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多彩情境,让数学课程走进学生心间

2021-01-07 08:45福建省仙游县枫亭开发区中心小学陈金霞
天津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生活化创设情境

■福建省仙游县枫亭开发区中心小学 陈金霞

伟大教育家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话不仅体现了启发教学的重要性,而且强调了学习情境的重要性。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情境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保障教学有效性的充分发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组织再创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知识道理的时候往往以主观渗透为主,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对于情境的创设也存在形式化现象。如何让情境发挥出实效呢?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以及故事情境等,让小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快乐学习数学。下面,文章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例,从以下几个角度去论述:

一、创建生活情境,让数学更具亲切感

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让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情境不仅能够在无形中带领学生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爱上数学。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真正能够在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感受数学。当前,生活化情境在创设的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现象,情境超出了学生的生活范围,导致学生感受不到自我参与的快乐感,也感受不到情境对学习的重要意义。真正的生活化情境创设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创设有效的情境。

例如,在《比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比例这个数学概念。“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有几个同学没有戴红领巾呢?你能说出来不戴红领巾的与戴红领巾的同学的比例是多少吗?”这样,学生们可以在实际的生活问题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习的乐趣。在这样的情境中探究比例的概念以及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为了激发学生的持续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味性的情境,“大家都知道断臂的维纳斯她的身材比例被称为黄金比例,那么,大家计算一下自己的身材比例,怎么样?”很快,学生们就能被这样的问题激发出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提升课程实效的目的。因此,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感,而且能让学生在情境中更轻松地理解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难题,这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有效性提升大有裨益。

二、创设问题情境,使数学更有思维力

学贵在疑,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明确指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问题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这样不仅能让课堂充满学生个性的风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而逐渐延伸。另外,问题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以趣味性、分层性的问题打开学生学习数学的心扉。

例如,在《圆柱与圆锥》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同学们,你还能回想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吗?接下来咱们分小组一起来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有哪些?你能不能与本组的同学一起做一个实验,将圆柱和圆锥展开,看看它是怎样的呢?”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开始积极思考,从而对圆柱和圆锥产生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这样的问题很具有启发性,学生们能够通过问题动手实践操作,既保障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悟到知识学习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从而关注了教育的全体性。

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地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把问号融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是学生与数学进行思想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心理特点,在问题难易程度和问题氛围的构建上多下功夫,力求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思考的乐趣。

三、创设故事情境,让数学更有启发性

数学教学同样可以讲故事,故事是儿童永恒的话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引领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感受数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而应该在其中融合数学思维,将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思考纳入其中,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收获学习数学的快乐。具体的故事情境创设中,教师要关注到故事的有效性,不能让学生听完故事却毫无启发。真正有效的故事情境应该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力为基础的,每一次讲述故事的过程,其实应该成为发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负数》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从而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昨天老师去超市购物,买东西的时候总价是就是102元,可是我只有100元,那么,我就差2元,于是老师只能放弃购买一些喜欢的东西。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出现这样的负开支的情况,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负数。”“同学们,谁能够给我讲一下你生活中看到的负数呢?”学生答:“老师,我知道,在游泳的时候,我能够潜入到水深两米的地方,那就是负2米。”在教师讲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对负数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还能够讲出自己实际生活当中的那些负数,从而了解负数的意义。

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因此,数学教师要有效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故事情境创设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参与,因此,教师在故事设计的时候既要容纳数学元素,又要让故事更为形象具体,从而提升故事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这对于培育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的情境,让数学课程与学生的心灵相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和自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爱上数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创设情境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