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提升路径探析

2021-01-08 08:43李妍雪胡菊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理论课深度教学内容

■李妍雪,胡菊华

(1.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2.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2005年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育部党组将2017年定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这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工作指明了攻坚方向,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理论课获得感、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了要求和期待。深度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预期达到的一种目标,这一概念最早由欧洲教育心理学家马顿和塞尔乔提出。当前立足深入学习理论,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突出问题,改善学校教学环境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同步进行,找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成路径,帮助大学生在态度、情感和意志上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

一、加强系统化建设,让思政课“强”起来

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有效性提升,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提升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需要建设教学资源与促进教学改革同步进行,不断健全保障体系、实行小班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促进大学生在情感上、意志上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行知观。

(一)健全保障体系

高校要保障思政课教学实效,促进大学生深度学习,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就必须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师资保障、资源保障等入手,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保障体系、完善相应配套设施,保证高校思政课良性、长效、健康发展。一是要以组织保障为基础。切实加强领导责任,在夯实基础上下功夫,不断提升组织力。建立学校思政课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作为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导,各学院配合、各部门联动,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地。二是要以制度保障为根本。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元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制度和督导评估制度,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积极性和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占领思政课改革发展的新高地,推动大学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三是要以师资保障为核心。严格按照《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规定,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设置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为每个教研室(组)配足师资;要大力支持、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参加各项教学能力素质竞赛、比赛、培训等,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四是要以资源保障为重点。设立并统一管理和分配思政课专项经费、建立校内外优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大力拓展网络思政阵地,建设网络思政课程。

(二)实行小班教学

当前,高校普遍采用大班形式进行思政课教学。大班教学作为学生数量较多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系统传授。但长期实践证明,大班教学的课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仅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而且逐渐凸显出诸多问题。小班教学泛指学生数量少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相比于大班教学,小班教学有利于扩大教学空间、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更易增强学生获得感。一是小班教学有利于创新学生学习模式。基于小班教学,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讲授学习模式,不再仅仅是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可以进行更为丰富的课堂实践。例如:采取“教师导学-小组分享-专题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深度,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二是小班教学有利于创新教师管理模式。基于小班教学,教师组织教学难度和课堂纪律管理难度大大降低,教师能够有更多课堂时间进行教学互动和课堂实践,课堂氛围更加良好浓厚,有助于实现从教师管理到学生自我管理的转换,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思政课获得感。

(三)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当前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学生深度学习,有待于进一步优化。首先,要提升思政课课程地位。一直以来,由于高校课程设置、学分分配的影响,大学生对思政课学习重视不够。只有把思政课放到更加核心的地位、增加思政课学分绩点,把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像重视专业课那样重视思政课。这对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十分重要,对于思政课乃至于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也至为关键。所以,学校应当加大力度创新调整思政课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次,要优化思政课教学管理。长期以来,高校存在对思政课支持力度不足,重视方式不对,压缩课时、学分、绩点等问题。高校须明确思政课管理的职责和分工,实行课程负责制,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科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思政课考核方式,加大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比重,切忌一张试卷定成绩;不断优化思政课授课时间,课程学时设置与专业课看齐,创新采取课程必修学习阶段与选修学习阶段相结合学习模式。

二、优化教学策略,让思政课“活”起来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而思政课就是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抓手。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各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政工作摆在更突出、更重要的位置,不断优化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推动学校育人水平稳步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坚持内容为王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1]。思政课教师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关键主体,要紧跟时代步伐,领悟时代精神,不断提升自己,主动关注现实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内容。首先,优质教学内容要具有理论性。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思政课教师传授教学内容的理论性能否满足大学生对理论的要求和期待,将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获得程度。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深入理解这些思想理论精神实质的基础上,深刻体会和思考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其次,优质教学内容要具有时代性。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要适应新要求,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目标和任务,创新教学内容,使之与新时代相适应。与时俱进,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在关心大学生个性化思想、态度、情感等特征基础上,注重培养其法律素养、道德素质、规则意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具备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优质教学内容要具有针对性。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教学内容供给的针对性,根据知识的特点,注重分析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和实际,设计符合教学目标和学生期待的教学内容。最后,优质教学内容要具有贴近性。思政课教师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的个人实际和生活实际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生活体验、生活经历,努力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接地气,把高深、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学生听得懂、用得着的切实可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二)创新教学方法

毛泽东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3]

方法是人们实践活动的手段,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问题,强调创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4]。新时代背景下,思政课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善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首先,要探索实践教学法。实践教学法是指通过各类、各样的社会实践,将具体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正确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要多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理论、深化理论、运用理论。其次,要探索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设计典型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要增强教学案例选择的典型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使学生在课堂互动中提升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的能力。最后,要探索网络教学法。网络教学法是指应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教师、学生和网络媒体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用心打造思政课网络精品课程,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潜移默化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建立分层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我国高等教育逐渐普遍化、大众化,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如何能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脱颖而出是学校和教师长期以来一直思考的重要课题。思想政治教育是贯穿学生学习中最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知识教育,还在于高思维、高能力教育。建立分层的思政课考核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动机,有助于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一是要完善分层评价制度规范。分层评价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投入,将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分为几个层次,平时学习投入比较多、学习较深入的学生,可以得到优等成绩,以此类推。完善分层评价制度致力于使教师在分层评价方法上能够达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以深度评价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二是要及时反馈分层评价结果,以学促教。在课堂中进行一些符合教学情境且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十分必要。高校思政课堂可以根据分层评价结果来创新教学思维、教学手段和教育方式、方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来进行重点教育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获得感。

三、创设教学环境,让思政课“实”起来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发生在不知不觉间,大学生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更易受环境影响。大学生处在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氛围中,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提升学习质量,增强学习深度。因此,优化教学环境对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生成十分关键。

(一)优化课堂教学生态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和教师实施教育的重要环节。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性地吸取新知识,并将它们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再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从而做出正确判断、解决实际问题。首先,要营造主动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生动力和深度学习的重要基础,只有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产生学习兴趣,才可能进行深度学习,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其次,要创设对话学习情境,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对话和沟通是教师学生共同学习、创造生成的过程,教师通过创造对话沟通情境能够有效引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习实效。最后,要构建合作学习机制,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相互配合、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换角色、相互启迪,不断提升学习能力。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是传播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场所,只有大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才能高质量完成大学教育。高校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方面,应将有利于大学生深度学习作为一项衡量标准,潜移默化地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首先,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不仅要强化文化育人功能,把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文化等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其隐性育人作用,而且要加强校园新兴媒体的管理运营,创建深度学习新场所。利用好新兴媒体和社交平台,传播关于如何学习的慕课、讲座、辩论等视频。开创在线交流窗口,发起相关讨论研究,科学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其次,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高教师思想境界和能力素养。高校要充分挖掘文化历史积淀,传承、弘扬、宣传学校独特文化和精神,凝聚人心,形成良好的校园精神风貌;教师要切实发挥示范作用,不断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素养,做学生言传身教的领路人。最后,协调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不仅要调整好学校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关系,做到二者有效结合,还要正确处理课内文化和课外文化的关系,把课程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贯通,实现优势互补。

(三)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大学生处于生理、心理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更易受社会环境影响。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有利于促进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协调发展,为大学生深度学习和社会实践提供良好社会环境与社会氛围。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们为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感染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思考,并身体力行;要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实施社会舆论监督,推进社会风气不断好转,强化社会舆论正能量。其次,要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网民主体,网络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言行举行。由于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多元性、自由性等特点,不良的网络舆论极易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因此,要加大对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监管,警惕互联网的意识渗透、拒绝互联网的不良诱惑、扫除互联网的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空间,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营造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最后,要结合我国悠久文化历史,运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染学生。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和积淀,这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宝库。要积极传承弘扬我国优秀传统历史和文化,营造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带有民族性、历史性的社会文化氛围和良好风尚。尤其在大学生思政课中,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宝贵资源,与时代发展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形成特色有效的培育方式。

猜你喜欢
理论课深度教学内容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