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化学教学中融合教育的思考

2021-01-10 02:06陈慧伟启东市江海中学江苏南通226251
化工管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层次化整体教学质量

陈慧伟(启东市江海中学,江苏 南通 226251)

0 引言

在高考制度下的教学体制中,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功利性地追求分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素养满足不了新课改要求等现象,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以更为创新的教学手段来促进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全面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1 初中化学教学现状

1.1 教学功利性较强

长久以来,高考制度下的教学体制中,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功利性的教学思维,即遵循分数至上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以自身为主导对学生填鸭式的灌输理论知识和解题技巧,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这样一种功利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由此也就导致整体教学质量不甚理想。

1.2 课堂氛围较沉闷

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氛围沉闷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教师对学生主体位置不够重视,因此在教学课堂上多以自身为主进行知识的灌输。其次,教师对互动教学不够重视,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都没有充分体现。由此,在沉闷而枯燥的教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普遍不高,从而影响理论课教学质量。

1.3 教师素养待提升

新课程改革下,教育行业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的创新,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契合学生实际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创新性教学手段。但就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这两方面做的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在教学创新上,很多创新教学手段都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由此,教师教学素养的有待提升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化学教学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1]。

2 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合教育的实施策略

2.1 构建多媒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任何阶段、任何科目以及任何特质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是至关重要的[2]。只有当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后,其才能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热情、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从而有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为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这一点上,教师可以借助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构建来达到目的。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构建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够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展示原子的基本结构以及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迹,以此来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的数量及运动特点与该原子的化学性质有什么关联?在提出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教材进行彼此交流、讨论。在彼此的思维碰撞中,学生会发现: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量决定的。最后,当学生得出这一结论之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由此,在这样一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情境的构建能够有效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以及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每一位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从而全面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2.2 实施层次化教学,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在融合教育中,由于学生彼此之间的差异显著,包括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知识基础的差异,所以统一式的教学方法是不尽合理的。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实施层次化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习。层次化教学包括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内容层次化以及教学评价层次化,总体而言就是充分契合学生实际学习特点来践行因材施教[3]。如此,能够帮助每一位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找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有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践行层次化教学来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升。首先,在教学目标上教师需要针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进行层次划分。如对普通学生,教师需要要求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和与盐酸的置换反应,同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问题。而对于特殊学生,教师则需要要求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常见金属与氧气、与盐酸的反应即可。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同样需要针对普通学生和特殊学生进行分层。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只要其愿意学就可以很好地理解教材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教材所有知识点进行全面讲解。而对于特殊学生而言,由于智力低下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其在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中就会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就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和简单应用来引导其学习[4]。只有充分契合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实施针对性、层次化的教学,才能够让学生在一点点的进步中找到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不断深入学习,最终有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2.3 小组合作化学习,促进学生彼此融合

在初中化学的融合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彼此融合,同时让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有效教学方式。其开展形式在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学习任务进行独立思考以及小组讨论,从而让学生在彼此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思维的影响下取长补短,不断精进。与此同时,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践行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创新、高效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酸、碱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融合以及整体教学质量提升。首先,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以及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的彼此搭配。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契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小组任务“通过实验来探究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现象,同时探究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在这一学习任务的引导下,学生需要依据教材进行研究并思考,同时通过小组讨论来确定实验方式,并通过实验操作来得出最终结论。最后,当所有小组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习小组的表现进行全面而细致地点评,包括所得结论以及合作过程中的互帮互助。如此,通过这样一个小组合作学习,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之间能够彼此亲近、彼此影响,在取长补短中强化彼此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最终获得学习质量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2.4 多元化教学评价,引导学生学习反思

众所周知,教学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只有全面而细致的教学评价才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发现自身的优点,从而在扬长避短以及取长补短中不断进步[5]。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评价方式通常为考试评价,即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以及学习态度的优劣。显然这样一种评价方式是功利性的,是片面的。在融合教育下,为有效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需要积极践行多元教学评价,即采用教师评价、生生评价以及学生自评的方式来评价学生。这有助于增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了解,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以及让学生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知自己,并让学生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规避自身的短处,完成高效学习。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爱护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水资源污染、浪费现象的调研活动,同时结合所学知识点设计保护水资源的方案。当所有学生都完成调研和方案设计之后,教师需要让所有学生将调研结果与设计方案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让学生彼此之间进行学习和评价,同时教师也需要给出自身的评价[6]。在这样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中,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学习到新的调研方法、思维方式,同时发现自身问题,从而完善自身,不断进步。

3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对融合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其也必将成为未来的教学常态。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契合新课改要求,以更为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来促进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从而在帮助每一位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学习质量的基础上,全面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层次化整体教学质量
面向量化分块压缩感知的区域层次化预测编码
基于类别混合嵌入的电力文本层次化分类方法
基于皮尔森相关算法的云存储层次化去冗优化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