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的孔子学院功能与影响力

2021-01-08 08:43毛向樱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跨文化孔子学院

■毛向樱

(北部湾大学,广西 钦州 535000)

当前虽然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日益强大,但文化输出、文化话语权却略显短缺,国力强大与文化输出不够所形成的逆差使得国外对中国的了解还是以往刻板的印象。加之外媒对中国的报道也存在着极大的偏差。外媒对我国的报道,负面多余正面,客观报道占总报道的25%,而持有偏见的报道却高达33%。甚至撒切尔夫人还断言中国并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只会出口货物却不是思想。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跨文化传播工作存在的短缺,中国缺少让世界认同的文化以及文化产品。

一、华夏文化开展跨文化传播的必要性

(一)消除“文化逆差”的需要

1.文化传播现状亟需改善

对外,中国缺少文化输出产品;对内,又要面对外来文化产品的“侵袭”,中国“文化逆差”的弊端便暴露出来。调查数据显示,外国如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青少年阅读中国文学的占比极少。一是由于对语言认知不够,二是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中国书籍极少。另外,除了中国人,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人口不足1亿,但使用外语的人员却高达45亿。相比而言,在文化传播上,中国和外国的文化传播还是存在巨大的差距的。无论是文化产品输出的质量还是文化产品输出的数量,均面临着“文化赤字”的尴尬处境。

2.跨文化传播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国不得不加大扶持文化传播产业链。首先是加大对中国图书的推广,在加大文学作品数量传播的同时,加大对文学作品质量的把控;其次是加大对文化产业链的整治,多样化宣传、创作文化产品;最后着重加强文化宣传思想意识。中国在崛起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同时,却始终摆脱不了是一个文化小国的形象[1]。乃至西方国家和民众误以为中国仅仅是一个输出物质产品,一个没有价值观和精神追求的国家。

与此同时,国家领导人已经充分意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多次在重要讲话中提出加强文化传播及软实力建设。2006年,胡锦涛主席提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2008年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地位和作用的凸显是综合国力的一个显著特点,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需要

1.出于维护中国国际形象的需求

面对当前文化传播的困境,中国也正在通过建立自身形象来彰显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愿意加入文化传播的队伍中。然而某些外媒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对国家的正面形象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使得一些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公众易于将被媒体歪曲误读的形象当作现代中国的真实写照。

良好的国家正面形象是文化传播的奠基石,它有利于向世界彰显我国的处事之道,做好价值引领。长期以来,外媒的不客观报道,使得外国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存在一定的偏见。而误解来源于不了解,长期以来中国在西方的文化形象宣传有所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与价值观的区别,而这一切的载体就是汉语,对一个国家的理解必须通过该国的语言。

2.言语共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华夏文化,消除误解,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跨文化传播的措施。树立我国良好正面形象,首先要消除语言交流的障碍。正如美国,其文化之所以能广泛传播,是基于它拥有广泛的英语使用群体,文化在进行传播过程中,便拥有了广泛的受众群体。因此,只有通过对汉语中融合的书籍、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的进一步了解,才能对中华文化产生更大的认同感。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诞生了极其丰富的诗歌、词曲、小说等经典的文学作品,然而由于语言翻译的障碍,其他语言背景的人难以理解甚至是无法接触人类文明史上这些伟大的作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言语共通是贸易往来的基础。对于处在两个不同语言环境的国家来说,进行双边贸易谈判和投资是需要耗费更多成本的,且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不同,极易产生误会和不信任。通过鼓励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汉语,一方面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另一方面消除了文化方面的嫌隙,也能更好地让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文化[2],进而认同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更好地促进贸易上的往来。因此,对于汉语的推广是势在必行的。

二、孔子学院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

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汉文学,国家汉办于2004年在世界各地创办孔子学院,以便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传播。孔子学院作为政府着重推进的汉文化,在中国跨文化传播中无疑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一)汉语教学功能

中国的迅猛发展使得中国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想去了解中国及其文化。语言学习的障碍无疑是一堵墙,将国外友人的热情封锁在外。而孔子学院的建立很好地解决了这一点,它为想了解中国文化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相较于以往的跨文化传播方式,孔子学院的创办是一剂强心剂,体现了中国推广中华文化的决心。有了国家这个强大的后盾,孔子学院的发展也更加权威、高效。整合零散汉语言教学机构,统一编写教材,改变了一直以来文化传播各自奋战的混乱局面,彼此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必备条件,要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彰显中国文化的智慧,而孔子学院的建立便是为了更好地教授汉语,这无疑是最快捷、高效的文化传播途径。

(二)文化传播功能

教授语言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孔子学院是教授汉语的学校,更是中国文化传播的平台。它在中国与国际语言不通的大环境中建起了沟通、学习的桥梁,同时,作为国文化传播的先遣队,必须一鸣惊人。让外国人深刻感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具有迫切想要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欲望。以火遍大江南北的韩剧为例,韩国通过韩剧的形式,向其他国家的人民展现了韩国的服饰、食物、音乐、生活方式等,这些通过韩剧的美化,受到了各国人民的大力追捧,对韩语的学习、韩国文化的传播、韩国的旅游发展和韩国的经济发展都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再如日本的动漫、印度的宝莱坞等,都是跨文化传播的典型。所以,要打造国际形象,需要用能够吸引到外界的方式让外界主动来了解并接受,而不能够强行灌输。

现如今,孔子学院不仅是简单教授汉语言,更应开展大量文化交流活动,譬如:留学生交流、文化沙龙、实地观摩等。对于一些缺乏汉语言读物的国家,孔子学院专门编撰语言对比教材,部分读物进行双语互译,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消除文化差异。另外,为了多样式宣传中国文化,孔子学院结合国内的文化演艺团,进行文化汇演。将文化融入到舞台,让学员们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充分展示中国的璀璨文化,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习中国文化。当然文化的传播还需要树立必要的中国精神,让他们发自内心认可中国精神,认同中国价值[3]。孔子学院的创办起着以点带面的作用,牢牢树立起文化标杆,进行发散性延伸。只有让学习汉语的学员增加对中国的了解,认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他们才会更好地对中国文化进行宣传。以点带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部分带动整体,如此便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了解、逐步认可、最终热爱、认同接受中国文化。

(三)沟通交流功能

无论是从国家外交层面来看,或者是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间交流层面来看,沟通在其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地域进行文化交流的本质是为了自身的文化从对方身上得到理解与认同,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沟通和对话。孔子学院的建立让不同国家的人民都可以体验到正宗的华夏文明,让全世界都看到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精神,这种沟通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化方面,还包括商贸的平台,通过孔子学院,中国在国际上的国家形象得以提升,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有了明显增强,中华文化越来越多的得到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可,中国政府在推行政策时也能够得到越来越多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而孔子正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以孔子的名字来命名中国的语言学院,也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传递和体现,孔子学院设立的目的正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和而不同”的理念,以建设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世界为目标,促进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习主席强调,我们要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相信在未来的中国,在世界上最瞩目的不是我们的制造业和我们的商品,而是我们的文化、我们五千多年的国学,孔子学院正为世界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结合不同国家的相关媒体报道来看,各个国家主流媒体对于孔子学院的建设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孔子学院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也为促进世界和谐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影响力

(一)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能力

1.有助于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2008年的奥运会使得中国在整个世界面前大放光彩,中国的“软实力”工作也开始加强,拥有文化自信的国家更容易在世界中建立外交关系,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同和信任。当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物质强大、信息发达时,在世界政坛进行博弈时,才更有话语权,所表述的内容才更有信服度。在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家形象作为一种软实力,代表着国家可信度,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这对国家实现其国际战略非常重要[4]。

文化以语言为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先学习语言,孔子学院作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其核心职能就是通过传播语言文化来提升国家形象和文化影响力。由于长期以来个别国家政府的恶意扭曲和抹黑,很多国家群众对中华文化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中国形象在国际舞台上并不光彩,孔子学院建立以来,将国学带出国门,打开了人们心中那扇带有偏见的大门,将真正的中华文化展现在世界各国人民的面前,经调查发现,在孔子学院学习的学生,对中国的正面印象都得以增加,对中国民众和中国政府的好感都普遍上升,小层面来看是中国文化得以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大层面来看就是中国的国家形象在国际上得以提高[5]。

2.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国家形象

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的象征,是一个国家从古至今的生活和智慧的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形象的具体内核。而跨文化传播的意义在于,在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实现文化的传播和共享。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也都是自身文化的守护者,跨文化传播并不代表着一味地文化认同,而是让异文化人民愿意对所要传播的文化进行了解、理解,最终认可的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形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北京奥运会前后,奥运会作为中国得以在世界展示自己风貌的关键点,为之做了很多的努力,塑造了一个泱泱大国的国家形象,但仍有西方媒体对中国进行抹黑,“中国威胁论”层出不穷。对于此,中国在构建国家形象方面更加注重国家软实力的塑造和体现,用文化来代替军事,通过搭建文化交流平台的方式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将中国的诚意展现在世界人民的面前。

而通过文化交流,也使得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认可,让世界人民看到中华民族对和平的渴望和维护,为促进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决心与行动,中华民族是历经了五千多年的文明而开放的民族,也是富有创新与改革精神的现代大国,在跨文化交流平台中,这样的国家形象被传递给世界各国人民,中国形象得以被国际认可。

(二)孔子学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1.有助于消除世界各国对于中国的偏见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不同于经济、军事,而是指一个国家的影响力、吸引力和传播力,国家形象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软实力”于2007年被首次提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化的吸引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感召力,三是外交政策的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展现国家软实力的明确之举。自孔子学院建设以来,扩大了世界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的途径,扩大了汉语的传播范围,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也使得各国人民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领略到中华文化的迷人之处,读懂中国的诗歌、中国的音乐、中国的电影等,孔子学院还通过文化讲座、文化展览等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加深世界民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从而消除世界之前对中国的偏见,树立正面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现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目标。

2.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孔子学院的职能不仅体现在文化传播这一方面,在进行语言学习时,还有语言培训的功能,人们了解到中华文化之后,对于中国内地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向往之情,孔子学院还有引导不同国家的学员到中国进行学习、旅游、贸易等职能,以促进中国的旅游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国人民来到中国进行文化交流,让中外文化更好地融合。孔子学院中不乏有很多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社会商业人士,孔子学院也可以对想要到中国发展企业的企业人员进行语言和文化的培训,帮助其将企业建立到中国,促进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这样不仅对于企业是一个良好的契机,反过来也成就了孔子学院本身,为孔子学院的物质发展提供了基础。跨文化传播之所以重要,不仅在于将自身的文化推出去,更在于其真正的内在标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国家人文精神的塑造,才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孔子学院是我国塑造国家形象的有力平台,国家形象作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自信的重要战略步骤,我们应该把握好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利用孔子学院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之美,促进世界各国的跨文化交流。孔子学院的文化意义是要使中国文明和世界上其他文明能够互相沟通和理解,最高的目标当然是让中国和其他的国家彼此都能够承认以同等权利来评价对方和这个世界,而同时又能够彼此去衡量、去接受、去认识对方的观点、思想,最后也许可以找到一个大同的立场。

猜你喜欢
跨文化孔子学院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西行学院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