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创新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

2021-01-07 08:45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中心幼儿园李若冰
天津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木艺木制品木材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白塘中心幼儿园 李若冰

一、确定主题活动内容

(一)围绕幼儿生活经验预设探究主题

根据幼儿的特点,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选择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有教育价值的主题内容。初期活动的主题由教师预设而成,我们带领幼儿参观了白塘镇陈桥家具城,走访了木艺加工厂,让幼儿亲身感受丰富的木艺世界,了解相关的木材知识与产品,并通过看看、摸摸,一起探讨自己熟悉的木艺产品。在此过程教师还预设了一些主题活动,如“可爱的木头”“神奇的木艺”“各种各样的竹木编”等,围绕木编的种类、材料等内容展开了主题探究活动,引导幼儿发现木制作工具和竹编的造型的品种之间的关系。

(二)教师与幼儿共同生成探究主题

活动的进行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不断地调整,生成新的有意义的活动,这样才能使主题进一步展开。在探究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预设的活动并不适合幼儿。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开始关注一些生活中的细节,及时敏感地捕捉幼儿的兴趣在哪里,并进行教育价值的分析,然后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和幼儿共同讨论,并给予及时、适当的引导,围绕幼儿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探讨,共同生成主题,如《木材的硬度和弹性》《我们来做小工人》都是从幼儿生活中来,又指导着幼儿生活实践的主题。

二、引导幼儿开展主题探究活动

(一)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体验,积累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加强和幼儿之间的沟通,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体验,积累经验。如《木材的硬度和弹性》主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的木艺及其利用的特性,教师并不急于在一个活动里让幼儿来完成,而是让幼儿通过主动收集木制材料—制作工艺品一找找生活中的木制品等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并从中初步了解木制品与木特性的关系,感受木制品在生活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组织相关的探索活动,在活动中让幼儿说一说自己找到的木制品,并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分一分,谈一谈各种不同木制品的作用,及木制品是用木头的哪种特性制成的等,为此达到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目的。

(二)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支持幼儿进一步深入探究

活动中,幼儿能力的提升不是靠一两个活动就能实现,幼儿真正有意义的探究、学习需要充分的时间,教师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尽情地探究,尽兴地玩耍,给幼儿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究,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去思考、去发现,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在与同伴探讨与争论中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相信幼儿,不急于求成,充分利用富有特色的资源,创设相应的活动区,让他们在玩中获得发展。并提供适宜的材料和环境,引导幼儿动手和动脑,主动探究活动。

(三)加强和幼儿之间互动,帮助他们形成经验的链接

《木材的硬度和弹性》主题探究中各种精美的木制品,让幼儿们爱不释手,特别是女孩子都非常喜欢当小小木编工,常拿着那些精美的木工制品问教师:“这个是怎样做的?”于是教师顺应了他们新的兴趣点,与幼儿一起又生成了新的主题:《学做小工人》。我们通过引导幼儿开展以下活动:收集各种能制作木制品的木材→认识木头→将木头切成所需的形状→归类、比较它们的特性→讨论、设计并进行制作等活动,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制作流程,以及各种木制品的不同用途,使幼儿感受到了探究的乐趣。接着,我们又请一些家长来幼儿园介绍比较复杂的操作过程,进一步扩展幼儿的知识经验,使幼儿形成经验的链接。

三、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体会

(一)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加强了家园合作

探究型主题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充分展示智慧与个性的平台,这也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家长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幼儿园的理解,促进了家园沟通与配合,同时拉近了与孩子、与教师的距离,有利于家长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孩子、教师和幼儿园。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教师主动学习成了一种自觉行为。在实践中,幼儿教师逐渐地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并意识到要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就需要静下心来,主动学习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与相关的教学理论等各种专业知识等,这已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因为科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教师剖析活动中幼儿的行为与内心需求,从而帮助教师在活动的实施中既考虑幼儿的特点,又关注个别差异,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有效实施等。幼儿教师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如在主题活动《各种各样的木材》中,教师发现很多幼儿不清楚木材是否更弹性,于是带领幼儿参观不同木材的加工过程。对比两种木材,在幼儿亲眼看到同样的厚度和弯度的一种木块会断裂后,教师又请专业人员引导幼儿观察两种木材的纤维组织,这样幼儿们就对木材是否有弹性一目了然了。就这样,我们的教师逐渐养成了“学”后“思”,“思”后“用”的良好习惯。

2.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了。通过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教师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较大改变,“关注幼儿生活”“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以幼儿发展为本”等理念已在大家的心中形成共识。同时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自己不再是活动的主体与主宰,而是引导支持幼儿活动的“带路者”“启发者”,是与幼儿共同成长的良师益友,并能积极地为幼儿创设开放的、良好的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探究,获得有效经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生存能力。

3.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增强了。随着活动的拓展、深入,教师会对幼儿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目标、内容、形式、材料、策略是否适宜,并及时反思,然后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为相关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作准备。

4.教师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提高了。提高捕捉教育契机的能力,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在追随幼儿的过程中开发智慧,不再依靠死板的计划进行教学,而是在动态开放的环境中不断捕捉来自幼儿的信息,并作出价值判断,用自己的智慧进行创造性的教学。

四、结语

教师已逐渐认识到只有在教育活动中关注幼儿及幼儿的发展,并从他们身上及时捕捉恰当的教育契机,选择相应的延续内容与话题,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继续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才能促使自己和幼儿在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究中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木艺木制品木材
地域文化元素在现代木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二十大时光 | 伊春永达木艺:做强“木艺+” 助力绿色转型
橘子皮用来开发透明木材
儿童木艺工作室的运营模式探析
“木工坊”在幼儿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中国木材与木制品流通协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成功召开
2015年前3季度木材及木制品进出口简况
木制品制造商针对EPA清洁能源计划提交诉讼
2015年越南木材及木制品出口额有望达70亿美元
严格木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