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课堂”和“微助教”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1-11 10:46郑志竑
关键词:助教雨课堂答题

段 娟,郑志竑,何 艳

(福建医科大学 基础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课程内容繁杂,概念抽象,理论性、综合性强[1]。为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教师与学生都迫切需要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微课制作、慕课建设、翻转课堂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更新教学手段。“雨课堂”和“微助教”是提供“互联网+教育”的智慧教学工具。利用“雨课堂”和“微助教”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微课视频、测试题等预习资料传送给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答题、讨论等教学互动,课后查看统计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和拓展知识[2-4]。笔者以康复、影像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为对象,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探讨利用“雨课堂”和“微助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为国内高校尤其是医学院校教师课堂教学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雨课堂”和“微助教”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教学实践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其中,“物质代谢”部分尤其复杂枯燥,教学内容前后关联紧密[5],对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最为重要,因此,笔者尝试在“物质代谢”部分使用“雨课堂”和“微助教”互助教学。根据文献资料,“雨课堂”和“微助教”各有特点,因此,笔者在医学相关专业中选择康复学专业(58人)和影像学专业(60人)分别使用“雨课堂”和“微助教”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共21学时,分7次上课,每次课3学时。

(一)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需在“雨课堂”和“微助教”平台上建立班级;设计课堂内容,根据重点、难点设计相关题目(包括单选、多选和是非题),准备在课堂上发放;准备预习资料,包括制作预习PPT、微课视频和预习测试题等,并在上课前3天向学生推送。学生在手机端加入“雨课堂”或“微助教”课堂,阅览预习PPT、视频等,并完成预习测验。

(二)课堂授课

1.签到。正式上课前,学生与教师通过微信扫码或课堂暗号进入“雨课堂”平台;而“微助教”课堂有一个课程编号,学生通过微信公众号进入课堂后,教师手动开启签到入口,学生就能在线签到。两者的签到速度相近,60人的班级1分钟内可全部签到完毕,而且均具有实时定位功能(GPS)。教师可即时在手机上查看学生是否签到,一目了然。教师应注意提醒学生在首次进入课堂时填写学号和实名,便于后期教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2.利用PPT授课。一旦开始PPT授课,学生即可享受“雨课堂”的基本服务——幻灯同步,且高清PPT会永久保留在学生手机上,便于随时查看。而“微助教”需要教师点击“开启”按钮,学生才能在手机上查看教师提前上传的PPT,之后也可以随时查阅,便于复习使用。这一功能解决了教室投影仪显示不清、学生抢记笔记和课后拷贝课件等老问题。

3.课堂互动。(1)答题:每次课程开始前,笔者发放5道选择题让学生抢答,检测学生复习和预习情况,对易错题进行讲解。在课程结束时,笔者还会预留10分钟给学生做5道选择题,检验本次课的学习效果,然后进行必要的讲解。两种工具都可以即时反馈结果,免去改作业的时间,帮助教师当场了解教学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凭借教学实时数据,笔者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决定进入下一个章节的教学或对典型错误进行详细讲解,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大部分学生的疑难问题,并可根据数据提示在课后单独辅导“差生”。这是两种工具实现师生互动的主要功能。(2)其他功能:笔者尝试在答题之后,通过“雨课堂”的“发放红包”功能奖励少数优秀学生,学生对抢红包的热情很高。笔者认为对于小班教学,发放红包利大于弊,而对于大班教学(大于90人)可能弊大于利,因为拿到红包的只是极少数学生。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使用“随机点名”功能能够达到提振精神的效果,但因课堂时间有限,随机点名应该有节制地使用。“雨课堂”还可开启“弹幕”功能,让学生回答提问时畅所欲言,但弹幕一直开启则会干扰课程讲解,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微助教”的其他功能较少,但“讨论”功能内容丰富,包含弹幕、词云等,利用“讨论”功能,大屏幕上能够呈现答题错误率和回答正确的学生姓名,而且答题最准、最快的学生姓名上还会出现象征第一名的小图标来活跃气氛。学生还可以在“讨论”区给教师留言,比如询问知识点、给教师提建议等。

(三)课后学习

教师在每一章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与学生互动中学习效果不足的知识点;布置相关练习题、思考题和临床案例分析题,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发放给学生,调动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基本概念、机制分析临床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复习归纳所学知识,绘制思维导图,融会贯通,并在限定日期前完成作业。

二、“雨课堂”和“微助教”的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在“雨课堂”和“微助教”的教学实践结束后,笔者对两个专业班的学生同时进行现场笔试,并选取传统方式授课的另一个专业班(预防医学专业)作为对照组。测验试卷完全相同,测试内容包括物质代谢的所有章节。对照组、“雨课堂”组和“微助教”组的平均分数分别为65.75分、79.89分和80.19分。说明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在促进师生互动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但是“雨课堂”组和“微助教”组两者之间的教学效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个班学生网络在线问卷调查(所有学生都完成了问卷,有效率100%)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雨课堂”或“微助教”的教学评价较好(表1)。课程教学模式的调整缩短了概念性内容的授课时间,可节余更多时间进行重难点讲解和案例情景模拟,师生互动显著增加,课堂气氛活跃[6]。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反馈,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虽然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但课外学习时间占用比例增大。因此,需要教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挑选合适的预习资料和课后作业题,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避免给学生增加太多的课外学习任务。

三、“雨课堂”和“微助教”教学实践后的比较思考

(一)功能比较

两种互动工具都是免费的,“签到”“答题”“阅览课件”“讨论”等基本功能都能满足一般课堂互动的需要。(1)“雨课堂”的互动内容更丰富,但是使用前需要升级电脑的Office版本并下载“雨课堂”软件安装,而且在制作“雨课堂”课件时,初学者会感到有些困难,需要学习一段时间才能熟练掌握;而“微助教”比较简单,无需下载应用程序,关注微信公众号即可,轻量级设计,部署简便,初学者更容易上手。(2)“雨课堂”对于网络的要求较高,教室电脑必须联网才能进行“雨课堂”教学;而“微助教”对网络要求不高,即使教室电脑没有网络,只要教师课前已经创建好班级并将课件和习题上传,教师和学生的智能手机能够上网并正常使用微信,即可利用“微助教”完成课堂互动。所以,若学校未提供免费Wi-Fi,在大部分教室电脑联网不顺畅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微助教”更实用,而且手机流量消耗较低。

表1 学生对“雨课堂”和“微助教”教学的评价

(二)教学探讨

1.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教师在传统课堂只需要准备课堂教学课件,而使用“雨课堂”或“微助教”时,还需要精心准备预习资料和各类习题,包括预习测试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等。(1)教师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制作合适的课件、视频等预习资料以便学生学习,这样才能达到较好的预习效果。(2)习题的设计也是备课中的一个难点。各类习题的难易程度不同,预习测试题较简单,课堂习题需要有一定难度,而课后案例题要求更高。教师一般针对重点和难点来设计习题,单纯记忆性的习题并不适合。此类习题应该既能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又能启发学生思考,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课后案例题应激发学生对医学的兴趣,让他们感到学而有用、学而有趣,促进自主学习。鉴于此,教师可以共同参与课程教学资源的准备,集思广益,共建共享资源库。

2.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在传统课堂,教师一般通过提问等方式互动,但大部分学生常常保持沉默,教师无法判断课堂教学效果。而当引入“雨课堂”或“微助教”后,教师可以通过开启“答题”等方式督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然后从统计数据得知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保证及时答疑解惑,针对不同学生给予鼓励或单独辅导,全面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但是,习题的发放数量以及其他功能的使用,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能过度追求师生互动而耽误了课堂教学,这对于学时非常有限的基础课程来说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得不偿失。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1)“雨课堂”或“微助教”只是辅助教学工具,教师本身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如果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预习、课堂习题和课后作业,统计数据就失去其意义,教师应该反思并改进教学设计。教师课前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准备,将教学活动中的“教”与“学”结合起来,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智慧教学工具的有效使用一方面促使教师把更多精力用在分析学生需求上,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在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帮助学生适应自主学习,逐步成长为终身学习者。

猜你喜欢
助教雨课堂答题
答题、拍照、必微博、求关注…… 减了老负担,又练“新技能”
挑战答题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熊孩子爆笑答题集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