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1-01-06 07:59王巧元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课外书籍课外阅读

王巧元

摘 要: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认识,同时还能够促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成长。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阅读,这对学生的成长乃至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阶段虽然部分语文教师也在带领学生开展语文阅读的学习,但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深入的思考,教师需要结合当前阅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现状 对策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9.006

课外阅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本知识之外进行的拓展性阅读。学生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学生阅读内容的选择比较多样,进行充分的课外阅读,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积累。要想学好语文知识,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才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够融合自己所积累的词汇句型,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真正的提高和发展。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

1.教师缺乏课外名著知识

初中语文教师普遍过于注重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在教学中对于课外阅读有所忽略。教师的课余时间主要放在辅导学生和批改作业上,导致自身的阅读量有所缺失,再加上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没有及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名著阅读。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以及阅读水平,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研究古典名著的意识比较薄弱,导致初中阶段学生的阅读水平整体得不到提高。

2.功利性强导致学生缺乏课外阅读兴趣

由于受到中考的影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对于课外阅读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并不能够从中直接提高自己的语文分数,所以教师也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

学生由于在学校繁重的学习压力,也会忽视课外阅读。同时,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指导,对于阅读材料的选择也与自身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而导致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阅读学习失去兴趣。

3.学生课外阅读来源比较单一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的课业负担比较重,来自学业上的压力逐渐增多。学生通常只能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的积累,而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课后需要进行文化知识的辅导和巩固。另一部分学生即使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课外阅读,也并不是进行经典名著的阅读,而是阅读一些娱乐性的文章,这对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并没有非常大的帮助,导致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无法提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量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每天都要面对比较繁重的学习压力,教师对学生阅读情况的了解不到位,很难对学生的阅读实际情况进行有效指导。还有一部分学生在阅读课外书籍的时候缺乏耐心,容易放弃。这样的学习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学生缺乏足量的阅读,导致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得比较缓慢。

二、加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策略

1.教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教师语文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课外阅读水平。教师在教学之余应该不断进行拓展性的阅读,改进阅读教学的指导方法。教材规定的课外经典文学作品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素养,教师务必要带领学生进行透彻的理解和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只有自身体会并且懂得经典作品的真正内涵,才能够在阅读结束之后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将文学作品当中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的阅读指导方式,让学生选择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阅读学习,避免学生对于阅读产生厌烦情绪,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行阅读经验的总结和分享。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呐喊》《狂人日记》等。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之后开展讨论交流会,让学生结合阅读谈谈自己的感受。采取这样的交流方式,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2.根据学生兴趣选择阅读书籍

初中生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明确的方向,有些学生喜欢散文,也有部分学生喜欢故事性的小说。教师为学生推荐的书籍,内容要丰富多彩,学生在选择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有鉴赏价值,促使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在选择书籍的过程中,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纸质书籍,还可以通过手机移动终端进行阅读。但是网络为学生所呈现的阅读内容比较庞杂,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辨别筛选阅读文章。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词句的积累,还可以在阅读之后尝试写读后感,也可以根据文章当中的经典段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这样的阅读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例如,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散文类文章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会联想到朱自清的散文。景色描绘得如诗如画,阅读他的文章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针对这类情况为学生推荐书籍,从而让学生自愿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

3.引导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思维

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课文的鉴赏,如果缺乏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那么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就无法找到阅读的目的。即使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拓展性阅读,也不会深层次地探究分析,无法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不知道作品背后所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思考。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理解学生的情感,并对学生进行阅读方式的指导,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会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但是這些灵感并不能够长时间保存下来,往往是转瞬即逝,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这样才能够将自己在阅读中所产生的情感内化于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能够感受到阅读文章的情感。

4.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为了让学生能够对阅读产生积极的兴趣,教师可以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在对学生讲解课文的同时,为学生引入相关的课外书籍,让学生进行阅读学习。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还可以在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与所学文章相关的资料。为了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找到自己阅读的方向。

例如,教师在教学丰子恺的《竹影》时,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资料的收集。教师也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丰子恺的文章,写作具有怎样的风格,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并且在课外积极地查找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够对作者进行更深入了解,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开展对比性的阅读,将课外文章和课内文章进行对比学习,对丰子恺产生更加全面的了解。

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学生要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进行知识的积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教材内容的传授是有限的,但是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却是无限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有利《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对策探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2] 唐丽平《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南北桥》2020第17期。

[3] 李艳红《初中生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究》,《语文课内外》2019年第31期。

[4] 李鑫鹏《浅析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对策》,《文学教育》2018年第4期。

猜你喜欢
课外书籍课外阅读
鲁迅与“书籍代购”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