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投放美工区材料提高区域活动质量的措施分析

2021-01-05 07:50马丽
考试周刊 2021年94期
关键词:投放合理区域活动

摘 要:美工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区域之一。作为教师,要精心创设美工区的环境,发挥幼儿主体性,共同填充美工区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准备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使幼儿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来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真正实现美工区的高质活动,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从“家园共同收集适宜材料;材料投放有技巧;材料的动态性”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使教师能够合理投放美工区材料,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体验和情感,和材料更好地对话,享受创作活动的快乐,发挥材料的最大化价值,促进区域活动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合理;投放;美工区材料;区域活动;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美工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区域之一。作为教师,要精心创设美工区的环境,发挥幼儿主体性,共同填充美工区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准备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使幼儿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来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真正实现美工区的高质活动,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如何合理化投放美工区的物质材料呢?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我园总结出了以下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方法。

一、 家园共同收集适宜材料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含于生活之中。”只有来源于幼儿身边的,才能引发他们内在的情感和操作欲望。在美工区材料填充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和家长共同选择适宜的活动材料。在搜集材料时,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目标,收集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使幼儿参与到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家中有各种废旧资源,幼儿和家长一起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等,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整理,寻找适宜美工区使用的各种材料,如废旧瓶瓶罐罐、各种纸盒纸板之类。幼儿都可以带到幼儿园,这样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认识不同材料的名称,尝试将材料分类,了解和感受不同材料材质的特点,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因此,教师和家长、幼儿要相互支持配合,共同搜集美工区各种适宜的材料。

幼儿将收集的材料拿到班级后,教师会为幼儿准备各种分类纸箱、纸盒等,方便幼儿把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在每个纸箱、纸盒上做好分类的标记,请幼儿把材料进行分类摆放,方便幼儿进行操作活动。这样材料在摆放时整齐美观,也方便幼儿在美工活动中找到所需材料,避免了时间上的浪费。同时,为了方便幼儿去放材料,教师还创意了“自助式”取放材料的方法,鼓励幼儿将小些的材料放入大托盘中,一次性能够取放所需材料,如进行涂色活动时,在托盘内提供半成品的绘画纸、彩笔、油画棒等材料,方便幼儿取放,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二、 材料投放有技巧

美工区的活动材料来源于生活,活动材料的种类丰富多彩。幼儿会选择不同材料进行想象创意,通过动手绘画、制作的方式来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提升艺术审美的感受和能力。美工区的材料投放,一定要顺应幼儿的兴趣需要,不断填充新的游戏材料,使幼儿和材料互动,发挥材料的最大价值。如大班进行青花瓷创作时,幼儿在欣赏了青花瓷的实物和图片之后,了解了青花瓷的特点,并能发挥想象大胆进行艺术创作。因此,在材料投放中还需要一定的技巧,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一)关注材料的安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首先要考虑到材料的安全性。如幼儿收集的材料中,有的硬纸板的边缘比较锋利,我们就把材料进行了加工,剪成了圆形的边缘,确保活动材料没有伤害隐患,确保幼儿活动的安全和健康。还有一些材料,如一些瓶瓶罐罐,要注意材料的安全卫生,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使幼儿操作时保证是最健康无污染的。

(二)抓住兴趣点投放材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在美工区活动的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对材料进行选择和操作。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兴趣需求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投放材料,引发幼儿活动的热情。这就需要教师细致的观察,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及时提供适宜性的活动材料。如在《拜访大树》的主题活动中,教师会根据主题活动目标,在美工区为幼儿投放砂纸和油画棒,幼儿能根据材料创作各种树的造型,感受到砂纸作画的乐趣。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全情投入。牛牛小朋友一邊作画,一边兴奋地说:“砂纸上的大树太有感觉了。”再如在进行《叶脉造型创意画》活动时,教师为幼儿投放了各种不同颜色和造型的新鲜树叶。这些树叶是幼儿和教师在户外活动时共同收集的。回到班级以后,幼儿将树叶放在书中压平,在活动中就能方便地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创意。看到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浓厚,教师又把树叶等材料及时投放到区域中,让幼儿继续进行创意操作。幼儿的创意被激发出来,做出的创意画都非常精美灵动。创作之后,幼儿意犹未尽,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作品与同伴进行分享。

(三)关注个体差异提供层次性材料

在班级中幼儿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投放适宜的材料,既满足一般水平幼儿的发展需要,又照顾到那些能力较强或较弱幼儿的发展需要,使他们都能在美工区中大胆操作和创意,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自身基础上都能获得发展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为幼儿提供层次性的美工活动材料。这样既面向班级全体幼儿,又保证每个幼儿能在区角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有效发展。因此,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关注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发展水平。如在折纸活动中,教师请能力强的幼儿独立进行折叠;能力中等的幼儿,为他们提供剪纸的图例,使他们按照步骤边看图例边进行操作;能力稍弱的幼儿,教师就结合折纸的步骤图例对重点步骤进行指导。看到每个幼儿都折出了漂亮的作品,他们脸上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小班美工活动《妈妈的长头发》,教师投放了难易不同的材料,如进行粘贴的长头发、绘画长头发的材料等,既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还促进了他们动手能力和想象创意能力的发展。

三、 材料的动态性

美工区的材料要适应幼儿的兴趣需求,及时增添和补充幼儿需要的材料。教师要调动幼儿美工活动的积极性,就要考虑到材料的投放方式,使静态的材料变为动态。这样幼儿每次活动时,都有新奇感,都能有操作的欲望。

(一)材料的组合与拓展

美工区域材料如果是单一的,难以调动幼儿的创意和兴趣。因此,教师要具有更多智慧,要将不同材料进行组合与拓展,这样能够激活幼儿的灵性,也能更饶有兴趣地参与到美工活动之中。如装饰蔬果的美工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蔬果,还提供了画笔等操作材料,请幼儿为蔬果添画五官和表情。幼儿如果单调地进行操作,就会感觉没有兴趣。于是,教师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材料和辅助材料,如牙签、即时贴、皱纹纸等材料,新增的材料立刻吸引了幼儿的注意: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呢?如何使用即时贴和皱纹纸进行装饰活动呢?幼儿尝试将这些材料进行组合,创意了新的游戏情境,增加了幼儿对美工区域的积极情绪,幼儿也有了更多有创意的做法。如利用红薯和牙签组合成了可爱的小刺猬。幼儿还把苹果、橘子等装饰成了可爱的水果娃娃,最后将制作好的水果娃娃摆放到一起进行展示,创意了“苹果一家亲”的故事情境等。幼儿在操作中,能够根据不同蔬果的造型,充分发挥想象,创造出许多惊喜的蔬果造型。因此,教师要注意材料的组合,给他们适时提供动态性的活动材料。在美工区域中,通过材料的组合与拓展,体现着材料的动态性、丰富性,时刻捕捉着幼儿的兴趣点,激活着他们的创意与灵动。同时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操作的乐趣,实现了材料的真正价值。

(二)变废为宝

在生活中,有很多材料被称为“废旧材料”,这些材料在成人的眼中似乎再没有利用的价值。但在幼儿手中会成为爱不释手的“宝贝”,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需要教师具有变废为宝的眼光。教师要帮助幼儿了解材料的不同特性和功能,使幼儿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美工区域中,可以收集的廢旧物品数不胜数,如烟盒、纸盒、冰棒棍等,这些废旧物品只要在美工区经过加工也能变废为宝。如用纸盒制作成立体的小火车、卡通动物等;冰棒棍涂色后做成小栅栏、小相框等,不仅发展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并装饰到周围环境之中,体现废物再利用的价值。尤其区域活动中的一些边角料也都能各得其所,各显奇妙。如幼儿利用拓印工具拓印出可爱的造型之后,裁剪下来的边角料,幼儿还可以进行剪贴装饰,并成为精美的作品。当幼儿看到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出的作品时,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幼儿利用冰糕棒制作的小相框摆上幼儿照片装饰到美工墙之后,幼儿体验到了制作和创作的乐趣。他们经常会驻足观看,指指点点和同伴分享介绍。如明明说:“你看,我的小相框还用彩笔涂上了彩虹的颜色,太漂亮了。”涵涵也争抢着说:“我的树叶书签更有特色,你看还能看到树叶的轮廓呢。”这个过程是幼儿体验和参与的过程,幼儿发挥着主体性,也感受着成长的幸福滋味!所以,我们要引导幼儿发现废旧物品的价值,并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和创意,让幼儿体验到艺术创作的愉悦感。

(三)材料的多样化

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材料完成目标的形式、材料的功能、材料的品种要多样。在美工区,我们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材料,使材料更为丰富。如在“给动物刷牙”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大小的纸盒、塑料盘、各种粗细的吸管、胶带剪刀等,利用丰富的材料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在“凹凸盖印大集合”的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陶土、颜料、水彩笔、白纸、竹签、瓦楞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这些丰富的材料易于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活动,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多样化的材料能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根据材料的不同特质发挥想象力,自由自在地进行创意,实现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四)材料的适度性

很多教师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一次给幼儿提供的材料越多越好,而没有考虑到材料的适宜与适度。如果一次美工活动中,提供的新材料过多,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会在新奇感上,可能会拿拿这个,摆弄下那个,而不能对材料集中精力进行操作,反而会影响幼儿的美工活动质量。再如美工区活动中,如果投入材料过少,很可能出现争抢材料的情况,因而幼儿没有充足的材料来进行操作时,也会影响幼儿的活动。如幼儿利用纸盒制作动物的大嘴巴,教师提供毛根、眼睛等半成品材料,会极大地满足幼儿操作的兴趣。同时提供的数量要适宜,要符合区域中幼儿的数量,满足幼儿操作活动的欲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适时增加材料数量,这样会更有利于幼儿的操作。

综上所述,区域活动材料不仅蕴含着教育意义,传递着对幼儿的期待和鼓励,更是幼儿体验、建构、发展的媒介。因此,教师在美工区应有技巧地选择和投放材料,引导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体验和情感,和材料更好地对话,也才能享受创作活动的快乐,发挥材料的最大化价值,促进区域活动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双.示范性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2]史孚.幼儿园探究性学习活动及其指导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吕耀坚.论幼儿园美术教育[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10(4).

[4]蒋美霞.对小班幼儿活动区材料投放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

作者简介:马丽,江苏省淮安市,江苏省淮安市合肥路幼儿园。

猜你喜欢
投放合理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材料的科学投放
幼儿园投放绘本阅读指导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处理和运用初中化学教材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游戏材料更好地服务幼儿
品三口而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