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男子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特征研究

2021-01-09 00:25李白阳光学院
体育风尚 2021年7期
关键词:训练课辅助竞赛

李白 阳光学院

举重是我国优势竞技项目之一,在第23 届至第31 届奥运会上,中国男子举重队共获得20 枚金牌、14 枚银牌、8 枚铜牌,为中国队创造佳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男子举重进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现代举重训练有“快节奏、高强度、短周期”的变化态势[1]。赛前训练是运动员在参加重大比赛前,为创造优异成绩所做的专门性训练过程[2],是全年大周期的训练中较重要的一节。随着世界举重水平逐渐提高,不断完善比赛规则,使举重比赛的竞争更加激烈,对赛前训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赛前训练的特征,从各角度把控运动员竞技状态,科学的进行训练,有助于获得理想成绩。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家男子举重队运动员林某某为研究对象。林某某,1989年1月出生,身高160cm,体重63kg。以抓举157公斤、挺举187 公斤、总成绩344 公斤获得伦敦奥运会金牌,以及其他世界大赛金牌。

二、研究方法

(一)个案分析法

通过对男子举重运动员林某某的赛前训练进行个案分析,以此解读、分析备战亚运会的赛前训练特征,为反映其训练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评定的依据。

(二)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等文献资料网站,分别以“举重”、“赛前训练”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整理出大量与本研究所相关的资料,力求为本研究提供丰富的基础性资料。

(三)数据统计法

根据所搜集的大量数据,运用Excel 软件获得相关的统计参数和关键性数值,以为清晰、准确反映林某某赛前训练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三、研究结果

(一)赛前训练阶段划分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要积极有效的实施调控,首先是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任务和合理的阶段划分。马特维耶夫教授和田麦久教授根据人体竞技状态形成具有周期、阶段性的特点,与其相对应把一个大周期分成准备期、比赛期和过渡期(恢复时期)的这三个不同时期[3]。

国家男子举重队为成功备战2014年,为林某某制定了为期14 周的小周期集训。通过教练、医务、科研和体能方面的专家研讨后,把备战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调整阶段、基础训练阶段、赛前训练阶段。其中调整阶段为2 周,6月9日-6月21日;基础训练阶段则为6 周,6月23日-8月4日;赛前训练阶段为6 周,8月4日-9月16日,比赛日为9月17日-9月22日。

林某某备战2014年亚运会的赛前训练阶段为期6 周。分为两个阶段,前4 周为第一阶段,后2 周为第二阶段。

(二)赛前训练内容

赛前训练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竞赛动作、专项辅助动作、一般辅助练习。竞赛动作是训练核心[5]。训练中,任何训练都是围绕竞赛动作而产生、发展的;专项辅助训练是主要途径和方法,主要任务是改善技术动作和发展专项力量;一般辅助动作是内在保证不仅发展肌肉力量而且改善身体状态,查缺补漏。

赛前训练内容是运动员熟悉并针对比赛的,是应抓好主要的技术环节[6]。赛前训练的过程中需把对自己的竞技能力影响最大、表现最集中的方面突出体现出来,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专项能力发展上面。在运动员处于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中的最佳竞技阶段[7],同时也处于赛前训练阶段时,一般不改变运动员已经固化的技术动作。合适的安排和选择赛前训练内容,是赛前训练阶段的要点。技术训练通常和力量训练相结合,界限并不十分清晰,这是举重训练的特点之一。

1.竞赛动作和专项辅助动作训练内容

前训练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进行抓举或挺举的竞赛动作或者专项辅助动作的训练,抓举、挺举课基本平均分配。抓举竞赛动作训练课为8 节课,约占总课时22%;挺举训练课为11 节课,约占总课时30.5%。抓举专项辅助练习课平均为9.5 节课,约占26%;挺举课平均9.5 节课,约占26%。力量训练课为每周二和周六进行,赛前训练力量训练课为12 节,约占33%。每星期四为素质训练课,进行小肌肉训练和有氧耐力训练,素质训练课为6 节、约占17%。每星期天进行休息放松,约占总比17%。

其赛前训练内容有着较大的规律性: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进行竞赛动作和竞赛辅助动作为主要内容的训练,约占51%;星期二和星期六进行力量训练,约占33%;星期四为素质训练课,约占17%,主要为调整训练;星期日为放松休息,约占17%。

竞赛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是以完整的技术动作为主要形式。抓举技术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比赛的成功率以及心态。挺举在举重比赛中最后进行,提高挺举的技术动作对完成比赛目标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赛前训练中,要着重训练竞赛动作,以使抓举和挺举的技术动作稳定、牢固、合理,达到理想的技术水平。林某某抓举为下蹲式,挺举为箭步式。练习要求杠铃近、发力快、支撑稳、行程短、用力协调,并且赛前训练的竞赛动作成功率要求保持在80%以上。

举重比赛分为抓举和挺举,但是这两个动作是较复杂的,它们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并是在短的时间完成的竞赛动作。举重运动员只通过专练抓举和挺举而取得好成绩是较难的,只用通过进行辅助动作的训练,及时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进行针对性训练,从而提高抓举和挺举的成绩。抓举、挺举固然能对技术和运动员的肌肉力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辅助动作却能突出的影响到竞赛动作某些环节和身体某些的肌肉力量[8],具有针对性。林某某在备战赛前训练阶段中,抓举专项技术动作总计4 次,挺举专项技术动作为10 次,在专项力量动作中,上拉类动作总计为18 次,起立类动作总计为24 次,上推类动作总计为1 次。

赛前训练练习次数最多的是专项力量起立类动作,其次是上拉类动作。起立类动作和上拉类是训练的主要内容。挺举练得比抓举要多。第一阶段总练习次数总比第二阶段总练习次数多。林某某的训练遵循了一般举重训练的原理和方法。在训练中表现了力量训练和技术训练相结合的特点。

2.一般辅助动作训练内容

赛前训练中一般辅助训练分为发展上肢力量、躯干力量、下肢力量和耐力。发展上肢力量中的前臂力量训练为12 次,而发展上臂力量为8 次;发展躯干力量中,腰腹力量为25 次,发展背部力量为12 次;发展下肢大腿力量为2 次;发展耐力素质为6 次。如表8所示。

在赛前训练的一般辅助动作中,练习最多的是躯干中的腰腹力量,其次是躯干中的背部力量,而在发展上肢力量中,发展前臂力量的次数比发展力量的次数多了4 次,也是为了保护运动员避免手腕关节受伤所采用的针对性训练。因为在举重过程中,躯干的力量是处于较重要的地位的,所以林某某基本上每节课都有关于腰腹和背部的小肌肉的训练,提高肌肉质量,刺激深层肌肉,同时提高动作的稳定性以及协调性。耐力训练一般会在每周四的素质训练课中,进行慢跑或者跑台阶的形式体现。

四、结语

1.赛前训练时间界定为六周,前四周为第一阶段,主要加强负荷量和强度,提高专项成绩。后两周为第二阶段,主要调整身心状态,稳定训练成果。

2 赛前训练内容,周三和周五进行竞赛动作训练,周一、周二、周六进行专项辅助动作训练,周四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周日休息调整。专项辅助动作中,挺举专项技术动作、专项力量上拉动作练习次数较多。一般辅助动作中,发展躯干练习次数较多。

3.赛前训练负荷量变化呈现“大中小”的趋势;负荷强度基本保持在83%-97%区间范围内。辅助动作最大重量训练强度基本保持在85%-100%区间范围内,其中专项力量上拉类、起立类负荷较大。赛前有较为明显的赛前减量训练特征,负荷节奏较为鲜明、科学。

猜你喜欢
训练课辅助竞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倒开水辅助装置
单节幼儿跆拳道训练课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易混淆车辅助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
被偷听的训练课
创新思维竞赛(3)
创新思维竞赛(6)
提高车辆响应的转向辅助控制系统
训练课RPE在短距离自行车训练负荷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