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OA的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2021-01-08 08:43韩延利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韩延利

(郑州经贸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一、研究背景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同向同行”和“协同效应”,其要义在于强调高校各类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1]。

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求。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大学英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它既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又在一定程度上传递着一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与其他公共课相比,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以下特点:教学周期长、课时量多、覆盖面大、影响面广。此外,通过日常教学中所涉及到的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工匠精神,可以看出外语与思政紧密挂钩。基于以上分析,大学英语课程很适合用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并对其人生观、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

“课程思政”自提出以来,已经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证研究方面都有待提高。在中国知网通过输入主题词“课程思政”并“大学英语教学”进行高级检索,笔者发现2018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9篇,2019年发表的学术论文44篇,2020年发表的学术论文177篇。由此看出,最近3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面的研究才迅速成为研究对象,但经过分析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存在的问题、提升策略、文化的融入、价值取向等等,如:刘晓阳[2]、李平[3]、杜刚跃[4]、王卉[5]、王永超[6]等都把“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探讨了宏观的实施路径,但并未提供详细的实施方案。此外,目前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为: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且缺乏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性;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书本教材内容进行授课,降低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方面的研究广度和深度还不够。

二、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现状调查

为了了解当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们的学习需求,笔者通过问卷星对郑州经贸学院2019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发出在线问卷邀请,回收了400份有效问卷。结果发现:只有14.25%的学生对“课程思政”比较了解;只有19.25%的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所学的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有一定的融合。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缺失还是非常严重的。59.75%的学生表示希望大学英语课程中能够融入相关的思政元素;90.25%的学生认为如果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能够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91.5%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在授课时多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辩证地看待东西方文化。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出,学生目前对大学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需求非常大,学生们更希望教师能在课程中多融入思政教育,来帮助他们辩证地看待东西方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同时,为了了解目前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以及他们在授课中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情况,笔者对郑州经贸学院教授大学英语课程的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1)大部分教师认为,由于目前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整体比较薄弱,所以在大学英语课堂上,他们还是更加关注词汇、语法、阅读、翻译等语言知识的讲解和技能的传授,希望通过提高学生们的语言技能来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和考研率。由此,可以看出,教师们意识到了学生语言机制的制约因素,所以更加关注学生们的技能培养,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产出结果来衡量自己的授课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培养,这也说明他们过多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忽略语言背后呈现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在主观意识上并没有意识到英语课程所孕育的隐性育人功能。(2)也有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认为即便在课堂上涉及到西方的文化、历史以及意识形态,也只是让学生简单地了解西方国家的语言和文化,并未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如何批判性地吸收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更没有引导学生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而更好地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他们认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修养的责任主要在于辅导员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教师。从以上的访谈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这种固化的教学观念以及对“思政教育”责任认识的偏差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

基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缺失的现状,大学英语教师,作为西方语言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更需要转变教学思路,在提高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同时,将思政育人元素隐性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思辨能力,使学生们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文化来坚定自己的文化自信。

三、大学英语教学融入“思政”元素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创建大学英语思政教学团队

习总书记指出:“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所以,教师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政治意识和知识储备,要不断地学习与认真解读国家重要的党政精神和文件。大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政教育能力,才能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启迪者和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才能充分实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教学团队需要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以及原则的认识和深层理解,集思广益,创新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共同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通过思政教学团队的构建,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总结常用的思政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主席重要讲话、时政新闻(体现当下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思想道德主题)、英雄事迹、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用英文讲述自己的文化故事,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积极的校园文化。

(二)教学目标的重构

无论是大学英语读写课程还是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现有的教学目标只是把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而并未体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相关的育人要求。所以,只有将育人理念融入到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中,才可以更好地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比如:可以把锻炼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传统故事、中国革命故事、文化故事等融入到现有的“知识目标”中;将跨文化思辨能力培养融入到现有的“能力目标”中;将思政微课融入大学英语的实际课堂教学,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优秀的人格,把立德树人融入到现有的“情感目标”中。

(三)大学英语教学内容中各单元主题的提炼

以我院选取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4》为例,可以发现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选取的大多是“原汁原味”的英美国家文章,涉及西方文化、历史、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目前关键的问题是:大学英语教师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单元主题来挖掘思政元素,在帮助学生们了解西方文化、提高其语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能够使学生避免因为受到西方糟粕文化的冲击而出现思想偏颇和信仰危机。

笔者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和《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这两册书中的部分单元为例,来具体阐述如何结合单元主题合理地挖掘每个单元的思政元素,如,Book 3 Unit 4 Imagination and Creativity,该单元的主题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们可以根据习总书记提出的“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青年学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来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对中国经济社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领悟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创新意识和创新人才的社会共识,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Book 3 Unit 5 Giving Thanks,该单元的主题是西方传统文化节日“感恩节”,教师们可以向学生渗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思想:孝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国家的感恩之情)等方面,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要心怀感恩,学会如何表达感恩之情,特别是对疫情期间那些在各行各业为我们做出不平凡贡献的人们表达谢意,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并进一步增强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能力。Book 3 Unit 6 The Human Touch,该单元的主题是“人情味”,教师们可以从武汉疫情爆发时,各国对我国的无私援助来引出“人性之美”,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我国在抗疫期间,克服重重困难,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施以援手,这凸显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同时,在抗疫期间,我国遵循的“put people's lives above else”,是对我国治国理念的完美诠释。

Book 4 Unit 1 Fighting with the Forces of Nature,该单元的主题是“与自然力量抗争”,教师们可以结合习总书记提出的“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引发学生审视我们目前所面对的生态环境挑战,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对发展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建地球美好家园,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同时,在分析文章后,可以引出习总书记的经典用语“A belligerent country,however big it may be,is doomed(国虽大,好战必亡)”,进而引出我国新时代的外交政策——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ook 4 Unit 2 Smart Cars,该单元的主题是“智能汽车”,教师们可以从“the rise of China(中国的崛起)”在科技方面的表现入手,如:5G,Alipay,Wechat Pay,Delivery APPs,the largest high-speed rail network,BDS(北斗系统)等,学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科技的腾飞,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同时也要指出西方某些国家对中国技术的制裁、封锁打压,与我国实施的“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中国的“四个面向”的科技发展战略。Book 4 Unit 4 Globalization,该单元的主题是“全球化”,教师们可以从国家战略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角度来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全球化的利弊,以及认真审视当前全球化在一些西方国家受阻以及逆全球化倾向的抬头,并让学生领悟我国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所倡导的“兼容并蓄、开放合作”的必要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呼吁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基于POA融入“思政”元素的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笔者自2020年9月开始对所教授的“大学英语读写III”和“大学英语读写IV”进行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实践,并创新了教学模式。首先,授课前,笔者进行了学情分析。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整体语言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活跃度与参与度难以保证,所以我们必须首先学会寻找学生的需求点与沟通点,加强互动性与反思性,来引发学生的共鸣。除了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拓宽国际视野外,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利用课文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文章,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笔者认为,要想把“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中,就需要注意设计策略,一定要做到:(1)在教学中,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涉及西方历史文化、政治方面的知识,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批判地学习和了解东西方文化、甚至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引导学生价值观的树立。(2)以小见大,课程细节体现德育元素,避免大量理论术语,避免说教,要贯穿情感。(3)通过典型案例等教学素材的设计与运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等有效地传递给学生。(4)贴合实际,主次分明,通过东西方文化比较,培养学生对本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接下来,笔者以Book 3 Unit 6 The Human Touch(Text A The Last Leaf)为例来分享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主人公Sue和Johnsy的友情,以及Old Behrman舍己救人的奉献精神,揭示了人类在灾难面前表现的美好人性,歌颂了平凡人之间的爱。

我们基于POA(产出导向法),遵循“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的教学流程,来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输出驱动。教师通过优学院平台或者钉钉群、微信群等在线发布本单元的导入微课,使学生明确本单元的背景、主题以及任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帮助学生了解完成这些单元任务所需要掌握的相应知识和技能。

2.输入促成。(1)课程导入。通过视频、图片为学生呈现现实场景(即在武汉疫情爆发之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其他国家也为中国人民提供了道义和物质上的援助),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引出本单元主题“人性之美”。(2)听力练习。这部分材料选自学习强国APP的英文播报,主要是关于中国驰援全球抗疫,让学生在练习听力技能的同时,感受到中国所彰显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开展抗疫合作,弘扬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孔子儒家的仁爱精神,“泛爱众,而亲仁”。中国的仁爱没有边界和国界,中国在第一时间把自身的抗疫经验贡献给世界,让学生深切地意识到:人类命运本来同为一体,人们要学会互爱互信。(3)词汇和语言点的讲解。这部分笔者课前已经通过优学院平台传到资源库里,让学生课前进行线上预习、做笔记、并掌握相关重点词汇的使用。同时,为了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笔者利用“外教社词达人”微信公众号,在词达人APP上给学生发布学习任务,但是由于笔者教授的班级有文理科之分,所以会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模式、学习任务和测试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随时查阅学生的自学任务、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测试任务的完成情况,最终教师可以根据最后导出的数据,在课堂上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提出改进措施,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语篇分析。课堂上,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找相关内容,课上让学生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What effect did the last leaf produce on Johnsy?”,“Was Behrman successful in his career?Did he finish his masterpiece eventually?”,“What's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last leaf?”通过寻找答案,引出中华文化中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生命至上”更好地诠释了我党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接下来,在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时,引导学生根据文中出现的某些信息点来对故事中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概括、总结,学生能够感同身受,把自己置身于故事情节中,准确地描述了三个人物的性格特点:Johnsy-a young girl surviving the challenge of death,对Johnsy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后,可以结合目前“00后”的思想现状:自媒体时代,“00后”学生受到各种网络信息轰炸的挑战,有些糟粕内容对学生心智产生不利影响,学生亲情观念比较淡薄,对自己的人生期望值设定过高,遇到挫折时极易产生心理失衡,思想滑坡,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融入挫折教育。Sue-a kind and faithful friend,这里,教师们可以向学生再现这样一个场景:在中国抗疫吃紧的时候,世界很多国家向中国伸出友好之手,缓解中国燃眉之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承载着援助与友谊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Old Behrman—a selfless man who is willing to sacrifice his life for the sake of another person's life,Old Behrman让我们想到在武汉告急时,有那么多“最美逆行者”舍生忘死,向疫区出发,他们在疫情面前不退缩,不悲观,誓同病毒斗争到底,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生动诠释了中国精神。(5)修辞。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引导学生进行修辞总结(拟人),并用What President Xi Says的语句作为例句来练习。(6)翻译练习。选取与单元主题相关的句子进行练习,尽量选用习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出现的与本单元相关的词汇或者所引用的典故,可以用作例句进行练习,比如:“仁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此来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西文化差异的同时,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输出和文化沟通能力。(7)篇章总结。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总结学到了什么?然后观看思政微课,让学生总结和反思,并挑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但是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对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对自身综合能力方面都缺乏自信,所以笔者就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认真反思,找到自身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增强自信,并借此谈到习主席多次强调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3.产出评价。(1)教师通过优学院平台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My Understanding on the Human Touch”,作文采用系统评分方式提交,学生可以根据系统给出的修改意见反复修改作文,也可以采用互评互改的方式来提交。(2)教师根据学生整体的作文情况,课堂上选择优秀范文和语言错误多的范文来进行点评,使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避免常见的错误,学会谋篇布局,遣词造句。(3)学生们需要通过在线提交自己的口语作业,通过与同学分享自己疫情期间身边感人的故事,来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人情味,并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具体内涵。教师可以在线对学生上传的录音内容进行评阅,也可鼓励学生们自评、同学间互评等多种方式来进行评价。(4)教师通过线上设计的一系列测试题来检验学生们是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而实现有效的产出,教师根据在线检验到的学生学习效果,可以调整接下来的教学内容与方法。(5)教师通过学生一系列的产出,要及时反思自己在教学中是否实现了语言和育人的有机融合。

(五)评价反馈,总结经验促进教学实践

每进行一轮融入思政元素的大学英语读写课,笔者都会自我反思,并做出评价。笔者发现:(1)通过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教师会自觉学习关注时政要闻。(2)大家更愿意加入思政教育团队集体备课,来探讨每个单元的思政元素。(3)在教师提问环节,会发现学生开始自觉地进行跨文化思辨,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他们在发表观点的时候,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感油然而生,他们的这种热情感染、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学。(4)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上坚持阅读英语时政文章,听时政新闻、听文化动态、听科技进步,主动摘抄与中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关的英语词汇,并且写出自己读完经典作品后的心得感受。(5)鼓励学生课下通过B站、场库、人人视频、TED来观看有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积极的价值观以及学习英语技巧等一些短视频,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口语展示,学生坚持一段时间后,会对思政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愿意用英语来谈文化差异、来讲述自己的校园生活、讲述中国文化、讲述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6)学生们会有意识地关注一些英语赛事(如可口可乐杯英语演讲比赛、词达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翻译大赛、校园文化艺术节配音大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等各类比赛),并主动询问相关赛事事宜,热情报名参加各类比赛,并进行积极的准备,这说明学生思想上有一个很大转变,这是学生自信的一个表现,也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同时,学生的视野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也推动了他们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平时要深耕教材、将教材内容与价值观和人文素养紧密对接,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时事,保持与时俱进;注重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充分利用“学习强国”,China Daily来提炼中国特色表达,树立国家意识,把思政内容更好地传递给学生,给学生更多学英语的底气和动力;把带有思政意义的教学活动常态化,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性强、比较权威的官方渠道(如学习强国APP中的英文播报、慕课、人文史哲、双语用典)来鼓励学生进行英语的思政阅读,内容一定要具有易读性和趣味性,因为只有有趣的阅读内容才能引起学生共鸣,才可以吸引学生进行长期学习;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思政水平,课堂上多进行情感输入,选择真实的、不脱离生活的思政元素场景,给学生还原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打动学生。所以,大学英语教师通过融入育人元素来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提升人文素养、发展其思辨能力的同时,能够通过中西文化对比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思政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