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动脉血栓切除成功治疗主动脉骑跨血栓1 例

2021-01-10 10:41张小鹏张安平宋润泽王宇袁东郭发才李志勇周栋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双下肢主动脉脊髓

张小鹏 张安平 宋润泽 王宇 袁东 郭发才 李志勇 周栋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1 岁,于入院前10 h 出现双下肢麻木(右下肢显著),行走障碍,无语言不清,就诊于我院急诊。 既往高血压7 年,规律口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冠心病4 年,未给予特殊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初步怀疑脑血管病变,立即完善头颅CT 检查,头颅CT 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生命体征:体温36.5 ℃,脉搏78 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51/86 mmHg (1 mmHg =0.133 kPa)。 体格检查:患者双下肢皮温冰凉,双侧股动脉、足背动脉未触及,双下肢肌力3 级,皮肤感觉减退。 遂请血管外科医师会诊,经会诊后考虑下肢动脉栓塞,建议完善双下肢动脉CTA 及心脏超声检查。 急诊完善双下肢动脉CTA 检查提示:腹主动脉下端段、右侧髂总、右侧髂内外管腔血栓,右侧髂外动脉远端、股总、股深、股浅腘动脉以下动脉闭塞,左侧髂总动脉起始段栓塞。 主动脉重建CTA 如图1,断层扫描可见腹主动脉骑跨血栓形成(图2~3)。 心脏彩超检查:心室心尖部截断性室壁运动,心肌梗死可能,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低限,二尖瓣、三尖瓣轻度反流。 实验室检查:肌酸激酶7 918 U/L (0~195)U/L,肌酐56 μmol/L(12 ~133.2) μmol/L,钾3.31 mmol/L(3.50 ~5.50) mmol/L,AST194U/L(0 ~50) U/L,ALT104U/L(0~50)U/L,HGB 69 g/L,RBC 2.38×1012/L,PLT 84×1012/L,D-Dimer 2.39 mg/L。 患者诊断为下肢动脉栓塞,血栓考虑为心源性,立即行手术治疗,解剖出双侧股动脉,在右侧股动脉置入6F 穿刺鞘,经0.035 英尺泥鳅导丝置入猪尾巴造影导管见腹主动脉下段,双侧髂总动脉交汇处以下血栓形成,管腔闭塞未显影,如术前CTA 所示。 遂行动脉切开取栓术,于左侧股动脉用尖刀作0.8 cm 切口,经导丝置入Forget(5.5F)取栓导管于左侧髂总动脉分叉处,用同样方法在右侧股总动脉置入Forget(5.5F)取栓导管于髂总动脉分叉处,同时行双侧髂总动脉取栓,拉出大量血栓后,双侧股总动脉近端血流呈喷射状。 再阻断近心端,远心端置入5.5F球囊取栓导管取栓,拉出血栓后,双侧远心端返血良好,术中取出大量血栓(图4)。 术后造影双侧髂动脉、股浅、股深动脉、腘动脉远端显影良好(图5)。 术后转入ICU 进行监护治疗,病情恢复良好后出院,院外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讨论 急性动脉栓塞常常导致组织缺血坏死,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截肢、死亡,急性动脉栓塞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很高。主动脉栓塞经过手术治疗者病死率为29%,未经手术治疗者病死率高达58%,约75%的栓子来源于心脏,主要由心房颤动和心肌梗死导致[1]。 主动脉骑跨血栓是急性主动脉闭塞的一种[2]。 往往需要及时诊断治疗,通常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3]。 误诊及诊断延迟都会导致高的病死率。 对于突然出现下肢疼痛、冰凉以及动脉搏动难以触及的患者,要早期做出识别。 一些患者由于脊髓缺血,会出现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4],一般而言,主动脉夹层行腔内支架隔绝术后易出现脊髓缺血[5],主动脉骑跨血栓形成很少报道出现脊髓缺血表现。 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造成误诊,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然而,股动脉搏动消失,能够指导诊断。 在此病例中,患者双下肢无力,急诊医生初步怀疑脑血管病变,但头颅CT 未见异常。 通过体格检查发现双下肢冰凉、双下肢足背动脉难以触及,双下肢血管造影提示主动脉骑跨血栓形成。 我们考虑患者下肢截瘫是由脊髓缺血所致。

对于病情进展迅速的截瘫患者,因首先考虑脊髓血管缺血。 导致脊髓缺血的原因虽然罕见,但必须迅速做出识别。脊髓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主动脉长时间阻断,主动脉夹层形成,主动脉原位血栓形成,或心脏源性栓子脱落[6]。 主动脉骑跨导致截瘫比较少见,这是38 年前被认识的[7],我们必须了解脊髓的血供。 脊髓主要由大根动脉固有动脉供血,供血动脉受损可能导致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表现为神经痛、截瘫、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以及远端痛温觉感觉障碍。 在大约85%的患者中,大根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左侧,位于第7 至第12 胸椎的水平[8],在其余患者中,大根动脉起始于L3(1.4%)或L4~L5(0.2%)水平。 在L1 ~5 水平骨盆动脉的吻合动脉也可为脊髓供血。 因此,主动脉骑跨血栓很少导致脊髓缺血,除非栓塞时间长或者栓塞位置低且供血动脉完全闭塞[7]。 在此病例中,患者齐第四腰椎水平腹主动脉闭塞,出现截瘫,该患者大根动脉很可能起始位置极低。 由于没有进一步做脊髓血管造影检查,我们也无法确定该患者大根动脉的起始位置。

图1 术前CTA 重建提示双侧髂总动脉闭塞;图2~3 术前增强CT:腹主动脉分叉处血栓形成

图4 术后CT 提示双侧髂总动脉血流通畅;图5 术中取出大量血栓

血管重建越早,对预后越好,这是被普遍接受的。 然而,血管重建有8 h 的时间窗,超出8 h,预后往往比较差[9]。 主动脉骑跨一旦确诊,应立即全身肝素化治疗,以阻止血栓蔓延及改善心功能。 手术方法主要有经股动脉球囊血栓切除术、旁路手术、血管腔内手术[2],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依据栓子的来源以及患者的基本状况。 通过手术治疗,相比于保守治疗者,肢体挽救率达90%以上,生存率明显上升。 发生主动脉血栓后应长期抗凝,以减少动脉血栓复发。 该患者通过完善血管造影确诊为主动脉骑跨,心脏彩超提示心肌梗死,栓子多考虑为心源性。 动脉切开球囊取栓能够迅速恢复血液重建,恢复肢体及脊髓血液灌注,并且由于缺血时间段,血栓新鲜,继发血栓尚未形成,缺血再灌注风险低,我们选择经股动脉切开球囊取栓术,恢复下肢及脊髓血运。 经抗凝、活血、扩血管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院外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缺血肢体血管重建后,下肢大量毒素入血出现高钾血症可造成心脏骤停,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威胁患者肢体及生命[10]。 当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出现渗出性水肿,有效血液灌注量减少,导致神经和肌肉出现损伤。肌肉细胞缺血坏死导致肌红蛋白、钾离子、乳酸释放,释放到血液中损伤肺脏、肾脏、肝脏、心肌等,严重时导致各种脏器衰竭[11]。 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电解质紊乱、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 老年人是主动脉骑跨的高危人群,经常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心房纤颤。 当患者的危险因素较多,局部皮肤温度下降或感觉迟钝时,应考虑主动脉闭塞性疾病,以保证充足的治疗时间。 该病例中为了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时给予水化、碱化尿液治疗。

对于出现下肢感觉运动障碍的患者,除了考虑神经系统疾病,也要考虑主动血栓形成导致脊髓缺血。 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导致临床医生做出错误诊断,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因此,对于下肢感觉运动障碍患者应及早做血管检查,尽早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患者生命。

猜你喜欢
双下肢主动脉脊髓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对双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胸主动脉阻断联合主动脉旁路循环技术建立大鼠脊髓缺血损伤模型
股骨颈截骨时保留残端的长度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影响
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