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文化融合

2021-01-10 15:39何斌锋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融合

摘要:经济学教学中的文化融合是当今文化自信背景下教学改革深化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学安排的调整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使得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经济学课程的文化融入得到一定的成果展现,为完善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经济学教学;传统文化;融合

一、引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所言: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引领和融合也是教育改革深化的重要内容。经济学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是构建中国经济学教育体系的重要要求。使学生不仅具备经济学的思维,更是具备历史思维和文化思维。这对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增进传统文化知识,成为中华文化的优秀继承者和创新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我国教育部于 1998 年推出《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强调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作为了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有益补充,成为了完善大学生的知识架构,提升综合素养,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方式。

2010年5月5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对大学提出了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发展任务。

2018年12月30日,第三届教育信息化产业创新驱动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在研讨会上,《跨学科研究课程建设标准和应用指南》首次推出。逐步开始信息、资料、技术、工具、观点及理论进行整合的跨学科教学模式,新商科、新工科等跨学科概念被不断提出。

陈彦等(2019)就学科课程群教改项目的体系架构设计和实施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跨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的方式进行了完善。

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長魏杰(2019)指出文化经济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切合时代需要的文化经济学学科已经刻不容缓。文化经济学作为跨越文化与经济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对象是文化经济——文化和经济相互融合的新形态。

三、融合路径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融合

通过调研发现,许多教师和学生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融合有着极高的兴趣,都希望能够了解中华传统经济思想文化和中国经济史。因此在教学内容中可以适当增加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教学,强化中国经济史的融入。

(二)教学安排的调整

在经济学教学中,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不同的课程,采用想合适的融合方式和程度。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文化融入的力度、深度和广度。比如针对非经管类学生,可以更多采用经济史典故;针对宏观经济学专那个业课程,可以融入中国优异的改革开放成就;而就微观经济学而言,可以通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传统文化案例引导学生理性消费。

(三)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

(1)在经济学类课程中纳入文化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知识介绍,同时在商学院和艺术学院初步推出部分课程章节的融合。

(2)和艺术学院等交叉学院进行课程资源的互通与合作,进行部分课程章节的交叉教学和研究,为后期的完整《文化经济学》课程的开设做好铺垫。

(3)和相关文化类企业合作,进行学、教、研、产等环节的沟通与融合。

四、成果展现

(1)基于经济学教学中的文化融合,建立面向跨学科问题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整合运用跨学科思维、知识,全面认识并灵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艺术学院学生和商学院学生结合传统文化设计产品,进行产品营销,在“布依绣娘”等展会和比赛中获得较好成绩,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2)在“新商科”背景下,进行学科教育重组交叉,进行新教育范式的探索,实现学、教、研、产的融合。跨专业开设经济学原理课程,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相应专业的文化教学内容,并和经济学结合,进行教学探索。

(3)以设立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项目为出发点,研究院院合作、院企合作的跨学科合作渠道及平台。在镇江西津古渡保和堂进行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的竞赛指导,获得相应好评。

五、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的精神食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经济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弘扬优秀民族精神作为教学的价值导向。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文化融入和融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大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和难度,同时也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整个过程推动传统经济学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为完善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天玺著,文化经济学,云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版

[2]魏杰 主编,文化经济学,企业管理出版社,2020年6月版

作者简介:何斌锋,(1981.9-),江苏苏州人,讲师。该文受南京大学金陵学院2019-2020年度教改项目《基于《文化经济学》的跨学科课堂融合研究》资助。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破次元
融椅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