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关公精神所蕴涵的文化自信

2021-01-08 09:13郅永果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关公精神文化

■郅永果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 运城 04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呢?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共中央召开纪念大会,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有关于“四个自信”重要概念的论述,在谈到文化自信时,习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四个自信”中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文化自信。号召全国人民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公的诚信和友善精神无疑是重要内容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关公的诚信和友善精神亦涵盖其中。所以,进一步发扬和传承关公精神,坚定民众信仰,激发民族潜能,意义重大。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基于自我意识的灵感突现、情感表达和观念创新[2],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文化的烙印处处可见,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没有文化发展,便没有国家民族的兴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自身文化的一种高度的认同,这就有了“文化自信”一词,那么,何为文化自信呢,笔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对其文化生命力的清晰认识和坚定信心,也是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3]。

(二)文化自信的提出

文化自信首倡者是担任现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员兼第六届理事的安徽省安庆人黄晶,他发现自2003年以来,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用英语来交流对话的现象越来越频繁,不单如此,在一些事物的命名上,国人喜欢用英文字母,比如VCD、DVD、LED灯等,甚至一些歌手的自创歌曲也用英文来命名,这些琐碎小事,从表面看是一些国人崇洋媚外,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因受列强入侵而导致的一种的文化自卑。为此,黄晶于2009年写成《中文正在缺失》一文,在此文中他首次完整、连贯提出“文化觉醒、文化自信”的概念,建议有关部门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调中华文明自信,呼吁中华文化的意识觉醒。从此之后,有关“文化觉醒、文化自信”的论述才慢慢出现,再往后,这一主张在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报告中出现。虽然只有八个字,但这是中华民族真正复兴的思想基石。在此基础上,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最本质的,因其是在五千多年文明基础之上产生的。

(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这一概念,是基于对历史沉淀与现实需要相结合的思考提出来的。纵观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人类社会每前进一步,人类文明每升华一次,都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自信对于每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乃至社会的进步发展都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在明清之前,我们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作为一东方大国,以强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赢得世人对我们的普遍认可和赞誉。但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入侵,在经济上掠夺,在政治上奴役,这种政治经济的双重欺凌,让国人开始质疑数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是否还能继续坚持和传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不自信现象。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者、诗人,而文化的繁荣,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中国的文化事业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国门打开之后蜂拥而来的外来文化的影响,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争论,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社会现实,习主席提出文化自信的思想,他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4]。只有树立起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才会自觉传播和弘扬中华文化,并愿意为之探索和努力,进而通过文化进步带动整个国家的快速发展。

从国际形势来看,环顾全球,放眼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这种交往不单单是政治、经济方面,也包括文化领域的交流和碰撞,这种交流和碰撞固然可以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但也给我们的文化建设带来很大的挑战[5]。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产业方面,西方国家一直以来是占有优势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尽快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向世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提升国人的文化自信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二、文化自信和关公精神的关系

(一)从内容上讲,关公精神是我们宣扬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公精神中所体现的“忠、义、仁、勇”正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关公“披肝沥胆”护送嫂嫂、“过五关斩六将”为投奔刘备体现出的“忠”;“悯冤除霸”“桃园三结义”所体现出的“义”;不忘初心“单刀赴会”、坚定信念“千里走单骑”体现出的“仁”和“勇”……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共同的极具旺盛生命力的行为准则[6]。而这一准则,属于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对于我们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建设,实现全民族文化水准、文明素质、道德意识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故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某一个时代,都需要这种准则,尽管时代不同,关公精神的具体内涵会有所变化,但其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二)从形式上讲,关公精神是我们宣扬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宣扬文化自信,单靠抽象的理论宣传是远远不够的,很难深入人心,必须通过具体的形象的载体才能够得到人们的接纳和认可。一说到关羽,人们会想到他“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坚强信念、“刮骨疗毒”的坚强意志、“夜读春秋”的勤奋好学……他的事迹在民间流传甚广,有历史故事,有民间传说,形象生动有趣。另外,遍布全国各地的“关帝庙”,更是给予了人们最真实的实践和情感体验。通过这些具体形象的载体,关公精神中所包含的传统价值得以代代传承。历史进入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关羽的崇拜日渐升温,呈现出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国籍的趋势,这种精神信仰上的高度统一,不单单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化自信,还是对中华民族的一种高度的认同,这种高度认同,会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7]。

三、新时代关公精神的价值体现

(一)传承和弘扬关公精神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民道德素质,净化社会风气

关公精神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我们的生活怎样变化,都需要坚持和传承。今天,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然今非昔比,但是同时也不难发现,生活中不少人的人生理想越来越趋向于物质化,在校园里,不少学生在谈人生理想时把赚钱作为人生最大的目标,在社会上,一些不法奸商为了高额利润,不则手段,坑蒙拐骗,于是出现了“地沟油”、“问题疫苗”、豆腐渣工程;一些官员中饱私囊、贪污腐败,特别是“大老虎”“蚊子”“苍蝇”等腐败分子的滋生,所有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从表面看是由于人们的心灵迷失,但实际上是“诚信”“仁义”等传统道德观念弱化的表现。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而道德建设则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平衡器。关公精神中所包含的对国家以忠诚、对人民以仁爱、对朋友以信义正是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传承和弘扬关公精神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勇”是关公精神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说文解字注》里这样解释:“勇从甬从力,力及所至,生命勃发甬甬然也。勇者,气也。气之所至,力亦至焉。心之所至,气乃至焉”。故古文“勇”从“心”,写作“恿”。近代中国,备受屈辱和侵略,之所以能最终赢得民族的独立和解放,靠的就是勇于抗争和自救。今天的中国,可以上九天揽月,可以下五洋探险,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综合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亦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同样也可以看到,一些西方大国对我们的打压和抑制,华为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继续传承和弘扬关公的武勇精神仍就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这其中就包含着关公精神中的“忠勇”二字。

(三)传承和弘扬关公精神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近代以来,世人对关公的崇拜日渐升温,尤其是港澳台及旅居海外的华人对关公的祭拜,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以台湾地区为例,自1993年以来,关公文化交流在海峡两岸越来越频繁,台湾地区民众组团到运城寻根祖、拜关公的也越来越多了。据相关资料记载,1996年初,台湾省屏东县和运城有关部门经过多次沟通,组织了运城文物展品赴台的活动,其中展出的主要文物有来自解州关帝庙的部分收藏物,如青龙偃月刀、关公出巡像等。台湾省宜兰县的礁溪协天庙里,供奉着从福建东山关帝庙分灵而来的关帝神像,庙主委吴朝煌先生,崇拜关公,信奉关帝圣君精神,多次组团拜访大陆,拜谒关帝,弘扬圣德,“寻根问祖”,据有关资料记载,其曾率300信众到访运城[8]。与台湾民众频频来大陆进行文化交流相对应的是,大陆也不断组织各种团队到台湾进行各种文化活动。据统计,1997年1月底至2月初,运城市相关部门组织了60余位学者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活动,还安排了民间艺人到台湾省进行演出,演出场次达百余场,受到台湾观众的热烈欢迎。这些史料充分表明,台湾民众在了解大陆、熟知大陆、寻根祭祖这一方面,有了一条有效又有益的渠道,那就是关公信俗交流。

台湾民众对关公的崇拜,还表现在台湾地区关帝庙的数量和信仰关公的民众的数量不断增加。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台湾地区现存较有规模的关帝庙达1000多座;从信仰的民众数量来讲,对关公的崇拜人数,仅次于对妈祖的崇拜人数,崇拜关公的人数上升到第二位,而之前则是第六位。这表明关公文化氛围在台湾也日渐升温。

对关公的祭拜,说到底是对其人格和精神的认可和信服。前外交部长李肇星曾说,如果你不了解关公文化,那么在国外和华人几乎没有共同语言。这就说明关公精神已然超越时空、超越民族、超越国籍,成为所有华人心目中都认可的价值趋同。在这种价值趋同的影响下,最终又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祖国的统一奠定思想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全国各族人民应该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那么,怎样才能使不同的民族紧密团结呢,关公精神其实就是一剂很好的黏合剂。

(四)关公精神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融入世界的机会越来越多,尤其是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一带一路”不单单是经济上的合作共赢,还包括文化领域的相互交流,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杰出代表的关公文化,其中所包含的“忠义”“仁爱”等内容与当下发展国际经济、繁荣世界文化的要求相符合,堪称是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过程中将发挥着重要作用[9]。以关公故里运城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90年到2010年这20余年间,不少国家和地区组织学术交流团到运城来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有来自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的,有来自东南亚的,还有来自美国和日本的等等,大陆学者与这些海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关公人格形象、关公生平、关公精神、关公信俗、关公崇拜等话题,使得运城这座有着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城市,再次与全球对话,与世界握手,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四、结语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现今社会的发展,文化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一部分,任重而道远。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的一个不曾间断的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创新力的源泉。习主席提出“文化自信”,这是新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自觉的充分体现,为了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支撑,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弘扬像关公精神这样的传统文化。只有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有着坚定的自信,并自愿发扬传播,使其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认可,使其成为不同地域、不同国家和平交流的媒介,才能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软实力,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彰显大国自信提供更为有力、更为持久的力量支撑[10]。

猜你喜欢
关公精神文化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
关公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