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实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2021-01-10 05:34晶,杨
陕西中医 2021年6期
关键词:全蝎蜈蚣风湿

曹 晶,杨 帆

(1.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金实,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风湿免疫病,其自拟的“痛痹方”用于治疗“痹”证,疗效较好。金实教授认为风湿免疫病,病久入络,易形成久痹、顽痹,而虫类药具有搜剔病邪、剔络和络、通络止痛等作用,在治疗风湿免疫病中具有针对性。在临证使用中,金教授对虫类药的使用不拘泥于病程的中后期,注重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择应用,并注意顾护患者脾胃。现将金实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情况汇总于此,以与同道共飨。

1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因素紧扣六端

金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病理因素当紧扣风、寒、湿、热、痰、瘀六端,特别指出湿邪在RA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同时,金教授认为RA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因此病日久不愈,耗伤正气,内舍于脏,以气血不足与肝肾不足为主,辨证时当注意区分;标实以风寒湿邪为主[2]。《素问·痹论篇》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RA中医辨证属于“痹症”,临床表现初期主要以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为主[3],日久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僵硬、畸形,此所谓“顽痹”,既有正气亏虚,又有痰瘀胶结不解或兼夹外感病邪为患,较为难治[4]。

2 结合经方辨证治疗

依据多年临床经验及数千例病案,金教授指出单纯的痰瘀痹阻证、气血亏虚证即来就诊者甚少,结合临床观察将痰瘀痹阻证改为风湿痰瘀证,将气血亏虚证改为正虚邪恋证更符合临床实际。辨别证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金教授认为本病常见证型有风寒湿证、风湿热证、寒热错杂证、正虚邪恋证、风湿痰瘀证,各证对应的代表方剂分别为薏苡仁汤、白虎桂枝汤、桂芍知母汤、独活寄生汤、自拟痹痛方。

金教授认为祛风湿通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治法,自拟经验方——痹痛方,方药组成为防风、白芷、威灵仙、蜈蚣、甘草。临床根据患者情况作如下加减:内外皆寒合麻附细辛汤;沉寒痼冷合大乌头煎;热象重合犀角地黄汤、白虎加桂枝汤;寒热错杂合桂芍知母汤;肝肾气血亏虚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独活寄生汤;痰瘀痹阻合桃红四物汤等,同时配合虫类药以蠲痹通络。

3 依据病程随症加减

3.1 急性期驱邪为主,注重发汗祛湿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云:“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湿邪贯穿发病始终,故急性期时金教授擅用发汗法驱邪,轻者常用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等,重者非麻黄、桂枝、细辛莫属。在临证治疗中,金教授指出发汗解肌法适用于RA初起,或气候骤变;当肿痛明显加重者,可持续用药1~2周,甚至1~2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发汗以微微汗出为宜,不宜大汗;发汗剂中的麻黄辛温发汗、除湿止痛效果较好,一般用量在8~12 g,若患者素体容易出汗、高血压、心悸等则慎用。

3.2 缓解期注重顾护脾胃 “胃气强则强,胃气弱则弱”“得谷者昌,失谷者亡”。《素问·痿论篇》说:“脾主身之肌肉。”若脾胃之气虚损必将引起身体机能的下降,加速疾病的发生、发展。金教授在治疗过程中不忘顾护脾胃之气,临证中常配伍白术、陈皮、山药、茯苓等药物,并结合患者临床症状辨证给予理气、活血、化瘀、祛痰等法,使补而不滞。若患者病久,且腹泻难止,影响药物吸收时,金教授常配伍柯子、赤石脂等,赤石脂甚至用至50 g以上,加强涩肠止泻的作用。

3.3 痹从络治,剔络和络 经络是气血津液运行的通道,也是邪气侵袭机体的途径。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之说,结合RA的病变特点,剔络和络为RA的基本治则[5]。金教授认为临床剔络和络药物大致有虫类、活血化瘀类、藤类、化痰类、养血和络类药物等[6],而金教授尤以擅长使用虫类药物。虫类药治疗痹证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治疗疾病者,开创了虫类药应用之先河。虫类药乃血肉有情之物,具有钻透剔邪、搜风通络、消肿定痛、活血祛瘀、攻坚破积、宣风泄热、息风定惊、壮阳益肾、行气和血、消痈散结、补益培本、收敛生肌、开窍慧脑、清热解毒、化痰定喘、利水通淋等功效[7],凡属顽痹,必须采取草木药佐以虫类药,方能达到较快的治疗效果。

4 金实教授运用虫类药特点

4.1 搜剔病邪,剔络和络 痹证初起,病位轻浅,而痹久病邪入里,深入骨骱经隧,气血不畅,顽固缠绵,非一般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品所能宣达[8],金教授对此顽痹应用虫类药,可加强搜风涤痰化癖通络之力,以挽沉疴。在临证使用中,不必拘泥于RA病程的中后期才使用。若患者表现为风湿热证,则选用清热通络祛风的地龙、僵蚕;若表现为风寒湿痹证,则选用全蝎、蜈蚣;若表现为瘀血阻络痹证,则选虫、穿山甲。

4.2 通络止痛 金教授认为痹病的疼痛多与“不通则痛”有关,而虫类药具有通达内外脏腑经络之功,其止痛效果是植物药所不能比拟的。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全蝎、蜈蚣等虫类药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调节免疫、改善细胞功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缺血性后循环卒中等作用[9-13]。金教授在临证中,常全蝎、蜈蚣相须使用。全蝎味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头痛、疮疡、瘰疬[14]。《本草求真》言:全蝎味辛而甘,专入肝祛风。临床中多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其他亚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邪实正虚兼瘀之证。蜈蚣味辛,性温,归肝经,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临床中多用于风湿病的急性发作期[15]。中药药理学指出,蜈蚣的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炎镇痛、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16-17];全蝎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蝎毒、多糖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抗炎、镇痛、抗癫痫、抗惊厥、调节免疫等作用[18-19],常和蜈蚣配伍使用,广泛应用临床各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4.3 虫类药应用禁忌 中药中的虫类药适用于久痹、顽痹之邪气痹阻、络脉瘀滞,疼痛甚者,主要包括全蝎、蜈蚣、地龙、乌梢蛇、白花蛇、虫、穿山甲、水蛭、僵蚕、蜣螂、蜂房、蚂蚁、壁虎等。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表明,虫类药具有很好的调节免疫、消炎镇痛、抗风湿、抗过敏、抗肿瘤等作用[20]。虫类药众多,有寒、热、温、凉、消、补不一的特点,要辨证使用。临证使用中要合理配伍,切勿随意组方使用。虫类药药性峻猛,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使用;同时应时注意顾护脾胃。孕妇忌用,年老体弱者需配伍扶正养血之药应用。因为大多数的虫类药含有动物异体蛋白,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对于轻度过敏者,金教授常在方中加防风10~15 g,白鲜皮15~30 g,若重者则不再考虑加用虫类药。因虫类药价格偏贵,处方用药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经济情况,同时要注意患者的基础疾病,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5 典型病案

施某,女,52岁,2020年4月7日初诊。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多处关节疼痛,活动时关节疼痛加剧,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双侧肩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膝关节,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伴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7.3~38 ℃之间,自觉乏力明显,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皮疹,无胸闷及呼吸困难,无腹痛腹泻。4年来患者症状反复,且逐渐加重,掌指关节及膝关节出现屈曲不利,伴轻度畸形,于外院就诊,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予以甲氨蝶呤及甲泼尼龙片口服治疗,效果不显。刻诊:患者双侧肩关节、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膝关节肿胀疼痛,膝关节尤甚,患处灼热感明显,晨僵1 h左右,乏力,口干明显,偶有胃痛不适,纳食尚可,夜寐欠佳,大便稀溏,1~2次/d,苔薄黄腻,舌质暗红,脉细弦。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225 IU/ml、血沉51 mm/h、CRP为33.05 mg/L、空腹血糖8.79 mmol/L。金教授认为患者证属风湿热邪入里,痹阻经络,治以祛风除湿,行痹通络,佐以清热。处方:桂枝、黄柏、知母、雷公藤各10 g,连翘、防风各15 g,炒白芍、鸡血藤、炒薏苡仁、生石膏(先煎)各30 g,全蝎、陈皮各6 g,焙蜈蚣3 g,砂仁(后下)4 g,白芷12 g,威灵仙20 g,甘草5 g。共21剂,1剂/d,水煎服,饭后服用。同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甲泼尼龙片。

2020年4月28日复诊:服药后患者关节的红肿热痛症状较前明显好转,胃痛已愈,唯大便仍有稀溏,1~2次/d,偶有全身汗出,余症情平稳;舌苔薄黄腻,舌质暗红,脉细弦。处方:桂枝、黄柏、知母、雷公藤各10 g,连翘、防风、醋延胡索各15 g,炒白芍、鸡血藤、炒薏苡仁、生石膏(先煎)、煅龙牡各30 g,全蝎、陈皮各6 g,焙蜈蚣3 g,砂仁(后下)4 g,白芷12 g,威灵仙20 g,甘草5 g,共28剂,1剂/d,水煎服,饭后服用。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甲泼尼龙片。

按:此案患者老年女性,年逾五旬,风湿热之象明显,故治疗以祛风、除湿、通络为主。考虑久病入络,患者疼痛明显,非草本药物所能及,故金教授采用全蝎、焙蜈蚣,取其行走攻窜之性,加强搜风涤痰化癖通络之力,以挽沉疴。以此方随证加减治疗3个月余,患者症状均较前改善,现病情平稳。

6 小 结

金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风、寒、湿、热、痰、瘀有关,病久易形成“顽痹”,治疗初期以驱邪治标为主,缓解期以扶正固本为主,并不忘时时顾护脾胃。在运用虫类药对类风湿关节炎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积极考虑虫类药的辨证用药特点,才能够充分发挥虫类药搜风透骨、破血化瘀、解痉止痛的功效,从而使沉疴顽痹得以治愈。同时,应考虑到虫类药为血肉有情之品,药效迅猛,且多数有毒,用量不宜过大,中病即止,并注意观察使用中的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全蝎蜈蚣风湿
全科住院医师在风湿免疫科轮转时带教模式的探讨
风湿免疫病住院患者的抑郁与自杀风险分析
超级秀场 我不是蜈蚣
不同弹性蛋白酶酶活力条件下野生与养殖全蝎活性成分含量及体外抗肿瘤实验的对比研究
天 敌
野生与养殖全蝎水提液中化学成分含量及抗病毒作用的对比研究
全蝎资源古今考证△
蜈蚣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
风湿宝风湿灵 从三四百元起步开始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