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01-09 10:24常宝宁李录琴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普通高中指标体系影响因素

常宝宁 李录琴

摘   要: 通过构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从“教育投入、教育机会、教育质量、教育公平”4个方面测算了我国31省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结果显示:2011—2017年期间,我国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严重。利用面板数据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诸要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普职比和人均GDP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提升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学校规模的扩大阻碍了普通高中发展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影响因素

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普通高中作为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中教育普及的进程和质量。近年来,普通高中虽然在招生规模、资源配置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普通高中在办学条件与教育质量上还存在较大差异。为了了解各地普通高中的发展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本文构建了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并依据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主要依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分析了2010年以来我国各地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探讨影响普通高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标的构建

1.国际组织的教育发展水平指标

教育发展指标常用于反映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都使用教育发展指标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状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要从“初等教育净入学率、成人识字率、小学5年级保留率、教育性别平等指数”4个方面测算了各国教育发展综合指数,评估了全民教育目标实施情况;世界银行的教育发展指数强调贫困与性别平等,由教育投入、教育参与、教育效率、教育成果等构成;经合组织的教育指标侧重于OECD国家及其伙伴国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主要包含“教育机构的产出与学习影响、教育财政与人力资源投入、教育参与和教育进展、学校环境与学校组织” 14个方面。

2.国内学者提出的教育发展水平指标

在参照OECD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楚江亭设计的教育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育背景、教育投入、教育机会、学校环境与组织管理、教育产出、教学秩序、学生成绩”2 7个方面,但指标过于庞杂,而且部分指标不易测算;袁桂林设计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由“学生、教师、教育经费、办学条件” 34个二级指标构成,比较注重教育投入与教育机会,然而对教育质量问题关注不够;王善迈等人从“教育机会、教育投入、教育公平”3个维度构建了教育发展指数,该研究虽然关注了教育质量,并选择与质量密切相关的“各级教育的生均事业费和教师学历水平,作为教育投入指标,来间接反映教育质量”4,但未考虑师生比、高职称教师比等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高丙成和陈如平以“教育机会、教育条件、教育质量、教育公平”5 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但对巩固率的计算未考虑复读生这一特定群体的影响,而且研究侧重于横截面数据分析,缺少时间序列数据的动态分析,对影响因素的研究只考虑了经济,未能从教育政策、人口素质、学校规模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3.本研究构建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标及其测算方法

从国际组织和国内学者确定的教育发展水平指标来看,教育发展水平指标因研究目的不同而不同,但教育投入、入学机会、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等核心指标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而且随着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反映教育普及程度指标的区分度越来越低,体现质量和公平的指标越来越受关注。基于此,本研究根据普通高中的特点,基于现有的统计数据,构建了以“教育投入、教育机会、教育质量、教育公平”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

(1)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教育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普通高中虽然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多元投入机制,但政府财政投入一直都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生均教育经费是每位学生都能享受的教育资源,最能体现政府对普通高中的重视程度,因此,本研究选择生均教育经费测算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水平。

(2)教育机会

2018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8%,但是各省普通高中录取率差别较大,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考(普通高中)高中难于考大学。因此,教育机会是衡量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考虑到人口流动的影响,本研究以初中升学率来反映青少年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

(3)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反映的是教育水平的高低和教育效果的优劣。由于我国在教育统计中没有教育质量的具体指标,但教师的數量和素养对教育质量有直接影响。一般来说,学历与职称越高,教师素养越高,教学效果越好;师生比越大,每位学生获得的教师资源越多,越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以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和师生比为主,测算各地的教育质量。

(4)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普通高中教育公平问题未引起应有的重视,甚至受“重点校”政策的影响,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配置已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化”之势。本研究用生均教育经费城乡差异、教师学历城乡差异、教师职务城乡差异来测算各地的教育公平。

在计算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数时,我们参考了迪尔·金格兰(Dhir Jhingran)和迪帕·桑卡尔(Deepa Sankar)以及王善迈等人的计量方法,先对三级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再赋予每一个指数同等的权重,由此测算的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数都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发展水平越高。由此形成了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数的测算公式:

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指数=1/4(教育投入指数+教育机会指数+教育质量指数+教育公平指数)

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指数=生均事业费指数/当年全国该指标的最大值

普通高中教育机会指数=初中升学率指数/100%

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指数=1/3[高学历专任教师比率指数(本科及以上)+高级职务教师比率指数(中教一级及以上)+师生比]

普通高中教育公平指数=1/3(生均教育经费城乡差异指数+教师学历城乡差异指数+教师职务城乡差异指数)

二、各省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比较

1.总体水平比较

从2011—2017年普通高中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总体发展水平不高,均值介于0.55—0.62之间,仅北京普通高中发展指数在0.8以上。从地区的发展变化来看,北京、上海、天津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省市;其次是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陕西;甘肃、宁夏、广西、云南、贵州、河南最为薄弱。

从普通高中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最强的均为东部经济发达的直辖市,发展最薄弱的除河南外,均为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从各省市普通高中发展水平的变化速度来看,湖北、江苏、黑龙江、陕西、甘肃、浙江、四川、吉林、山西、海南、重庆的增幅最快,都达到了0.05以上,而宁夏、广西、贵州、河南不仅发展水平较低,增长也比较缓慢。

2.教育投入水平比较

从2017年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指数来看,全国均值为13769元/生,其中北京最高,为61409元/生,河南最低,仅为8149元/生,北京是河南的7.54倍。北京、上海、天津、西藏、浙江、江苏的教育投入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湖北、广东、青海等12省市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明显,而辽宁、江西、黑龙江、吉林、山西、云南、湖南、甘肃、四川、贵州、安徽、广西、河南明显偏低,尤其是广西、河南的生均教育事业费都在万元以下(见表3)。

以全国平均水平为观测点,根据2011—2017年普通高中生均教育事业费的动态变化可以发现:江苏、浙江、西藏、广东、福建、海南属于高起点高增长的一类地区;北京、上海、天津、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山东、辽宁、陕西属于二类地区,这些地区虽然教育投入起点高,但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江西、重庆、甘肃属于教育投入起点低但增长速度较快的三类地区;而云南、贵州、广西、山西、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属于四类地区,这些地区不仅起点低,增长速度也较为缓慢。从教育投入与各省的关系来看,一、二类地区基本都是东部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这些地区政府的财政能力强,对普通高中的教育投入高。新疆、青海、宁夏虽然经济水平比较薄弱,但自2011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民族地区普通高中的政策支持,先后实施了“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和“普通高中改造计划”等项目,仅2012年,中央就安排8亿专项经费用于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建设。三类地区和四类地区基本是中部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尤其以贵州、安徽、广西、河南最具代表性,这些地区财政能力有限,也很难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3.教育机会水平比较

从2017年各省市适龄青少年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来看,吉林和黑龙江普通高中入学率最高,都在70%以上,云南最低,仅为49%。我们以全国普通高中入学率(58.0%)为基准,可以将各省市青少年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水平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普通高中入学率在65%以上的,有吉林、黑龙江、陕西、内蒙古、北京、天津和重庆7地;第二层次是入学率在55%—63%的,有辽宁、青海等19地;第三层次是入学率在55%以下的,有浙江、河南、西藏、贵州、云南5地(见表3)。

从普通高中入学率的动態变化来看,2011—2017年期间,全国普通高中录取率总体上从50.9%上升到58%,增加了7.1%。其中,黑龙江、西藏两地的增幅最快,都在15%以上,湖北、云南、海南、河南、四川、甘肃、吉林、广西、重庆、山西、贵州、江西的增幅也在10%以上,而河北、福建、内蒙古、湖南、宁夏、浙江、北京等地的增幅都不足5%,天津略微下降。普通高中教育机会的增加与学龄人口数、普职比教育政策等相关。以黑龙江为例,2011—2017年期间,接受高一级教育的学龄人口数(初三毕业生数)减少了38.7%,而普通高中的招生规模仅减少了16.7%,这意味着在保持既有招生规模不变或适当减少的情况下,随着学龄人口数的迅速减少,青少年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机会将大幅提升。

4.教育质量水平比较

从2017年各省市教育质量指数来看,全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总体上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教育质量水平指数在0.6以上的,有天津、江苏、上海、辽宁、北京、湖北、黑龙江7地;第二层次是总体水平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浙江、吉林、福建、内蒙古、四川、广东、湖南、河北8地;第三层次是教育质量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安徽、重庆、云南、陕西、山东、海南、宁夏、江西8地;第四层次中,甘肃、广西、青海、山西、河南、贵州、西藏、新疆的教育质量指数都在0.55以下(见表3)。

从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的动态变化来看,全国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指数在2011—2017年期间增长了2.3%,说明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虽然得到一定提升,但发展缓慢。其中,甘肃、江苏、陕西的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提升最为明显,而宁夏、贵州、江西、广西、上海、湖南、新疆、青海等地基本没有变化。

5.教育公平水平比较

从各省2017年教育公平指数来看,北京、吉林、福建、青海、陕西的城乡教育公平指数最高,其次是内蒙古、海南、浙江、安徽、云南等地,辽宁、宁夏、广东、天津、西藏、新疆的教育公平指数最低(见表3)。

从普通高中城乡教育公平的动态变化来看,全国普通高中城乡教育公平指数在2011—2017年期间增长了3.1%,说明城乡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其中,西藏、陕西、浙江、湖南、吉林的教育公平指数变化最为显著,都在10%以上,而云南、河北、贵州、上海、河南、山东、新疆等地基本没有变化。从教育公平指数与省域经济的发展变化来看,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并不强,教育公平指数较低的既有经济发达的广东和天津,也有经济欠发达的宁夏和新疆;教育公平指数增长较快的既有经济欠发达的西藏和甘肃,也有经济发达的上海和山东。

三、影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

1.变量选择

通过文献梳理,本文认为,影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因素可能有:

第一,人均GDP。人均GDP是衡量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地方的教育投入,决定地方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第二,普职比。普职比教育政策反映了普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普职比越高说明普通教育发展水平可能越高。我国虽然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教育政策,但不同省域普职比不同。

第三,学校规模。学校规模对学校发展水平的影响又称学校规模的经济效益,它既可能降低生均教育成本,也可能带来机构臃肿、管理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

第四,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适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和劳动者素质。劳动者素质越高就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的发展。

2.模型构建

本研究以2011—2017年各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指数为基础,形成了一个典型的面板数据,其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式中i为截面上的个体,t为时间变量,[χi]为i省的第k个解释变量。

基于对影响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可能因素的筛选,本研究的计量模型可以表述为:

其中EDI为被解释变量,RGDP表示人均GDP,RGV表示普职比,ANS表示学校规模,CAE表示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εit]为随机误差项。

3.实证分析

根据上述截面数据,利用SPSS17.0 进行数据分析,从方差分析结果来看,F=143.373,Sig.=0.000,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适合建立线性模型,模型估计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方差膨胀系数(VIF)值都比较小,表明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回归方程中多元相关系数为0.856,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33,说明变量之间相关程度高,回归方程拟合度高。在4个变量中,适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虽然对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有正向作用,但在0.05水平上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学校规模、普职比与人均GDP均对普通高中发展水平影响显著。

(1)人均GDP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

人均GDP与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人均GDP每增加一个单位,普通高中发展水平就提高0.1%,说明地方经济直接影响普通高中的发展水平,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广西、云南、贵州、新疆、河南等地。因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必然以经济发展为前提”1,尤其是普通高中教育作为公共产品,其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地方经济越发达,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就越强;投入普通高中的教育资源越多,越有利于学校扩大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

(2)普职比与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

普职比与普通高中发展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普职比每增加1个单位,普通高中发展水平就提高1.6%。我国政府虽然自1983年就确立了“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但是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者素质的调整,各省对“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的执行存在较大差别,从2017年的数据来看,吉林、黑龙江和北京的普职比都在3∶1以上,而海南、安徽的不足1.3∶1。普职比与地方经济的关联性不强,普职比较高的省份,既有经济发达的北京,也有经济欠发达的甘肃、江西,但总体上来看,普职比越高,青少年读普通高中的机会就越大,越有利于普通高中的发展。

(3)学校规模与普通高中发展水平

学校规模与普通高中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学校规模每扩大1个单位,普通高中发展水平就降低0.5%。北京、上海、天津作为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最高的3个城市,学校平均规模都在1000人以内,尤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平均不足700人/校,而发展水平较低的河南、重庆、宁夏、广西、贵州等地,学校平均规模都超过了2000人/校。麦克奎尔(McGuire, K.)认为,“当学生规模在2000人/校以上时,学校处于曲线成本向上倾斜的位置,会导致学校规模不经济”。2 可见,学校规模的扩张并不意味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尤其在国内普通高中平均规模已达到1730人/校的情况下,规模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议题。

(4)适龄人口与普通高中发展水平

关于适龄人口与普通高中发展水平,变量选择中虽然假定二者有逻辑关系,但是实证表明,适龄人口与普通高中发展水平没有通过显著检验,也就是说二者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可以忽略不计,故此处不做赘述。

四、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顯著提升,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研究发现,普通高中的发展既依赖于地方的经济水平,也受教育政策的支配,而完善高中教育政策、适度控制学校规模、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1.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普职比教育政策

普职比教育政策与社会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结构密切相关。近年来,教育部虽然在每年的高中招生工作中不断重申“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但“普高热、职高冷”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坚持“普职比大体相当”就意味着坚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向发展,并在规模上大致相等,由此引发的普职分离已严重制约了高中教育的健康发展。高中教育既要培养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也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迫切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从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层面重构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新型关系,准确定位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结构比例与相互衔接问题,并建立科学的普职比测算模型,依据各地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教育结构等确定普职比,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合理发展、协调发展、健康发展。

2.适当控制学校规模,引导学校内涵式发展

大规模学校虽然在提高普及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从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来看,“缩小学校规模成为继小班教学后教育当局、教师与公众关注的一个新的教育动向”1,因为小规模学校在凸显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引导学生适性发展等方面更为有效。我国政府在学校规模建设中虽然颁布了《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2002)》和《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2010),但是效果甚微。鉴于此,建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新的中小学办学标准,各地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重点支持中小规模学校,严格控制大规模学校,坚决禁止超大规模学校再建设,逐步引导学校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

3.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制定《精准扶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支持计划》

目前,教育部虽然会同各部委实施了“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项目,扩大了“普通高中改造计划”实施范围,修订了《改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但是力度有限,效度不够。为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建议以县为单位准确测算各地普通高中教育经费需求,中央通过总额补助、专项补助、奖励补助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精准扶持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支持计划》,借助现代信息媒介,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积极与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帮扶重点在办学理念、教师能力、学校组织文化等方面,逐步提升贫困地区普通高中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普通高中指标体系影响因素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普通与特色同步发展
教育部要求各地防止建设大规模普通高中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