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与教学应对策略

2021-01-10 00:26吴云山朱燕妹
高考·下 2021年10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

吴云山 朱燕妹

摘 要: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包含认真审读题目要求、联系所处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正确解读材料、史论结合、多方面多角度论证观点并进行主题升华等。在日常教学和备考中指导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史实、以阶段特征为主题整合历史知识建构主干知识网络;开展主题教学和研究性学习活动,研习史料,交流探讨,提升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技巧;教学应对策略

以2019年高考历史课标全国卷I开放性试题42题为引领,开放性试题作为“试验田”,其试题的开放性、新颖性、灵活性以及考查学生学科素养的有效性得到历史教学界的广泛认可,在历史教学和测试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历史开放性试题的试题按设问可以分为分析说明类、评论评析类和分析探讨类。本文主要以评论评析类历史开放性试题来分析说明历史开放性试题的特点、解题技巧与教学应对策略。

一、历史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立意和考查目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试题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逐渐转向能力立意、素养立意,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历史开放性试题考查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要求较为全面:涵盖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以及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项基本的历史学科能力要求。尤其是对史料实证素养、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开放性试题被认为是最有效的题型。

二、历史开放性试题的题型特点

(一)题材内容:试题题材形式有文字、地图、图像、图示、图表等几大类,文字类材料主要包括文献摘引、观点介绍、目录摘抄、“公式”等。

(二)问题设计:试题通过史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列出材料情境包含的多种观点,让应试者选定(或提取)一种认同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三)答题要求:具有非唯一性,言之成理即可。但需要克服凭感觉和所学知识照本宣科浅层次作答的思维定式,要通读材料、把握概念,细读材料、确定答题方向;对认同的观点,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三、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策略

以2019年全国历史课标一卷42题为例,分析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策略与步骤: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據,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解题步骤:

(一)审题:解读题目要求

1.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1)评析就是评价分析。考生应依据历史唯物主义“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进行评价”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评价历史现象的观点进行评价分析。

(2)评析材料中一个观点即可,也可就整体来评析。

(3)评析之后得出自己的结论。

2.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材料中的观点,必须是理解材料后得出自己的认识。

(2)持论有据指的是写的观点、结论必须有史实论据支撑。

(3)论证充分,一方面史实论据要充分,至少有两到三个史实做论据,另一方面是论证过程要符合逻辑推理,所选用的史实论据必须支撑得出的结论,要有充分的说服力。

(4)表述清晰指的是论证过程要求语言简练,意思清楚,不要过度解释。

(二)解读材料:时空定位明确中心情境观照现实

1.阅读材料中引言、正文、出处、设问等各部分,进行时空定位,联系所处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明确设问的中心情境。本材料时空定位于1940年(材料出处标明了时间)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中心情境是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论述对本国历史的态度。

2.观照现实,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时空背景)解读材料。

本题材料出处特别标明时间(1940),正处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钱穆写的《国史大纲》肯定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影响。考生将题干所给材料放在抗日战争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去分析研究,就能较好地解读钱穆的论述主旨。钱穆论述对本国历史的态度意在唤起国民增强民族自信心,争取抗战最后胜利,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

(三)提炼观点:基本方法是抓每句话的关键词,逐句进行提炼,然后加以概括。本题材料进行逐句提炼,主要有以下观点:

1.民众必须了解本国历史。

2.必须要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与敬意。

3.反对对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

4.不要认为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狂妄的进化观要不得。

5.不要将我们现在的不足诿卸于古人。

6.培养建立新国民,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

(四)按题目要求,分层答题:

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作答:

1.表明观点。按题意要求表明对材料中主要观点的看法。为了便于进行论证,减少论证的难度,建议考生对材料中自己最熟悉、掌握的史料用最充分的观点表达看法,亮出的观点鲜明,不模棱两可,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也不要脱离材料,过分地标新立异。

2.史论结合、多方面多角度论证观点。主要考查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基本能力。考生的论证必须逻辑严谨,论从史出,选择的史实准确简练;“孤证不立”,因此要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最好选择三个或以上史实论证观点。比如:考生可以从不同时代、不同方面(政治、经济、文化)论证观点。

3.结论。主要考查學生的家国情怀素养。结论和前述观点必须首尾呼应,但不要简单重复,可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和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史观,上升到规律、本质、实质、正确做法等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考生最好能从观照现实的角度,结合历史时空背景(材料所反映的时代和我们目前所处的时代)对观点进行适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升华表述。

答案示例:

观点:国民须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与敬意。

论证: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距今7000至5000年前,半坡氏族开始种植粟,河姆渡氏族开始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春秋战国以后,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模式推广,中华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2.秦朝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隋唐建立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元朝实行行省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推动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古代政治文明的伟大贡献。

3.中华文化灿烂辉煌。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四大发明”传入西欧,促进了西欧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火药“将骑士阶层炸得粉身碎骨”;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新航路的开辟;造纸术和印刷术为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提供了重要基础。

结论: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及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推动全民族团结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这是钱先生提出要国民对本国历史心怀温情与敬意的主要用意所在。在当下,我们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四、历史开放性题型的教学应对策略

(一)夯实基础知识

考生在开放性试题解题过程中,往往出现时空定位不准确、史实表述不到位等情况,这是考生对历史主干知识掌握不到位所致。在教学和备考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史实、建构主干知识网络。

1.理解历史基本概念。搞清楚历史基本概念是解读历史现象的钥匙,学生必须明确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正确解读历史材料、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考生在复习备考中,对每个章节的重点概念进行重点复习。

2.以阶段特征为主题整合历史知识,建构主干知识网络。

历史试题考查时空观念素养,培养学生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为基本线索,厘清每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特征,凝练阶段主题特征,比如:1840至1919年阶段总特征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与探索;然后从横向(时间为序,阶段发展特征)和纵向(分类专题,政治、经济、文化等)两个维度建构历史主干知识网络,并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理解主要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

历史学科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以教材为基本阅读素材,抓关键词,提炼观点,理清句子之间的论证逻辑,培养获取与解读信息等基本能力。

2.开展主题教学,研习史料,交流探讨,提升素养。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教师必须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扣紧教学主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研习史料,广泛开展交流探讨,从而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和素养。

3.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等校本课程学习活动。结合校本课程建设,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和历史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史料实证素养和论证探讨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等史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徐蓝.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J].人民教育,2018(8):44-52.

[2]李保平.浅谈高考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及备考策略: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第42题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0(4):83-84.

作者简介:吴云山,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福建省“十三五”中小学学科带头人培养人选,漳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德育管理、校园文化和地方史研究。

朱燕妹,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漳州市历史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
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之图文转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浅谈高中数学线性代数解题技巧与例解
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
关于一类涉及参数的函数试题的解题技巧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此类解题技巧是否有强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