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

2021-01-07 08:45福建省仙游县城东中心小学张素琼
天津教育 2021年23期
关键词:运算思维能力素养

■福建省仙游县城东中心小学 张素琼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知识结构有规律的学科,其包含着众多的抽象性知识点。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牢牢结合学科本身的特征,在不断地判断、运算、综合、分析过程中掌握数学技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中包括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数学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内容,数学教师应该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思考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有人曾说,“数学知识是最纯粹的逻辑思维活动,以及最高级智能活力美学体现。”这反映了逻辑思维活动的重要性,当前,小学数学课程着重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学生大都被动地接受数学理论,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能力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始终是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学贵有疑,而这个疑问不能只是教师提出来的,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提出的,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趣味化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趣味化的活动中也不能少了问题,只有以问题作为依托,学生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被关注的今天,教师可以将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提问、自主解答,这样问题的延伸性就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学生的潜能也可以得到无尽的发挥。

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原则和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训练掌握解题方法,这样,无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了思维的能力。因此,教师就可以采取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法则。比如,在计算45+(34-8÷5+3)这道题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改变以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引导学生反向思维,自主运算。针对运算结果,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结果中,老师看到了不一样的答案,我们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运算过程中哪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呢?”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根据结果找到运算的过程。而这就为学生探究问题找到了更好的方向,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因此,利用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使学生在这样的思维中不断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懂得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联系生活,拓宽学习领域

数学学习是枯燥的,如何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感受到其中的有效信息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延伸学习领域,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样的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寻找数学知识逻辑性的同时,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学习需求。数学学目标中有着明确的指向性,它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的影子,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因此,我们要做的教育应是人的教育,应在以学生的成长为目标的前提下关注课堂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怎样才能使生活渗透于无形呢?教师不妨从实践性活动、体验性活动等多方面向学生传递生活化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融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百分数》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借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并以此为依据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在课堂中教师还应为学生渗透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这样的实践中看到学习的价值,百分数在生活中的确很常见,我们可以利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大都从百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等方面诠释内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百分数学习的方法。而我们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认识百分数,使其自主学习、自主设置问题、自主解答,化被动的学习为主动,让数学具有更形象化的元素,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比如,教师可以这样启发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百分数?你能不能利用百分数设计一些应用题呢?”学生们在教师的启发下自主思考,而数学素养便可以在这样的自主学习中逐渐形成。

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作为数学教师,要将枯燥的数学学习化为一种更生动、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逐渐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在内心建立起数学学习模型,从而提升自己对数学的分析感悟能力。

三、合作交流,促进多向思考

数学学习是需要想象的,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打开一扇思维之窗,用优秀的教育理念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妨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在学生合作交流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以带入的方式鼓励每个学生积极思考和想象,促进学生多维思维的发展,这也是学生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这样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尽展才华,对知识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思考,从而提升学习力。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引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多设计几个图形,开发学生们的智力,使学生在不断探究新的解题思路的同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多向思维。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提供了几个图形,希望每个小组都能够以最快的时间计算出它的面积,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有效。”在教师的激励下,学生们开始积极讨论,对每一个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且研究多个解决策略,这就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合作交流探究不仅是课堂组织形式上的改变,它更注重学生内在的提升。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打开学习通道,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集思广益,收获更多的学习方法,博采众长,让学习中充满思考的因子。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为其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更强。而这样的逻辑性思维恰恰可以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来实现,因此教师应在这样的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其学习兴趣和实效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运算思维能力素养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培养思维能力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有趣的运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培养思维能力
拨云去“误”学乘除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