的课堂学习形式,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延伸到了课外,更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特长,能够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建设,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养。

二、 初中数学活动课及其特点分析

初中数学教学中活动课的开展就是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其侧重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获取,所以通常情况会借助学生已知的经验作为辅助性的内容,实施多样化的活动课程。最常见的是数学探究课程、数学实践课程、数学调查课程以及数学制定课程等等。数学研究课程是学生根据某些特定的问题展开的合理性探究,在探究过程中他们会对问题展开观察、分析、猜测和验证,在这个过程中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数学制作课程是学生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点,进行产品设计、人口发展趋势图等等相关内容的制作,以期学以致用;数学应用课程是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如数学知识在打折促销类活动中的应用、数学知识在教育储蓄方面的应用等;数学调查课程是利用多样化的方式对相关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搜集,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些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展是建立在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等方面实施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数学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感兴趣了,他们也就愿意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实施了,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会得以提升。

初中数学活动课的组织和实施,重点在于活跃课堂气氛,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师会按照实践内容制订好相应的活动方案,制订相应的活动目标,利用讲解、操作以及推理等方式锻炼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而活动课呈现出的特点正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自主性。数学活动课是在学生学习自主性基础上实施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活动课程的设计以及结果都要围绕着学生开展,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第二,开放性。数学活动课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且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其所涉及的知识点面向全社会和实际生活,在组织开展数学活动课时要坚持多变性的特点,创新课堂内容,让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下拓展思维,提升能力。

第三,实践性。活动课的核心是学生,而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是重点,所以在活动的开展中可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探讨和实践,保证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符合初中生现阶段的特点,并可以保证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

第四,系统性。数学活动课的实施是有组织、有计划、有方式的,需要制订严谨和规范的实施计划,强化各个活动之间的关联性,从整体上对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把握,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 以初一学生为例,数学活动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分析

(一)锻炼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其中針对学生的数学能力集中在学生思维能力、计算能力以及想象力的锻炼与培养上。数学活动课是启发性教学活动之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兴趣,在感兴趣的基础上不断地吸收知识,强化思维能力。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和生活经验入手,不断地启发和引导。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学校中,在学习习惯、思维品质、知识积累以及经验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小学时的特点。但是处于该阶段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并且思维能力和评价标准等也在不断完善,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及他人的眼光,更加在乎老师和同学给予的肯定,所以他们在学习中可以进行很好地自我管理。但是数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好的思维能力以及独立的批判能力等,而初一学生在这些方面是很欠缺的,神经系统的协调性也很差,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在初一活动课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充分地分析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学生的引路人,让学生可以在活动课中真正学习到知识,发展能力,培养习惯。

以初一数学“有理数”为例,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组织开展了运算竞赛活动。

首先,在这次活动一共设计了50道问题,其中40道是必做题目,10道是选做题目。这样设计尊重了不同学生主体的差异性,按照不同学生的能力设计问题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参与性。选做题选择的是思维拓展类的题型,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其次,这次活动将学生分成了6个小组,每个小组8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最终给予获胜小组相应的奖励。

再次,在活动结束之后,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

最后,这次活动的实施引入了竞赛机制,对问题的数量和答题的时间都进行了固定,这样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在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在本次活动中创设思维拓展习题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力,使学生能够将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点更好地转化为学习技能,高效地发挥自身的潜能等。在这次活动中选做题教师可以设计类似于找规律的题目,让学生可以利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但是解答上会有一定的难度,这类问题会涉及初二以及初三的一些内容,在学习过相关内容后解决起来就会简单很多。可见,这种一题多解的习题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所以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也要围绕此目标进行。初一的学生思维跳跃性明显,而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接触新的知识,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很好地适应初中学习,在学习进度上跟不上,学习态度上不积极等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从实际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占比并不多,部分学生认为理解不了数学知识点,数学十分抽象,久而久之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对数学丧失了兴趣。在初一数学教学中,通过活动课的实施主要是给他们营造一个更加宽松和有趣的环境,他们觉得有趣了,才会愿意去学。

数学活动课的类型有很多种,不只是在课堂中讲定理,解问题。教师要将数学课程的知识向外延伸,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与数学史和数学家相关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数学思维课以及实践课的开发等。兴趣和动机是学习最好的驱动力,活动课的实施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给予适当的引导,是尊重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思考的一个过程,这会让学生逐渐地接受数学,并真正地爱上数学。

文章将以初一数学为例,设计与开展数学活动课。

首先,教師可以给学生讲解数学发展史,介绍学生了解的数学家,也可以给学生讲一讲教材中“丢番图”的寿命,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在小学时候了解过哪些数学家,学习过他们研究的哪些数学理论等。

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在课下对数学家以及与数学史相关的故事进行搜集,并在课上以演讲的方式讲给同学们听。

最后,在课堂之上同学们会听到有关数学家祖冲之、迪卡尔的故事,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下对其他数学家的故事进行搜集,在下节课的时候与同学们分享。

在本次数学活动课中没有涉及具体的数学问题,也没有让学生去解题,而是让学生采用历史以及人物故事的方式了解数学和学习数学,这样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并逐渐地认识到数学隐藏性的一面,在了解数学家和数学史后可以引导他们向这些名人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科学严谨的态度、不断进取的精神等。而且这种交流和分享的活动方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可以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数学修养。

(三)提高学生的探究与实践技能

数学学习有效的方式是动手和操作,所以在初一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中教师要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数学活动课是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融合,数学与实践是分不开的,与生活也是分不开的,所以利用最真实的生活组织数学活动,将学生的直接经验运用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去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解题效果。以初中一年级数学“几何图形”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折长方形和正方体的纸盒,让学生动起来可以很好地强化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

以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为例子,本次数学活动课设计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生活之销售问题:

首先,提出问题:某超市在上午9点到10点卖出了两双球鞋,价格为120元。其中一双盈利了30%,另一双亏损30%,超市这个时间点卖出的这两双球鞋是亏损还是盈利,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如何制订销售方案?这两双球鞋一双进价108元,另一双140元。

其次,猜想。教师提问:你觉得盈亏情况如何?学生猜想:学生:盈利;亏损;不盈不亏。教师提问:影响盈亏的因素是什么?请仔细读题,并抓住关键点,就是总的进价是多少。学生a:两双球鞋同时销售124元。学生b:买一双打8折,买两双打7折。学生c:买一双送一双。

本次的活动课是一个思维拓展性问题,是开放性的活动,利用的是现实生活中购物的内容,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探索能力。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开展是对传统数学课堂的突破,在观念、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善,是站在学生主体性的角度出发的,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技能,让数学课堂不再被遗弃,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有吸引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愿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在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开展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优势,更加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更侧重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可以得到满足,并利用活动功能来激发学生想要学习、能够学习的愿望,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冉红芬,陈拥凤.初中数学活动课对初一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5(4):66-68.

[2]郑上森.农村初中数学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与思考[J].中学理科园地,2021,17(3):64-65,67.

[3]赵冬梅.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活动课[J].魅力中国,2020(6):226-227.

[4]刘红霞.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2019,16(35):141.

[5]李钱芳.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点[J].新智慧,2019(29):50.

[6]付建伟.例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挖掘[J].基础教育研究,2015(4):78-79.

作者简介:周卓,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中学。

猜你喜欢
综合素质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浅谈素质拓展训练对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开展
提升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
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创新
以心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研究
浅谈规划展览馆讲解员的综合素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