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常规 创新形式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深度学习

2021-01-07 08:45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上磨小学李宝安
天津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首诗古诗古诗词

■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上磨小学 李宝安

一、融合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会发现,领着学生一起读古诗,简单讲解古诗中字词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再去进行熟读和熟背,这样的一种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没有融合到一起,而学生与古诗词的情感也无法交汇。由此,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对于学生主体性的激发力度不够,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去精心设计古诗词教学,导致古诗词教学停留在浅层阶段。因此,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深层教学铺路搭桥。例如,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这一诗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种离别的场面来与学生一起体会。教师与学生各自扮演诗中的角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并加入背景音乐,加入其他学生的旁白,即诵读这首诗。进行了一番的舞台剧表演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烟花三月的情景进行想象,由此大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教师可以借此提问,“好朋友要分别,他们会做些什么?”“通过角色体验,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情?”由此,师生共同参与思考,体验则更为深刻,而关系则更为密切。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就在于教师在引导学生融情入境的时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随着教师的节奏行进,由此也能看出师生之间的一种契合度。

二、突破常规,与学生共读

教师要与学生加强互动交流,从古诗词吟诵开始,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去读,而是与学生共读,一起欣赏古诗词。当与学生共读时,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疑难字词句,接下来就是要挖掘学生对古诗词深层理解的潜力,从而让他们能有一个展示欣赏古诗词体会的机会。无论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进行,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让他们释放自己的天性,把古诗词中所蕴含的美,通过他们各自的表现方式展示出来,从而使古诗词充满艺术之美。同时,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欣赏古诗词,融境共情。比如,最朗朗上口的古诗《静夜思》,谁没有读过这首古诗呢?谁又不是从小就对这一古诗倒背如流。是呀!学生也一样,能一字不落地将这首古诗背出来,但这不是学这首诗的终结。为了逐渐引领学生走入古诗词,教师鼓励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仰望天空之明月,低首思念故乡。而对于这首古诗的欣赏,教师把自己当作读者,和学生分享感悟,也鼓励学生阐述体会,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同时催生他们探究这一古诗之内涵的欲望,搭建一个共读共话的舞台,使学生展现各自的个性阅读。在欣赏和交流中,教师率先表达了自己对这首古诗的欣赏感悟:“今夜又一次难以入眠,床前又洒满了月光。恍惚中原以为是一层霜(说明作者心中已进入秋天,这个季节正是多愁善感,极度思念家乡,渴望落叶归根的时候)。但分明是月光,作者抬起头望见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感伤徘徊之际,由不得低下头来,独自陷入思乡的愁绪中。”学生屏息聆听教师的讲述,若有所思。随后,就有学生说,“老师,这画面很有意思,要把这首诗画下来。”学生当即拿出了自己的画板和彩笔,投入创作中。又有学生说,“老师,为什么作者要离开他的家乡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这样思念自己的家乡,后来他是否回去了呢?”也有学生这样解读了这首古诗,“有一位诗人在异乡客栈。这天晚上,他怎么也睡不着。咦,他发现床上竟然铺着一层霜。可他摸了摸却什么都没有。他哑然失笑。透着窗户,他看到一轮圆月挂在天空。月亮和他一样寂寞。月光下的他显得更加孤单,油然而生的凄凉感涌上心头。他一定在想,这样一个月圆之夜,是不是自己家乡的人儿正在牵挂他,不知道家乡的乡亲们过得怎么样?想来想去,他不由得低下头,回味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进入浑然忘我之境。”精彩的讲述博得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为何感悟这么深。学生分享了自己的读诗经验,课前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作者的生平以及社会背景,同时,还了解了更多的有关“月”象的古诗词,所以感悟就越来越深刻。

三、创新形式,为学生深层学习助力

古诗词《敕勒歌》《春夜喜雨》《望庐山瀑布》《乌衣巷》……这些经典的古诗词此刻正在被小学生以朗诵、竞赛、诗配乐、舞蹈、舞台剧等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有声情并茂的演绎,有舞姿翩翩的阐释,有袅袅古曲的浸润……这是班级创设的“我爱古诗词达人秀”的一幕幕。在这一达人秀中,教师也秀了一把——朗诵《江雪》。刚开始,教师也仅仅是通过将作者的生平以及他在创造这一古诗时所呈现的一种精神状态进行了解说,但是在解说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跃跃欲试,似乎想说些什么。为此,教师在介绍背景以及朗诵之后,询问学生有什么想法,可以大胆说出来。此时,就有学生说应该配上背景音乐和画面,冬天呼呼作响的寒风,以及天空飘飞的鹅毛大雪。还有学生补充说,整个天地都是白茫茫的一片,不见一个人的足迹,连飞鸟的身影都看不到,但在这样一个冰天雪地中,竟然有一位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老翁,他一个人坐在小船上,在寒冷江面上独自钓鱼。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动漫,把《江雪》这首诗所描述的一景一物,以及整个天地之间的浩渺恰当地表现出来。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恰恰和自己的想象一样”。也有学生秀出自己的感受,将自己对这一古诗词的理解进行了讲述:这一冰天雪地之下,老翁非常勇敢,但也很孤独,有一种悲凉的气氛。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力和感悟力,教师引领学生阅读《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秀出自己的感悟。学生在秀的过程中,不仅分析了两首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时还对人物也进行分析,一个是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冰天雪地钓鱼,一个是在秋天的江水里钓鱼,季节不同、时间不同。两人的心情也是不相同的,寒江雪中的人物有点儿悲凉而苦闷,而另一个却是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那么这样的一种对比就能看出作者在创造诗歌时正经历的境遇。诗歌是作者表达心情的一种投射,“一切景语皆情语”。

总之,教师通过对古诗词的精研细读与实践探究,不断突破常规,创新形式,步步深入,使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深入地触摸古诗词的内核,领略蕴含其中的美,近而怡情悦性、滋养心灵,富足精神世界,整个古诗词教学散发出了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首诗古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从“读首诗再睡觉”看听觉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