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辨证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效果

2021-01-07 09:40北京市顺义区第二医院101309赵永强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心脾顽固性肝郁

北京市顺义区第二医院(101309)赵永强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发病时间短且治疗及时一般预后较好,顽固性失眠患者多因病情复杂,治疗难度相对较大。若长期失眠并不予干预,则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临床上,关于顽固性失眠治疗方式有许多,而传统西药治疗效果虽然较快,但对患者毒副作用较大。在中医药辨证理论研究中指出,顽固性失眠属于“不眠症”、“不寐”等范畴,黄成宝等研究[1]认为,顽固性失眠患者与情志因素有关,而肝为起病之源,心为传病之所,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重视从心肝调治失眠。

1 顽固性失眠病因机制分析

失眠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分为内因与外因两种,单一因素可致病,也有各种因素共同致病,笔者认为失眠的发生由内、外因多因素共同致病[2]。其中,内因一般为先天禀赋不足或肝肾气血亏虚;外因情志失常、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产后或气血耗伤性疾病等。元代名医朱丹溪《丹溪心法》指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经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临床当中可以发现情志抑郁对失眠也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快节奏的生活,人们的压力增加、同时家庭生活等多种因素导致肝气郁结不通,以及劳逸失度导致心脾损伤,进一步导致气血不足等致失眠的发生。

2 顽固性失眠病症的辨证分型

关于失眠辨证分型,《中医内科学》分型为肝火扰心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及心胆气虚证[3]。而笔者临床中发现,目前治疗的失眠病人中以心脾两虚及痰热内扰证多见,而肝郁多与各型失眠患者病程中兼夹存在,具体表现包括以下两方面。

2.1 心脾两虚型患者表现 该类型患者失眠多梦、倦怠嗜卧、头晕乏力、纳差、面色恍白或面色萎黄,重者心悸,部分患者伴大便溏泄,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白厚,脉沉细无力;兼有肝郁气滞的患者可见口干口苦,口中异味,或伴有头晕,咽部不适感,舌边尖红,或边有瘀斑,脉弦细。治以归脾汤加减,兼有肝郁气滞早期加元胡、月季花、佛手、郁金等,入睡困难加生龙骨、生牡蛎、珍珠母、夜交藤等。成药以人参归脾丸合加味逍遥丸治疗。

2.2 痰热内扰型患者表现 该类型患者失眠多梦,心烦不适,胸闷不舒,腕腹胀满,恶心嗳气,头晕、头重胀不适,多数患者有口苦口黏,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温胆汤加减治疗。加减基本同上。成药以同仁牛黄清心丸合天王补心片加减治疗,肝郁者则以同仁牛黄清心合加味逍遥丸[4]。

笔者在临床当中发现,失眠患者或多或少与肝郁气滞相关,发病的机理可能如下:郁结的肝气不能及时得到疏导或发泄,进而将会导致肝木过旺克伐脾土,脾土受损,则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不能营养四旁,脾气不足则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易疲劳;正气内虚,肺气不足则动则气喘,汗出乏力,易感冒;心气不足,心神失养,则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病理变化。此外脾虚运化失常还可导致痰湿内生,兼患者常有肝郁气滞,日久可致肝火内生,肝火与痰湿相合,痰热内生,痰热上扰则见头晕头重等;痰热扰心则见失眠多梦,心烦易惊;痰热下注或积于胃肠则见恶心呕吐,大便黏黏等表现。当然有部分患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兼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劳逸失度导致气血耗伤,心脾失养,导致心脾两虚等型的失眠症的发生。其实临床当中失眠的病人病机较复杂,各种病因相互影响,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失眠患者基本都有肝气郁结的存在。

3 顽固性失眠病症治疗分析

对于顽固性失眠患者治疗,根据上述所述病因以辨证治疗,现将笔者治疗的经验作一简单介绍。一般而言,长期失眠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对睡眠产生恐惧感,甚至睡前会有心理暗示,暗示自己又将面对一个难以入睡的夜晚,从而“心想事成”了,又一个不眠之夜。而睡眠的严重不足对于人精力的恢复也将带来巨大的影响,精力的不足也会逐渐影响人的工作及生活状态,有时会有力不从心,这些情况又可以让人变得心烦气躁,气机不畅,肝气郁结,久而久之产生恶性循环,长此往来,失眠将愈发严重。

对该病患者治疗,药物治疗是许多顽固性失眠患者寻求最多的治疗方法,如安定、地西泮等镇静剂类药物,但这些药物对患者的成瘾性和依赖性较大,患者一旦停药所带来的失眠问题更为严重。中医针灸治疗在失眠初期有可能起到一定缓解症状效果,但对于顽固性失眠和严重失眠患者并不能达到治愈的效果,而运用中药治疗顽固性失眠其优势远远大于西医和针灸,如百合清脑静神剂,从疾病根本出发,全面调理身体阴阳平衡,不仅可以恢复睡眠,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根据笔者临床治疗体会,主要方法是首先在药物治疗前进行心理疏导,主要是让患者从根本上认识到心理变化、情绪表现对自身病情的影响,意识到心理疏导调理情绪的重要性,解除睡前的恐惧感,自我调整心态,放松心情;其次,在辨证的基础上加疏肝解郁药物,根据病情调整疏肝药物的剂量,气郁质患者加大疏肝理气力度,并且在治疗失眠早期疏肝解郁治疗较重要,让患者肝气条达,气血运行顺畅,然后辨证加减治疗。以此治疗在临床当中往往可取得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心脾顽固性肝郁
柴芍六君汤加味结合自血疗法对脾虚肝郁型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观察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多巴胺联合硝酸甘油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效果
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过桃花村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针刺配合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63例
菖远安眠汤治疗顽固性失眠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