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如何走出去

2021-01-10 15:39仵锐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全球化一带一路农业

仵锐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部分产业均获得了广阔发展,前景良好,但是由于受到各方因素影响,我国农业在国际化进程中始终难以有较大的突破。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提出,我国农业终于迎来了“走出去”的春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我国耕地数量匮乏、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而且我国可以借助技术、资金上的强大优势来帮扶一些贫穷国家发展农业,推动国际农业合作走向另一个台阶,同时也可以增强我国的农业国际竞争力,为促进我国农业长远发展注入新动力。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探讨,然后针对我国如何将农业走出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路,希望对指导我国农业走出去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农业;走出国门;全球化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已进入深化阶段,如何将我国农业既快且好的“走出去”,如何打通与国际农业的壁垒,实现博采众长,互通有无,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我国农业“走出去难题”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春风,该战略必将赋予我国农业以强大的动力,乘着这股春风紧锣密鼓的与其他国家在农业领域进行互利合作,让我国农业能够与国际接轨,与欧美发达国家展开博弈。不过,我国农业走出去却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城工程”,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遭遇了一些难以预料的困境和障碍,从而使我国农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束手束脚,步履艰难,通过对这些困境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和优化对策,促进我国农业更好更快的走出国门,迈向世界。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困境

(一)对外农企综合实力有待提高

首先,资金上的紧缺与不足这是我国农业走出国门面临的第一个难题,虽然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但不可否认的是直到现在农业依旧是我国的弱质产业,对外农企资金匮乏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步伐,而无论是土地购买、码头建设、仓储租赁等,这些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且数目巨大,农企融资又是困难重重,所以这就造成我国农业走出去举步维艰。其次,在农业领域的国际型高端人才严重短缺,成为约束我国农业阔步迈出国门的一大短板。最后,境外农业项目开发和管理经验欠缺,由于农业走出去也是最近几年方才实施的战略,因而我国大部分农企在境外项目管理上还存在一些漏洞和盲区,没有相应的娴熟经验作先导。在“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进行农业项目投资与合作,不管是气候环境、自然条件,还是农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必然会存在很多与国内有差别的地方,这就造成了投资成本、效益等难以预算,给农企在海外发展增添了许多了不少困扰,风险和收益难料。还有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农企走出去尚未形成“抱团取暖”的优势,大多数农企在国外投资时只是埋头“孤军作战”,缺乏相互之间必要的的交流、协作和帮扶,无法形成集团模式,如此势必要走不少弯路。

(二)政府政策机制尚不完善

第一,我国相关的境外农业扶持政策还存在许多漏点与缺失,农业在我国本身就是一个缺乏竞争力的弱质产业,漫长的生产和回报周期令很多企业望而止步,境外农业亦不例外,现在我国在“走出去”农企的优惠和扶持政策上面还存在一些空白区,亟待填补,如海外农业项目补贴政策,绝大部分优惠政策仅仅限于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农企走出去的主观能动性。相关的法律体系也不健全。第二,我国和一带一路参与国政府之间的某些政策无法做到并行不悖,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分歧,特别是境外农企将生产的农产品运回国内时,其中的关税就是一大难题,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阻碍。第三,境外农企融资难、融资贵一直羁绊着农业迈出过门,大部分金融机构并不支持融资,融资过程也异常复杂,手续更是极多,这就很容易造成境外农企资金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发生,而且也大大抬高了成本,给我国农业走出去树立了巨大障碍。

(三)缺乏统一协调机制

农业“走出去”不是一个短期的小工程,而是一个需要经年累月去去践行、涉及面极广的浩大工程,该工程的成功实施在今后将会给我国带来难以想象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也给对外投资的企业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之日起,截止现在我国已和145个国家签订了合作文件,国际组织也有三十多个,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农业与多方面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紧密关系,这也就决定了农业合作必然要进行多方面的洽谈、商议与协调,因此大大增加了国际农业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一些本已达成的农业合作由于洽商不到位只得被迫中途停止或减小规模,随之带来的是人物财三方面巨大的消耗。一带一路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缺乏统一协调机制,成为我国农业走向世界的挡脚石。我国农业走出去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但和欧美国家在境外农业投资的影响上面还有一定差距,还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需要在和参与国的农业合作过程中不断汲取宝贵经验,创造各种便利条件,打破重重壁垒桎梏,完善相关体系及政策。

(四)文化之间的障碍

不同国家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这些差异的存在会对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产生一定影响,通常而言,距离越远,文化差异越大,贸易交往的流量与密切程度也就越低。根据相关研究表明,文化距离指数每降低10个百分点,贸易出口量就会上升2.23个百分点。由于我国正处于农业走出去的初期,与合作国存在的文化鸿沟在短期内难以消除,这些鸿沟小至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和风土人情、生活方式的不同,大至国与国之间政策法规的差异,这些都将对两国间的贸易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就拿俄罗斯来作举,他们一方面希望我国农企能对运东地区实施大规模开发,把大片荒地开发成万亩良田,以推动该地农业生产不断增长,这样一来就能保证给他们充足的粮食供应。可另一方面,由于两国之间在工作习惯、生活习惯、民俗民风有着较大差异,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同化作用,导致他们对前来进行农业开发的中国企业所制定的政策一直都是处在变动之中,我国也只能随之变动而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规划。除此之外,还有不同的地区标准存在差异、临时增加政策等情况,这些无疑给我国企业走出去设立了层层阻塞。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对策

(一)壮大涉外农企综合实力

农企在“出海”的过程中,国家要采取必要举措为企业扫清障碍和羁绊,如给予金融支持和出台相关的财政支持政策,从而让涉外农企能够在国外扎根,助力企业不断成长壮大的同时,也逐渐展现出对外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激起其他农企勇敢走出国门的积极性和热情。此外,国家还需要重资投入,以最快速度扶持和打造出一批综合实力优越、技术出众、管理成熟的大型对外农企,让他们能够在国外农业开发中挑起大梁,把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完善的农械设备带到国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力求在获取境外重大农业开发项目上可以崭露头角,拥有与欧美发达国家竞争的实力,在不断加大对外农业投资的同时,我国在全球区域农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延伸和拓展。这些龙头企业在今后会把中小型农企带动组织起来,并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

当前,国外农业市场竞争日趋残酷,尤其是中国农业与美国农业已成对决之势,结果是平分秋色还是一枝独秀,犹未可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国涉外农企要想在国外扎稳脚跟,获得广阔发展,除了国家的帮扶以外,还需时时苦练内功,以谋求进一步发展,将市场版图一步步做大。要注重现代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引入与推广,要加强农业设备的自主研发工作,不断创新,既要保证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也要不断增强农业科技实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才能具备与美国一较高低的充足实力。农业走出去仅仅只是第一步,还要为在国外扎稳脚步、赢得市场而不懈努力,无论什么时候,科技创新永远是推动农业真正走出去的源动力。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第一,建立补贴制度。设立农业“走出去”专项基金,对涉外农企给予一些补贴、贴息政策,给涉外农企提供全方位的扶持。第二,将融资的门槛放低,并简化融资手续。对涉外农企,只要拥有上市资格的,都可以作为幸运儿享有融资优先权,对于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帮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获得融资,并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手续流程,让融资难、融资慢不再成为农企走出去的路障栏,为涉外农企扫清后顾之忧。第三,建立和完善保险体系,给涉外农企吃下定心丸。国家可以鼓励并支持保险机构设立与涉外农企投资有关的险种,这样当涉外农企在投资过程中遭受了某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和较大的损失以后,可以获得保险赔偿。第四,让涉外农企有选择的享受惠农政策。对于援助给其他国家的农机设备应当享受与国内一样的补贴政策,当然如果只是出于商业经营打算的农械设备则不能享有补贴政策。第五,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减轻对外农企的经济负担,必须要消除双重征税,同时要严格控制并适当减免进出口税费,而且还应最大程度为企业提供便捷化通关服务。通过这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为农企能顺利走出国门踏上国际化道路保驾护航。

(三)建立统一的管理协调机制

我国农业“走出去”战略正式打响以后,不仅解决了我国资源不足的老大难问题,稳定的购粮渠道也让我国不再为粮食安全问题而发愁,而且还能为国民带来持续的、丰厚的、源源不断的收益,此外也给对外投资企业造就了一些难得机遇。农业走出去是一项惠及亿民、恩泽多方的世纪性工程,不管对中国还是对国际都会产生巨大的积极效应。为了为我国农业顺利走出去铺平道路,必须要着手建立一套完善的国际国内农业合作协调机制,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战的局面出现,只有将他们统一协调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同时我国还要勇于承担大国责任,在国际粮农组织开展的事务性工作中展现担当精神和风采,让大国担当不仅停留在一句口号,更要在国际活动中躬身践行。

另外,针对我国农业走出去还必须设立专门的工作管理机构,便于以最快速度处置好对外农企投资和劳务输出时遇到的重重阻碍,为了以更高效率实施管理工作,事先还应对投资国或者输出国的各项政策及管理措施有所了解和熟知,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为涉外投资农企和出境劳务人员规划出最具合理性的出境方案,令其在办理出入境手续时能避免一些可以简化和省去的复杂流程,让他们在出境时能够畅通无阻,高效出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统一协调与政府服助和行政干预之间是存在本质区别的,在涉外农企投资过程中要尽量多提供方便,多开绿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同时,还必须建立高效的预警机制,当有政策等意外改变时,可以第一时间通知企业做好防范,以避免造成无可挽回的经济损失,通过种种举措,为我国农业尽快走出去创造便利条件。

(四)正确对待文化差异,对出境人员针进行专业培训

我国农业“走出去”仍处于初级探索期,规模和速度都偏低,因此以兼容并包的态度来看待和东道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这对推动与东道国之间进行深度的农业合作将大有裨益。针对农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民俗习惯、生活态度、文化认知、语言交流等障碍,可以对出境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提前对东道国的语言文化、民俗生活、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以确保他们在进入东道国后能尽快适应并融入进去,从而使投资项目能够如期进行。除此之外,也要加强我国文化对外宣传力度,中国拥有五千多年悠久文明,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如果能趁着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搭建起文化交流平台,不仅有助于对中华文化进行宣扬,向国外友人展示中华文化与众不同的魅力和深刻内涵,而且能够降低文化差异带来的负面作用,避免文化误解和冲突,让合作与交流更加顺畅通达。

结语

总而言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我国农业走出去传来了久违的佳音,我国以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态度与各东道国在農业领域展开了如火如荼的紧密合作,以从未有过的方式来发展农业,具有极大的开创性。不过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业走出去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但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却并非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来自多方面的困境和阻碍,无论是走出去的速度还是规模都亟待提高。本文结合自己专业知识所学,对我国农业走出去面临的困境及具体走出去的对策进行了粗浅的讨论,希望对我国农业更好的走出去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这是本文研究的始发点。

参考文献:

[1]鲁宸.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思考与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16):2.

[2]]陈志峰,徐慎娴,刘荣章,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选择[J].台湾农业探索,2017(4):5.

[3]]夏丽萍."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改革与开放,2018(18):3.

猜你喜欢
全球化一带一路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业科学
避免情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