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非遗艺术台州刺绣传承与发展

2021-01-08 14:40江丹平
天工 2021年3期
关键词:绣品台州针法

文 江丹平

中国刺绣艺术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台州属越地,越罗自古以来就是非常有名的织物。台州地处中国沿海地区,北靠苏、西临湘、南面粤,丝绸生产和刺绣艺术受到三地刺绣流派的影响,台州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在唐代时期就有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记录,在黄岩灵石寺出土的文物五代熏炉的刺绣包裹物残片中,熟练运用色绣、绕绣等工艺技术。2016年,在台州黄岩南宋赵泊澐墓中出土的大量保存较完好的丝绸服饰中,发现丝绸服饰丰富,涵盖四季被套、圆领长衫、斜襟云鹤纹罗衫、合裆开裆裤、服饰品,更有帽子、袜、腰带等;出土面料有质地轻柔的罗、轻薄的纱、织斜纹花的绫、平纹的绵绸等。文物的外衫和帽袜上,莲花纹刺绣精致。纹样的题材有花卉、云鹤、珊瑚、万字纹等图案。珍贵的刺绣文物被专家称为“宋服之冠”,显示出台州刺绣工艺在南宋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台州刺绣都是以传统的刺绣形式存在的,在光绪三十二年前后发生改变,又吸收融合了西方抽纱、蕾丝镂空工艺,从而有了新的工艺面貌。

一、台州刺绣的工艺特点

光绪以前的台州民间刺绣以中国传统的刺绣针法为主,在台州府城临海的台州刺绣博物馆中收藏着大部分绣品,绣品应用范围多为肚兜、披巾、童帽、云肩、绣鞋、衣裙、裤袖口花边、钱包等生活实用品,主要针法为较常见的锁绣、平针绣、掺针绣、挑花等。所运用的刺绣针技、丝线色彩搭配都与面料相匹配。从民间流传的绣品发现,刺绣图案大多为寓意幸福吉祥的凤穿牡丹、长命富贵、金玉满堂、喜庆鸳鸯、并蒂荷花等。所用针线材料根据使用者不同有所区别,富贵家庭一般用绸缎配彩色蚕丝线绣,针法有锁绣、平绣、盘金绣、打籽绣、剪贴绣等,颜色搭配较华丽。而普通人家多以土棉布为主,针法简单,以平针、挑花为主,大部分绣品多为蓝底挑白线或白底挑蓝线、黑线等,颜色图案较素净。

18世纪法国流行一种简单的花边,原色丝花边,是具有几何图案、卷草纹样等未经染色的单色花边。主要采用粗糙的网状底布织造,特别是在棉布、纱布、平纹布上织造,体现了18世纪新古典主义设计风格。所以当这样的风格流传至台州时,引得台州刺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绣娘开始学习西方的工艺,使台州刺绣工艺得到繁荣发展。1916年前后,绣品开始作为产品向海外大量运送出售。许多法国人受新古典主义和东方文化影响,逐渐摆脱洛可可繁复的设计,喜爱上了中国东方风格艺术。许多绣娘将中国的刺绣艺术与西方抽纱技艺简单结合,将绣花技艺应用到白洋布上,花形图案受东方文化影响,将牡丹等吉祥纹样应用到连衣裙、台布、手帕上等,颜色受东方风格影响较为丰富,图案新颖的中国绣品受到西方的欢迎。到1935年前后,海门有刺绣作坊三十多家,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绣花产业。这一时期,也为台州刺绣艺术的转变产生巨大的影响。

台州刺绣博物馆中收藏的大量现代台州刺绣作品美轮美奂、技艺精湛。其中颇具东方风格的大件百花之王牡丹桌布、镂空刺绣七彩屏风、雕绣真丝连衣裙等令人叹为观止。台州刺绣的制作过程总结出以下十大特点:千丝描、万点绣、抽经纬、剪布底、一色线、变幻彩、葡萄亮、二面光、料质光、经得洗。其中,“抽经纬”在刺绣之前,须把平整面料上的经线和纬线有规则地抽出,然后用绣线重新编织成不同的网状花纹,让精致的绣衣产生神秘性感和富有情趣的效果;“剪布底”这道工艺将绣好之后的绣片在扣边轮廓内把布底剪掉,产生花形凌空有立体的效果,台绣的全雕绣衣也因此闻名遐迩。

二、台州刺绣的文化传承

20世纪后半叶,应大玉老先生为代表的台绣第一代传承人,学习西方传入的雕绣技艺并与本土的平绣相结合,形成了“雕平绣”风格。陈克先生为代表的台绣第二代传承人,在继承了应大玉先生全雕风格的基础上,更为充分地将万缕丝、订珠、克丝、彩绘等工艺相结合,形成了200多种针法。陈克学习西周古老“绣后上彩”技艺,发明了彩绘绣和高清晰绣画。第三代传承人林霞女士,继承了台绣传统抽拉雕的技艺,还改进了传统图案呆板的图案形式,发明了“蛛网绣针法”将蚕茧固定绣制方法、绣品中凌空绕绣等针法专利,使台绣针法完善至将近300种。浙江美术工艺大师廖春妹是十几万台州绣花女中走出来的优秀代表,廖春妹在刺绣图案的设计上与现代绘画元素结合运用,把台州刺绣转变成一种具有审美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绘画艺术品。

台州刺绣历经数代人的不断改进与努力创新,除了精湛的工艺外,还得益于传承与创新中将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让台绣散发出诱人的光芒。

三、现代台州刺绣的发展

刺绣手工业的繁荣景象在一战前消退,战争加速了社会与经济的变革,并间接地摧毁了花边手工业。二战后,花边手工业受到严重打击,由于手工花边和刺绣成本高昂、使用范围有限,最终难以在市场经济中立足。各种机器花边抢占市场,成本降低,得到更好的发展。由于需求的锐减,台州出口刺绣不能很好地与市场需求接轨,许多刺绣作坊和企业纷纷倒闭。

现代台州刺绣工艺产品生产规模小、经营方式落后、效率不高,已逐渐被工业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生产流水线所代替。新机器刺绣机试图仿制、代替手工艺刺绣技术,包括平针、锁针等。新科技发明的烂花工艺也代替了手工抽纱技术,通过化学烂花工艺,去除所需的布底,机器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绣花图案。虽然花形受到限制,但是高效率的大量生产也将手工业逐渐淘汰。

20世纪的今天,刺绣工艺转而成为艺术家们制作单件艺术品,而刺绣机器也可以模仿手工生产真丝等刺绣,由于女士服装的装饰越来越华丽,机器代替了主流,服装业发展迅速,机器和手工都被大量需要,刺绣被用在服装装饰上,特别是高级礼服需要大量的手工刺绣工艺,大部分晚礼服都是在底布上手工刺绣并用大量珠子进行装饰,这在国内外高级时装发布会上可以见到,许多华丽精致的作品备受关注和喜爱。台州的刺绣意识逐渐复活,但是台州刺绣的发展面临着传统文化和现代工业发展矛盾、高端人才缺失和绣者年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在产业特征、社会角度、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

四、非遗刺绣人才培养

刺绣的传承及人才的培养有其特定的方式,即靠手把手的传授为主。一种是家庭式的传习方式,靠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授,但往往技艺不精;或者师傅带徒弟,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技艺水平较高,但是人精力有限,培养徒弟需要大量时间。在台州主要靠这两种方式交替结合,绝大多数绣娘是在家庭作坊中学习刺绣技艺的,没有经过专业院校的系统教育,普遍缺乏基础的美术功底和相关理论知识,缺乏创新意识。

西方许多院校开设刺绣课程,学院中的画家和素描家把刺绣当作一种灵感,向刺绣工艺寻求新的创意,创作出许多新的刺绣肌理,服装专业将刺绣与新面料的开发相结合,使西方的刺绣充满了创意。2018年11月,教育部提出职业教育将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改革。在2020年5月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期间专门安排了职业院校“赛证融通”邀请赛,分赛区共有刺绣、雕刻、陶艺三个中华传统技艺赛项目。其中刺绣这项传统技艺是首次被列为比赛项目。刺绣竞赛的展开为刺绣人才提供作品竞技和交流机会,既促进了刺绣技艺的提升,又推动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在中高职学校开设非遗刺绣专业课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工匠精神,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台州临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服装专业教学中已经展开学习刺绣基础课程,探索适应中职学生学习刺绣的教学模式,将刺绣基础课程与服装毕业设计、制作相结合进行服装整体创作,注重在长期的教学中培养刺绣的储备人才。台州刺绣的传承需要新的思想和创意,新时代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去振兴优秀的传统工艺。

猜你喜欢
绣品台州针法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公益活动品牌化,让媒体更有温度——台州晚报举办“新台州人慈善年夜饭”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台州-电镀厂老板涉嫌环境污染罪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