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年动物间鼠疫监测调查与分析

2021-01-06 04:10苏丽琼杨智明吴鹤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鼠疫菌株密度

苏丽琼,段 彪,梁 云,杨智明,吴鹤松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云南省分布有两类鼠疫疫源地,分别是滇西闽广沿海黄胸鼠(Rattustanezumi)疫源地和滇西山地齐氏姬鼠(Apodemuschevrieri)-大绒鼠(Eothenomysmiletusmiletus)疫源地[1]。黄胸鼠疫源地(又称家鼠疫源地)主要分布于滇西南、滇南、滇中和滇东广大地区,主要宿主为黄胸鼠(R.tanezumi),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Xenopsyllacheopis)。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又称野鼠疫源地)分布于滇西北以剑川山区为中心,海拔2 300~4 000m之间的山区,主要宿主为齐氏姬鼠(A.chevrieri)和大绒鼠(E.miletus),传播媒介为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specialisspecialis)。通过了解和掌握2018年云南省鼠疫疫源地两块不同宿主和传播媒介的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的流行情况,为今后制定鼠疫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资料来源 2018年1-12月全省15州(市)104个县(市)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云南省鼠疫监测方案》要求开展鼠疫监测,资料来源于每月监测报表的监测数据。

1.2 监测方法

1.2.1鼠密度和媒介监测

1.2.1.1固定监测点 以乡(镇)为单位,在自然景观相似的自然村(社区)按月循环进行鼠密度(鼠密度=获鼠数/布放工具数×100%)监测,监测工具室内用鼠笼,室外用鼠夹,每月布放分别不少于300个。每月梳检当地主要宿主(活鼠)不少于20只,进行染蚤率(染蚤率=染蚤鼠数/检鼠数×100%)、蚤指数(蚤指数=获蚤数/检鼠数)统计。

1.2.1.2流动监测点 在全县(市、区)范围内每月选1个乡(镇)中的1个行政村(办事处)中的1~2个自然村街道作为一个点开展监测,每年不少于12个点。

1.2.2实验室检测 对监测捕获的鼠、蚤及搜集到的病、死鼠做细菌学检验,对监测地区捕获的活鼠血清采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验,对搜集的自死鼠的脏器采用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IHA)进行检验。

1.3数据分析 应用Excel(2013)和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黄胸鼠疫源地

2.1.1宿主动物监测 (1)鼠密度:97个县(市、区)中,全年共布放鼠夹1 258 419夹次,捕鼠27 491只,平均鼠密度为2.18%,平均黄胸鼠密度为1.21%,各地州黄胸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265.916,P=0.000),其中怒江州黄胸鼠密度最高(5.96%),其次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87%),昆明市最低(0.17%)(表1)。(2)种群组成:共捕获啮齿动物27 491只,分别属于3目5科12属22种,其中黄胸鼠15 207只(占捕获总数的55.32%),褐家鼠(Rattusnorvegicus)8 565只,小家鼠(Musmusculus)1 222只,其他2 497只,分别占31.16%、4.45%和9.07%,,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40.266,P=0.000),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见表1。

表1 云南省黄胸鼠疫源地2018年鼠密度监测

2.1.2媒介监测 (1)鼠体蚤指数:黄胸鼠染蚤率为25.01%,蚤指数为0.55,黄胸鼠印鼠客蚤指数为0.30;褐家鼠染蚤率为21.35%,蚤指数为0.46,褐家鼠印鼠客蚤指数为0.09;全省平均鼠体染蚤率为21.94%,平均蚤指数为0.48,印鼠客蚤指数为0.20,见表2。(2)种群组成:各种鼠体检蚤13 270匹,分别属于1目5科11属11种,蚤种分布以印鼠客蚤为主,占41.31%(5 482/13 270),其次为缓慢细蚤(Leptopsyllasegnis)占32.68%(4 337/13 270),人蚤(Pulexirritans)占10.65%(1 413/13 270),不等单蚤(Monopsyllusanisus)占6.50%(862/13 270),猫栉首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felisfelis)占6.40%(849/13 270),其他蚤类2.46%(327/13 270),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 522.910,P=0.000),优势蚤种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

表2 云南省黄胸鼠疫源地2018年鼠体蚤监测

2.1.3细菌学和血清学监测 ①鼠疫细菌学:共检验42 570只鼠类和18 890组蚤类,结果均为阴性。②鼠疫血清学: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验动物血清18 031份,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验动物脏器5份,结果均为阴性。

2.2 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

2.2.1宿主动物监测 ①鼠密度:开展监测的玉龙、古城、剑川、洱源、鹤庆、云龙和兰坪7县中,共布笼夹137 024夹次,捕鼠5 578只,平均鼠密度为4.07%,其中齐氏姬鼠密度为1.90%,大绒鼠密度为1.22%,见表3。②种群组成:共捕获啮齿动物5 578只,分别属于4目6科13属19种,其中齐氏姬鼠2 603只,大绒鼠1 678只,褐家鼠514只,黄胸鼠200只,其他鼠种583只,分别占捕获总数的46.67%、30.08%、9.21%、3.59%和10.45%,优势鼠种为齐氏姬鼠和大绒鼠,见表3。

表3 云南省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2018年鼠密度监测

2.2.2 媒介监测

2.2.2.1齐氏姬鼠鼠体蚤指数 共检齐氏姬鼠2 603只,染蚤鼠数414只,获蚤1 032匹,平均染蚤率为15.90%,平均蚤指数为0.40,主要媒介特新蚤指数为0.15。所检测的1 032匹蚤中,棕形额蚤(Frontopsyllaspadix)477匹,特新蚤指名亚种(N.specialisspecialis)383匹,方叶栉眼蚤(Ctenophthalmusquadratus)68匹,低地狭臀蚤(Stenischiahumilis)16匹,其他蚤类88匹,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52.793,P=0.000),棕形额蚤(F.spadix)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齐氏姬鼠的主要寄生蚤种,见表4。

表4 云南省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齐氏姬鼠鼠体蚤监测

2.2.2.2大绒鼠鼠体蚤指数 共检大绒鼠1 678只,染蚤鼠数568只,获蚤1 146匹,平均染蚤率为33.85%,平均蚤指数为0.68,主要媒介特新蚤指数为0.05。所检测的1 146匹蚤中,方叶栉眼蚤(C.quadratus)968匹,特新蚤指名亚种78匹,棕形额蚤(F.spadix)52匹,低地狭臀蚤(S.humilis)43匹,其他蚤类5匹,种群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5.945,P=0.000),方叶栉眼蚤为大绒鼠的主要寄生蚤种,特新蚤指名亚种为次要寄生蚤种,见表5。

表5 云南省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大绒鼠鼠体蚤监测

2.2.3细菌学和血清学监测 ①鼠疫细菌学:7县全年动物细菌学检验5 048份,检出鼠疫菌4株,其中玉龙县太安乡吉子村委会吉子一社从自死鼠(齐氏姬鼠)分离出1株,玉龙县太安乡吉子村委会吉子二社从自死鼠(齐氏姬鼠、大绒鼠)和死鼠残肢(鼠种不详)分离出3株;蚤类细菌检验1 820组,结果均为阴性。②鼠疫血清学: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检验鼠血清2 074份,检出阳性4份,其中玉龙县太安乡吉子村委会吉子二社从活鼠血清(齐氏姬鼠)检出2份,玉龙县黄山镇南溪村委会鹿子村从活鼠血清(齐氏姬鼠)检出2份; 反相间接血凝(RIHA)检测自死鼠脏器18份,检出阳性5份,其中丽江市玉龙县太安乡吉子村委会吉子二社从两只腐败自死鼠(齐氏姬鼠)检出阳性2份,一只自死鼠残肢(鼠种不详)检出阳性1份;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后山村委会木梳村从一只干枯自死鼠(齐氏姬鼠)检出阳性1份,玉龙县太安乡吉子村委会吉子一社从一只腐败自死鼠(齐氏姬鼠)检出阳性1份。见表6。

表6 云南省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2017年细菌学和血清学检验结果

3 讨 论

家鼠疫源地从2006-2018年除2016年景洪市确证腺鼠疫病人1例[1-3]外,其余各年均未发生人间鼠疫的流行,家鼠鼠疫得到有效控制,但是监测资料显示该疫源地仍以主要宿主黄胸鼠为优势鼠种,主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具备鼠疫传播和流行的条件[4],再者我省有25个边境县(市)与缅甸、老挝和越南接壤,2016年景洪疫情提示可能是新一轮家鼠鼠疫流行期的开始,再次为我们敲醒警钟,我省面临境内自发和境外输入的双重风险,因此家鼠鼠疫存在再次暴发流行的可能性,形势不容乐观,给我省鼠疫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压力,需要加大监测力度,做好应急储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培训,特别是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疫情观念和首诊能力,提高居民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

野鼠疫源地于2005年首次在玉龙县确诊原发性肺鼠疫患者[1],2006年丽江市被判定为鼠疫自然疫源地,此后该疫源地连续多年有鼠疫疫情的发生[4],2017新增大理州的鹤庆县和剑川县2个现疫流行县[5],2018年丽江市的玉龙县和古城区动物鼠疫仍有流行,进一步研究证实2017年分离到的鹤庆和剑川菌株与丽江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鹤庆和剑川的疫情可能是丽江疫情向南扩散的结果[6-8],野鼠疫源地呈现流行活跃,且范围逐年扩大的趋势。丽江菌株与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的四川巴塘2011年分离的菌株最为接近[9-10],该类型的菌株毒力强,可引发肺鼠疫,传播速度快,病死率高,对人类的威胁较大,容易引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形势严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鼠疫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此外,2017年鹤庆首次从活鼠中分离到鼠疫菌[11-12],这种能在活鼠间流行的方式也是鼠疫流行的新发现,如果这种方式得以延续,那么将会为鼠疫的保存机制研究打开一扇窗,同时也提示我们应扭转鼠疫专业人员对活鼠检验不够重视的现象,提高鼠防人员的责任心和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以免漏诊和人员实验室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再者,鹤庆菌株分离地属于人类生产生活的范围,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大,感染风险高,因此应加强鼠疫监测和不明原因肺炎的报告。另外2017年剑川分离到的流行菌株与20世纪50年代剑川分离的流行株明显不同,分子生物学特征更接近丽江鼠疫菌株,也就是说剑川县可能是存在两种不同菌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13]。野鼠疫源地环境复杂,流行活跃,疫区与旅游景区和机场等距离较近。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旅游和交通便利等因素都增加了突发肺鼠疫的风险,潜在危害大,这也为我省的鼠疫防控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我省鼠疫防治形势依然严峻,但是近年来家鼠鼠疫疫情态势平稳,致使部分领导对鼠疫防治工作重视不够,鼠疫防治人员待遇差,工作艰苦,人员更换频繁,不同程度的影响了鼠防专业队伍的稳定。因此加强领导重视和经费投入,加强鼠防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培训,加强群众的健康教育宣传,加强生物安全管理,认真开展鼠疫监测和疫情三报(发现病死鼠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发现疑似鼠疫病人要报告、发现不明原因的高热病人和急死病人要报告),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早期发现和及时有效处置动物鼠疫是防止人间鼠疫发生的重要措施。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鼠疫菌株密度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毛木耳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
《鼠疫》:即使生活是一场灾难,也要用爱去抗争
鼠疫并非无药可治
重新认识鼠疫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