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报告

2021-01-08 01:27彬,张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习动机外语

占 彬,张 静

动机(motivation)是指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动力倾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在外语学习方面,学习动机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正相关,高动机者比低动机者学业更加成功。如果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即使具备最优越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也不一定能学好外语。相反,如果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动机,则可弥补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的不足。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保持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十分重要。近年来,外语学习动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研究数量也呈上升趋势,研究对象主要为大学本科生(占比61.5%),而针对高职高专类学生的研究相对较少,仅占4.4%[1]。鉴于此,本文旨在进一步调查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并试图剖析其成因,针对实际问题提出尝试性解决方案,以期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英语语言教学的成效。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

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始于GARDNER 和LAMBERT[2],他们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学习动机经典模式。GARDNER[3]设计出态度/动机量表(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随后GARDNER[4]将动机和取向区分开来,他们认为取向代表学习外语的原因,而动机是指学习语言时的投入程度、学习的欲望和学习语言的态度。KELLER[5]提出促进学习动机的四要素,即趣味性(Interest)、关联性(Relevance)、期望值(Expectancy)和结果(Outcome)。该理论后经修正,将上述四要素调整为注意(Attention)、关联性、信心(Confidence)和满意度(Satisfaction)。ELY[6]对学习动机的融合性取向和工具性取向进行研究,对外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CROOKES[7]将动机进一步层级化,分为外观层面、课堂层面、课程层面和课外长期层面四个层次。TREMBLAY[8]将动机分为两个层面:不易受外在刺激而改变的个人性格层面(Trait Motivation)和易受外在因素影响、波动较大的学习者当下动机(State Motivation)。DORNYEI[9]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可从教育层面和社会文化层面理解,包含三个要素,即选择、行为的强度、持续力。ELLIS[10]将学习动机分为工具性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融合性动机(Integrated Motivation)、结果性动机(Resultative Motivation)和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等。

(二)国内研究

国内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大多遵循GARDNER经典模式。华惠芳、文秋芳、武和平、秦晓晴等探索了学习动机对外语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11-14];刘燕和王复鹤对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15-16];肖建芳对当代国际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新趋势进行了综述性研究,并明确其对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启示[17];赵阿阴和韩雪莹对我国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策略进行实证性研究,他们认为,工具性动机对英语学习具有一定的推动力,内部动机对英语学习影响明显,英语学习成绩和学习动机呈正相关[18-19];王志敏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对外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进行实效性研究,为课堂教学中动机激发提出可操作性建议[20];李炯英对中国本科生外语学习动机进行实证研究,认为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既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目标、努力行为、学习愿望和学习态度等主体因素,也要考虑其不同专业、外语水平、性别等个体因素所带来的影响[21]。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调查研究旨在探究并回答以下问题:

1.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有哪些类型?

2.哪些因素导致了上述类型动机的形成?

3.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是否存在不足?该如何改进?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据GARDNER 和LAMBERT 的态度/动机测量表(Attitude/Motivation Test Battery)自行编制高职高专院校外语学习动机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问卷分学生版和教师版;访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部分学生和任课教师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辽宁省西部某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英语专业2018级和2019级300名学生及40名专业课教师。

三、数据收集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手段收集数据。

(一)问卷调查

1.学生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由21 道题目组成,其中选择题20道,开放式问题1 道。问卷内容涉及四个方面,即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采取的措施以及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建议。

2.教师问卷调查

教师问卷由14 道题目组成,其中选择题12道,开放式问题2 道。问卷涉及三个方面内容,即教师的从教动机、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以及对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建议。

(二)访谈

1.学生访谈

学生访谈分两次进行:第一次随机抽取2019 级英语专业15 名学生代表进行访谈;第二次随机抽取2018级英语专业12名学生代表进行访谈。两次访谈内容均为:学习动机强度的自我感受、学习英语的目的、导致学习动机不强的主要原因、学习需求、教师如何做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师访谈

随机抽取6 名英语专业主干课教师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整体感受、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对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建议。

四、数据分析

(一)问卷调查分析

1.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发放教师问卷40 份,回收40 份,有效问卷40 份。调查结果显示,样本内的40 名教师从教动机100.0%为融合性动机,其中,77.5%的教师对教学科研感兴趣。这说明我们的师资队伍具有“爱岗敬业”、探索进取的精神和较强的求知欲。这样的教师队伍是高效教学的有力保障。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不强,主要是因为: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学习有挫折感(占比67.5%);学习习惯不好,缺乏主动性(占比80.0%);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未来没有规划(占比85.0%);缺乏自制力,无法抵制网络、游戏等诱惑(占比97.5%)。

对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教师们给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给予学生更多的关于未来职业规划的指导;二是因材施教,注重可行性、实践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开展个性化教学;三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

2.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发放问卷300 份,回收300 份,有效问卷297份。学生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样本内的300名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为工具性动机(占比68.0%),这不仅印证了访谈调查中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学生学习动机强度偏弱、学习成效偏低的根源所在。调查对象一致认为,学生学习动机不强,主要是因为: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占比64.0%);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匹配度偏低(占比72.0%);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占比78.0%);与专业学习无关的活动较多,占用了过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占比84.0%)。值得一提的是,在“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这一点上,教师和学生的看法高度一致,而在“学习气氛不够浓厚”和“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匹配度偏低”这两点上,教师与学生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仅有6名教师(占比15.0%)认为学习气氛不够浓厚;9 名教师(占比22.5%)认为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匹配度偏低;17 名教师(占比42.5%)认为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学习需求高度匹配;14名教师(占比35.0%)选择了“不确定”。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对学情的了解不够充分,“教”与“学”的交集不够。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采取的措施方面,学生们认为: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应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授课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占比76.0%);应适度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适量增加语言实践实训项目(占比83.0%);应更多地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占比89.0%)。以上结果与学生访谈得出的结论高度正相关。

对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学生们给出的建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增强教学管理中的灵活性;二是营造更加人性化的良好学习环境,体现人文关怀;三是立足学情开展教学。

(二)访谈

从访谈结果看,6 名被访教师一致认为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工具性动机,且动机强度较弱。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不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英语语言和英语国家文化,也不是把英语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亦不是纯粹地为了感受英语学习带来的乐趣。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需先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并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们建议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英语语言习得环境,适度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实践实训活动,定期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方面的指导,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提高教学产出。

被访谈的学生代表普遍认为学生们的学习动机较弱,主要为工具性动机,其表现为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通过考试,或者是迫于教师所施加的压力。这一点与教师访谈所得出的结论一致。学生们认为,导致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主要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气氛不够浓厚;教学方式和内容与学生学习需求不匹配;与专业学习无关的活动过多等等。接受访谈的学生建议:适度减少理论课程的比例,增加英语语言实践实训项目,创造更多的使用语言的机会;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难度适中的、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

纵观访谈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两种调查形式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自制力等存在问题;缺乏融合性学习动机。外在因素主要包括学习氛围不够好;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学习需求吻合度不够;与专业学习无关的活动较多;语言练习和实践的机会偏少等等。

五、讨论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基于上述调查结果,为了进一步激发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整教学风格,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难度适中的、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熟练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3P教学法、听说法、任务型教学法、语言技能型教学法(Skills-based language teaching)和主题型教学法(Topic-based language teaching)等,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积极调整教学方法,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教学内容以学情和学生为出发点,学习内容不拘泥于教材,选用学生感兴趣的、难度适宜的、新颖的教学内容,并融入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学习和社会热点问题讨论,使教学内容多元化。如采用主题型教学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该主题进行简短讨论发言,作为此次课程的热身与导入活动,然后,设置学习任务(Task),让学生进行此主题下的听力理解练习,包括主旨大意的理解和具体细节的掌握两个层面。之后进行阅读理解练习,含宏观理解(如文章大意、结构、体裁、中心思想等)和微观理解(如具体细节)两个层面。此外,教师对文章中出现的典型词汇和语法句型进行讲解和提点。接下来进行口头语言输出练习,学生围绕本主题进行个性化语言产出或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评述。最后,学生运用所学新语言进行同主题下的笔头练习。此种教学法既可全方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又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学习,做到语言技能培养与语言知识训练并举。

第二,多方面、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化工具性学习动机为融合性、内在性学习动机。ELLIS(2015)认为,融合性动机和内在性动机比工具性动机更持久、影响更大、长期效果更好。因此,我们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尝试采用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增强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多元性和趣味性;课下开展专业活动、社团活动,辅助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实践实训平台,在实践实训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并检验教学效果。

第三,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学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一步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因材施教。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够科学,学习缺乏热情;学生希望开设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课程,减少理论课程的比重,以满足社会对服务型外语人才的需求。MERRILL S(1995)的语言输出假说(output hypothesis)认为,语言输出于语言习得意义重大,它有三方面功能:引起学习注意(noticing)、检验语言学习假说(hypothesis testing)和元语言功能(meta-linguistic function,亦即有意识的反思)。基于此,我们要依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大纲,适当减少理论性课程,适度增加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给予学生更多的语言使用和语言产出的机会,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学以致用。

第四,将学习方法与策略纳入常规教学内容。宏观上,任课教师要对其所教授的课程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进行明确的说明;微观上,任课教师要对每一次课的内容进行学法说明与指导,并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培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学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

第五,最大程度地将课外活动和专业学习整合,加大力度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实践实训的机会,充分利用现代化语言学习设备和平台,体现“用中学”“学用互促”的学习理念。依托Myet英语语言实训平台、语言实训中心、语言资源中心、语言实验室、同声传译室、学生活动中心等,开展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各类活动或竞赛,促使学生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去体验语言、使用语言和习得语言。

第六,教师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对学生进行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固然是重点,但教师还需明确说明本课程以及每一次课的学习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此外,还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业规划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定位,从而有意识、有目标地为之努力,激发了学习的工具性动机。

第七,进一步提高教学和管理的灵活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发展创造空间。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学习核心竞争力之一,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是专业学习的领跑者。他们不仅明确学什么,还知道怎么学、为什么学,并且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规划、监控和自我评估。在日常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师不应管控过死,应给予学生应有的自由度,相信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得以充分发挥,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六、结语

外语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之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外语基础相对薄弱,学习动机整体不强,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外语学习效率。因此,研究并有效激发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对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外语教学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讨论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外语学习动机问题,并尝试性地提出几点教学建议,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有待相关实证研究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学习动机外语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专业四级听力考试的笔记策略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RelationshipbetweenLanguageandSociety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