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对无症状性低血糖患者的管理

2021-01-06 14:1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那开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9期
关键词:降糖药低血糖血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那开宪

我国是世界上成年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居世界首位,人数高达1.164亿,全球每4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来自中国。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急性并发症。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来讲,在发生低血糖时,常常会出现心慌、出汗、头晕、颤抖、面色苍白、肢软、乏力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当患者出现以上先兆症状时,很容易被患者本人及他人发现,进而得到及时救治;但有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在发生低血糖时(<3.9mmol/L)没有任何先兆症状,因此难以察觉,而延误了抢救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临床上称这种情况为无症状性低血糖。有文献报道,糖尿病低血糖中约25%为无症状低血糖症。

病例

刘先生,68岁,发现糖尿病10年,一直服用亚莫利、二甲双胍治疗,从未发生过低血糖,血糖控制满意。近两年来体检发现尿中有蛋白,一个加号,曾经到大医院内分泌科看病,诊断为糖尿病肾病。一直服用中药治疗,尿蛋白时有时无。一个月前的一天,刘先生到农贸市场买菜回家,家里人发现他坐在沙发上抽烟,不一会就睡着了。中午家人去叫他吃饭,但不论家人大声喊叫或是拍打他,刘先生均未有任何反应。家里人怀疑刘先生得了脑卒中,立即呼叫120到某医院急诊科。医生根据家属讲的情况立即给患者做脑CT检查,CT示基底节区脑缺血。随后医生再细问病史,患者有糖尿病,触摸患者皮肤发凉,立即做血糖检查,血糖2.6mmol/L,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ml,不一会刘先生清醒,15分钟后测血糖4.4mmol/L。请内分泌科会诊,诊断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并收入院进一步治疗。住院后,医生考虑亚莫利服用后发生低血糖的几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将亚莫利换成西格列汀,血糖控制满意。嘱咐患者戒烟、戒酒,饮食规律,定时服用药物,适量运动。患者出院后严格遵医嘱,从未发生低血糖。

教训

①亚莫利与其他降糖药物合用,发生低血糖几率较高,尤其是应用于老年人,因此,老年人慎用。②作为急诊科医生诊治患者物理诊断十分重要,病史及体格检查是诊治的基本功。对于昏迷患者血糖检查是十分重要的。③对于低血糖治疗不要忘记15/15原则,即15克糖静脉注射,15分钟后复查血糖。

什么是“无症状性低血糖”?

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约25%的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3.9mmol/L)没有任何先兆症状,称之为“无症状性低血糖”,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没有任何症状,临床难以察觉,而延误了抢救时机,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长时间低血糖会导致严重脑损害,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成为植物人,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正因如此,“无症状性低血糖”往往被称为糖尿病患者的“无形杀手”。

“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原因和人群

“无症状性低血糖”与机体对低血糖的感知能力下降有关,原因有四个:①一般情况发生低血糖时,会引起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与皮质醇的大量释放,从而产生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如出汗、颤抖、心动过速、焦急与心悸等。但是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损伤交感神经,使机体对低血糖反应的敏感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针对低血糖症的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反应出现障碍,致使发生严重低血糖症但毫无预警的症状;②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反复发生低血糖,导致交感神经肾上腺系统对低血糖的反应下降,进而形成肾上腺素对低血糖刺激的反应缺陷,低血糖阈值下调,出现无症状低血糖。低血糖又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形成恶性循环;③长期反复发生低血糖后,大脑会逐渐适应低血糖状况,不再发出预警信号;④某些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心脏病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而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出现无症状性低血糖。

“无症状性低血糖”主要见于病史较长、低血糖风险较大的糖尿病患者,临床上常见以下人群:1型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长期酗酒的患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低血糖有什么危害?

低血糖是影响血糖严格控制的最主要因素,其不但可以抵消长期血糖控制带来的益处,更严重的是可以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造成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永久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低血糖可导致心率加快、脉压增加、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在低血糖应激状态下,机体反应性增加,肾上腺素能激发神经系统功能,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诱发血管痉挛、内皮损伤而促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研究表明,低血糖与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葡萄糖是脑细胞唯一的能量供给来源。大脑对血糖的感知非常敏感,即便是轻度低血糖也会造成供氧不足,损害脑组织的神经系统,易出现记忆力下降、认知功能障碍等。急性低血糖昏迷持续超过6小时,会造成脑细胞不可逆性损害。严重低血糖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长期反复严重低血糖(低于2.1mmol/L)发作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害,引起患者性格改变、精神失常、痴呆等。低血糖显著减少玻璃体中葡萄糖的水平,加重视网膜缺血损害,可出现眼压突然下降,引起动脉破裂出血。研究显示,血糖急性下降可降低约22%肾血流,降低19%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如何减少或避免“无症状性低血糖”发生?

①合理制定糖尿病控制目标:血糖控制应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也应个体化。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不宜太严格,以空腹血糖不超过7.8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为宜。②加强血糖监测。目前,血糖监测被公认为预防低血糖的主要手段。特别是进食量减少时、饮酒过后、运动后、调整药物后、夜间等情况下,更需要增加监测血糖的频率。必要时,可以借助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动态血糖监测可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患者全天血糖变化。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③充分协调好饮食、运动和用药三者的关系。饮食要定时、定量,两餐之间及睡前适当加餐,进食减少时,要及时减少降糖药的剂量,强调不空腹运动、运动时间相对固定。运动要规律,每周3-5次,持续20-30min为宜。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要适中,不宜过大,若临时增加运动量,需要及时加餐或临时减少降糖药量。由于酒精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对于有饮酒习惯的糖尿病患者,切勿过量饮酒或空腹饮酒,最好戒烟酒。患者外出时应随身携带急救卡片,卡片上有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疾病诊断等信息,而且应随身携带少量食物,如饼干、糖果等。④降糖药物宜选择低风险的降糖药物。双胍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格列酮类和SGLT-2抑制剂这4类降糖药,单独应用时不会引发低血糖,联合应用不会发生严重低血糖事件。DPP-4抑制剂单独应用或与上述降糖药联合应用不会诱发低血糖。因此,新诊断或病程较短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可首先选择上述药物。若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缺乏,需要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或胰岛素时,需用量适度,并且密切关注低血糖风险。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增加降糖药物(尤其是胰岛素)剂量。⑤糖尿病患者如果反复出现心悸、头晕、周身乏力等情况,在排除了心脑血管疾病后,要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排除低血糖。

猜你喜欢
降糖药低血糖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学分析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糖友,当心低血糖突袭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