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打造主体课堂一探

2021-01-07 08:45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崔贵江
天津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新课改主体意识

■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 崔贵江

一、打造主体性课堂的意义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教师一定要遵循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去关注学生个人的发展,从而凸显其个性,促进学生主动挖掘各自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综合能力,也不断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以及强烈的生存意识。在我国,学生接受知识的形式多是来自书本,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还不足,也就是说行动力不够。这也导致了学生在应对一些实际情况的时候,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基本生活技能的施展产生了一定的障碍。高中地理学科,其不仅是为学生储备更多的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这一知识给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以及对自己未来生活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推波助澜。教师应切实打造地理教学主体课堂,对学生的认知需求给予关切,也引领学生把所学知识与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化以及各种环境问题等联系起来,深入思考,切实地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与生活、与社会、与环境的紧密关联性。

青少年就是实现中国梦、复兴中华民族的栋梁。因此,对当代青少年综合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只有提高他们的个人素质,建设祖国的整体人才力量才会愈加强大。因此,结合国情以及当前全球发展变化,地理教学需要以开放式的态度,不断地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对比以及对国内的各种地理状况的掌握,使学生不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审视国内局势,放眼整个世界。在不断地拓宽视野中,学生应深刻领会和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自主探究、自主建立知识架构,自觉地去关注和了解国际形势,了解各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等的不同,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与发展,产生自豪感与主人翁意识,努力学习,为社会负责,立志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贡献力量的一分子。

二、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主体性定位不准的原因

首先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准。在整个教学之中,教师仍然是以自己的权威说教为主,这也就使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未能落到实处。教学始终是教师的声音大过学生的声音,学生的地位仍然被动,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平等,学生主体性受到了约束,没有被充分地激发出来,传统的教育方式仍然在控制着新型课堂下的教学模式。

其次,就当前的一些教学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一定的创造性,导致学生对枯燥的知识兴趣并不大。教师的思想以及眼光比较局限,导致学生无法看得更远,缺乏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无法体验到当前以及未来所要承担的重任。所以,作为教师,需要对现行的一些简单、刻板、机械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要根据实际教学不断地去进行完善、调整以及优化,从而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引导性以及调动性,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性。

此外,由于学生这一主体之前的角色定位不够精准,因此即便学生想体现自己的主体性,没有良好的土壤和一定的平台,学生也无法发展自己的自主探究意识、主体性和能动性,这实际上都由教师的教学模式来决定的。实际上,从现行的教学结构来看,教学多半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先讲具体的教学内容,然后进行一些课堂练习,再通过复习旧课,新旧衔接,进行巩固练习、作业解答等。这样的套路化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有效发展,导致学生产生了按部就班的依赖意识和毫无新意的疲惫感。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更看重的是孩子的成绩,因此也导致学生将自己的关注点放在成绩的高低上,并没有放在自己是否掌握了具体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在这些题海战术以及分数论下,学生疲于应付,创新思维和能动性被淹没,他们的主动性的热情难以调动,学生与家长普遍关注的是眼前利益,并没有向长远望去。

三、打造地理学科主体课堂的策略

(一)开发教材资源,完善体系,使新型的教学模式进入课堂

地理作为一门专业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比重和分量还不足以引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生的认知要建立在主体参与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开发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多结合理论进行实践运用,通过创设一些主题活动,比如寒暑假参加地理研学活动,教师让参与的学生讲述历程,来传播科学知识。教师以此为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对各地地理概况进行分析,从而调动学习热情。我国现行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的编写,实际上都是围绕课堂教学来进行的,这一点对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打造主体课堂缺少了一定的助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对教材进行一定的改编,将一些实践类的内容注入课堂中,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且将所学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从思想深处意识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各大课堂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要真切地践行这一新课改的理念,作为地理教师,就要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改变,通过创新一些学习模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比如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或者是利用导学案、先学后教,微课、云课堂等方式方法,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搭建合作学习平台

为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解决问题,教师应科学地创建学习小组,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析探究,在潜移默化中对所掌握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并且切实地利用所学去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同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相互交流以及汇报的平台,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实践,并且以社会主人翁的意识去发现社会中所存在的一问题,将它形成一定的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提交、发表演说、阐述观点,提供创新性的建议和意见,以从中体会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成长的空间

对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打造主体课堂的时候,教师必须尊重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通过设置不同梯度的教学任务与目标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需求,同时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让他们去思考和探究,把掌握的知识彻底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产生存在感、归属感和成功感。

总之,只有切实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自信心才能培养起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而主体课堂的打造才算成功。

猜你喜欢
新课改主体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