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词语的翻译

2021-01-10 00:40周俊涛李如意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8期
关键词:目的论

周俊涛 李如意

摘要: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经济加速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外界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对中国而言,我们要想更好的融入世界,赢得各方的支持和理解,就有必要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走出去,让世界准确及时地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以目的论为理论支撑,从文本目的,读者目的,译者目的三个角度探究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关键词: 目的论,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文本目的,读着目的,译者目的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不仅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文化和理念,我们也要讲好中国故事。让全世界深入了解中国。加深中国与世界的紧密联系。由此可见,把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成英语显得非常重要。我们接下来从目的论三个角度分析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方法:

1.文本的目的

从目的论的角度做翻译工作,要在目的论指导下进行翻译。一方面,译者应遵循翻译目的,认清译文读者的基本特征,进行翻译工作。为了使译文贴近读者,使译文的语境得到读者的高度认可,达到交际目的。在翻译不同类型的文本时,我们应该根据文本的特点,在尊重目的语文化的同时,清楚地知道翻译的重点。例如,在翻译文学作品时,要注重每一句话的艺术魅力,体现其艺术价值。在翻译科技英语文章时,要注重逻辑性,确保文章的科学价值在译文中得到充分体现。

“各位代表”被翻译成esteemed deputies。这里的“尊敬的代表”是指每年三月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全国人民代表。在2008年至2015年的报告中,它通常被翻译为“fellow deputies”。而在2017年的报告中,这个名字被翻译为“esteemed deputies”。这一表述在英国领导人的讲话中是一致的。因此,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不仅要有词汇运用的能力,還要根据目的语的文化和书面表达,选择最佳的方式来实现宣传目的和交际目的。

2.读者的目的

目的论认为,译者应该得到的结果是译文被读者所接受。读者能够正确理解译文。因此,译者在翻译文本之前,需要分析目标读者的需求,明确翻译的目的,确保在满足目标读者实际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合适的策略,达到翻译的最终目的。译者应该根据差异找到相似之处,并对这些群体进行适当的层次划分。只有选择与受众层次相同的群体,才能有效把握受众层次的阅读需求,进而科学合理地选择翻译方法。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运用适合原文的适当翻译方法,使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接受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加强东西方文化的理解和交流。因此,每个译者都应该根据不同目标群体的偏好考虑不同的翻译方法。这样才能体现翻译的意义,满足接受者的需要。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翻译成once bitten, twice shy。这句话是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报告》中提出的。在上一届会议上,他回顾说,在过去的一百年里,由于综合国力的落后,中国在世界上极其落后,几乎丧失了所有的领土主权、海关主权和政权。中国人民生活在绝望、战争和屠杀中。他们梦想着和平的国家和生活。这一时期的经验使中国外交在过去一个世纪处于劣势。总理说了中国努力加快发展的原因。在翻译中,如果我们只是字面翻译成“如果你被蛇咬伤会害怕绳子”。效果可能不会那么好,不能很好理解文本想表达的情感。在这个例子中,译者充分考虑了读者的接受程度,打破了词语的限制。这样做,既潜心培养了愿意倾听中国声音的外国受众,又满足了报告英文版读者的需求,有利于达到宣传的目的。

3.译者的目的

目的论进一步揭示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目的论认为,一切翻译都应遵循“目的解释方法”的原则,翻译过程是在译者目的的各种指导下产生的。译者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期待的视角对原文进行理解和分析,然后将信息传递给目标读者。因此,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是一个动态的存在。从分析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到产生译文,在翻译策略和用词的选择上必然会体现出译者自己的特点。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考虑到所有相关的因素,才能达到翻译目的。

译者需要有文化意识和受众意识。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应该对自己的文化有自我意识。而译者应该了解其他文化与自己文化之间的关系。他应该让不同的群体承载不同的价值观,理解他人的价值观,让不同的价值观共存,展现各自的魅力。在翻译策略上,文化自觉要求译者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各国人民一定会欣赏、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中国文化和汉语表达。如果我们想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就必须把孔子、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介绍给全世界,然后翻译成其他语言。但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情况并不是那么容易。要真正实现对外宣传翻译中的文化意识,译者必须充分发挥受众意识。这种观众意识包括外国读者与我们完全不同,他们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因此,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考虑自身对译文的满意和欣赏,还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的接受程度。一个合格的译者应该分析原文和接受者,思考如何达到目的;如何设计得体的翻译语言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翻译成Our vision of making development people-centered has been acted on。由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差异,中国强调主体性,强调“人定胜天”。而在西方,强调客观性。因此,语言结构和组织顺序是不同的。由于汉语谓语动词处于独立的位置,削弱了主语的句法功能,因此汉语经常省略主语。省略后的句子不会对观众或读者造成理解障碍,因为观众或读者在自己听和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语境添加默认主语。但在英语中,除了祈使句中的少数句型外,主语是必不可少的。此外,汉语多从主观角度出发,主动句较多,主语多为生命主体。在英语中,主语经常从客观角度使用无生命的主语。因此,在将报告翻译成英语时,作者经常将汉语非主语的主动语态改为包含无生命主语的被动语态。完整的中文译本是“我们必须彻底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译者考虑到双方语言习惯的差异,将译文的主体改为无生命的主体“我们的理念”。这样读者就可以轻松阅读,达到译者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程镇球.政治文章的翻译要讲政治[J].中国翻译,2003,24(5):18-22.

[2]王小萍. 政治文献英译的疑难及其解决办法[J].山东外语教学,2006,26(5):109-112.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课题: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研究与思考(GJXH2021-119)

猜你喜欢
目的论
目的论视域下英语电影字幕的翻译研究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满族特色词汇的英译探究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以电视剧为教材的美剧字幕翻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浅析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的特点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