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

2021-01-11 08:35郭姗姗
文理导航 2021年1期
关键词:古诗文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郭姗姗

【摘 要】针对目前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笔者主要通过情境化教学,利用诗画结合、诗中有声、影视再现、真情品读、激发想象、品词析句、角色扮演、亲近自然、想象画诗文、以歌唱诗这十种教学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诗学气质,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缘起

(一)存在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方式单调,学生的吸引力无法集中,造成学习效率低下,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最大障碍。通过利用情境化进行教学,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诗学气质,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可在具体操作上却存在如下现状:

1.学生参与感不强

韩愈《师说》有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教学,有教有学,不能单单只有教没有学。教是座灯塔,更多的是引路的作用,最终需要学生自己的学才是最关键的。教学千百遍,不如学生学一遍。学生自我主动的学习知识,感受诗歌的美妙。

2.学习方式单一

新课程要求下的古诗教学方式与现实教学操作上的出入差距极大。现实中主要以学生的背诵为主,学生是死记硬背,这样无法理解诗文的意境,填鸭式的灌输下,学生是无法更好的体会深层次的意境。只有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处境,才能更好的理解作者写出如此诗文的绝和妙。

3.评判过简

如何评判学生的掌握情况,简单的从对与错,得了多少分,这样完全为了应试的评判的标准过于简单。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个学生都有他所擅长的方面,只有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亮点,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才是教学的目标。

(二)可行的理由

1.体会快乐

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的意气风发,感受远古生活的简单淳朴,借助情境化的演绎和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古诗文的快乐,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这样的基调下,情境化教学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2.形式多变

根据诗歌的特点可以结合不同的学习形式进行展示,叙事的诗文可以用朗诵的方式进行展示,送别诗采用情景再现的方式展现,如声律启蒙类型就可以用吟唱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立体化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充满兴趣。

3.评价体系

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评价体系就是如此,有的学生喜欢叙述诗、有的喜欢送别诗、有的喜欢写景诗,发掘孩子的兴趣和亮点,让亮点指引他们前行。

二、实践操作

(一)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拓宽情境化教学之路

1.诗中有画,用画作感受古诗文的美

诗文是用文字勾画出的一幅幅美丽画卷,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卷,只有理解了诗文才可以把美丽的画境描绘出来。由文字转变成画面是需要艺术加工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古诗词进行具体化和形象化,借助诗词进行构思,如白居易的《池上》是情境化描述最好的诗文之一,“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作者用诙谐幽默的文笔描绘孩子去偷采白莲,但是没发现浮萍已经悄悄地暴露了他的踪迹。给学生创设一个这样的环境学生更好的体会诗中孩童的心境,理解孩童的窃喜心境,也为浮萍悄悄暴露他的踪迹埋下伏笔。

2.诗中有声,用音乐感受古诗文的情感

诗文是修饰过的语言,讲究平仄押韵的,读起来自然朗朗上口,与音乐的押韵节奏不谋而合。在古诗文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把古诗文配乐展示出来。比如在每日课前,可以全班先听一首古诗歌,利用学生熟悉的现代流行音乐,让他们更直观感知古诗文的美,如此就不会觉得古诗枯燥乏味。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饮一杯浊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让学生体会古人的豪迈,感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用古诗词直接成曲,这样才能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让孩子们觉得古诗离我们真的不远。

3.诗中有像,用影像再现古诗文的历史

很多诗歌都有现成的视频,讲述作者的生平、古诗文背景以及诗文的发展过程。利用学生熟悉、喜欢的影视,将古板的古诗文以有趣,轻松的方式娓娓道来。《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促进现代信息与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呈现方式的多样化、立体化。

(二)真情流露,是感知古诗文最重要的途径

1.真情品读吟诵,与诗人对话

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首诗有每首诗的意境,只有深入了解了才可以更好地理解。品讀诗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当你的真情与诗人的真情产生碰撞,这就达到了效果,说明你正与诗人在进行对话。都说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智者在进行交流,读懂一首好诗也一样,只有当你真情流露,品读好诗歌后,你才会理解诗人的处地,才可以和诗人共鸣,诗人即你,你即诗人。

2.激发想象

适当引导学生遐想是情境化教学的一大法宝,学生透过诗文遐想更多情境,这不正是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吗?当吟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气势恢弘的诗句,孩子们的心境自然也就宽广了,同时进行适当引导,让孩子们自己想象,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圆圆的夕阳西下。当学生已想象这样的场景,再渲染诗人的感情,即使夕阳西下,但是气势也依然很恢宏,有“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雄心壮志。

3.品词析句,入情入境

古诗的词以精炼、韵美著称,常常会有几个词语就能表现出很深远的意境。在情境化教学中,不单单需要从大的方向来品读诗文,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来品词析句。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道、瘦马、断肠人这几个词无不体现萧瑟。通过品读这样一个个词语,让学生更深入意境,有自身独特的见解,这不就是读书的最好效果吗?

(三)活动拓展是情境化教学的压舱石

1.角色扮演

在品读诗文的过程中,单纯从文字来进行品读,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局限的,因为你无法真正意义站在诗人的角度来感受,但是当学生作为主角深入体验时,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诗人,这时候才能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笔者班级学生在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艺晚会上,用舞台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岳家军奋勇杀敌、岳飞英勇报国的战争场面,学生们手持“马鞭”,策“马”奔腾,尘土飞扬,气壮山河,凭栏遥望,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学生们真正感受到了当时岳家军的英勇无畏,岳飞的义无反顾和英雄气概,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2.走进大自然,身临其境

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亲近它,走进它。正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经历一场春雨,空气清新自然。只有当学生真正体会了雨后空气的清新感,学生才会有这样的心境。

要求学生背诵积累此首古诗时,如遇下雨,必会邀请学生户外走走,亲身感受春雨的新鲜。

3.以想象化诗文,人人都是小诗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写写诗文,平常的散文可以进行断句,增加韵味,何尝不是一首诗美妙的诗文。

比如,笔者在跟学生们讲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秋天的雨》时,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以诗歌的形式呈现,学生感受朗读,读出了秋雨独有的韵味。诗歌呈现方式如下:

秋天的雨,

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你看,

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

黄黄的叶子

像一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4.以歌唱诗,情境化更有趣味性

诗歌的韵味和音乐有天然的共性,师生一起将我们日常学习的诗文谱上曲子,这样可以以歌唱诗。让我们和诗人一样,把诗当歌,人生几何。

笔者班级有一个“诗”“歌”会,成员是由班上音乐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组成的,每周一负责将老师选择的本周要求背诵积累的古诗谱上曲子,供班级学生吟唱传诵,如此,不仅提高了学生背诵积累古诗词的兴趣,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水平和造诣。

三、策略的分析

(一)兴趣与习得共赢

兴趣的养成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进行情境化演绎,启发想象,让学生爱上古诗,创作诗文,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小诗人。借助情境化活动,既可激发学生背诵积累古诗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临场反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从而更坚定古诗词积累的决心。

(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情境化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活动,以教为主、学为辅的模式中摆脱出来。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古诗文,从被动到主动的学习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破茧成蝶的飞跃,也是学生学习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思考的突破。以此形成学生和教师同时得到发展的良性循环,更主要的是以轻松、灵活、实效的活动载体和模式,情境中学习,交流中思辨,体验中成长,优化了古诗词教学,真真正正地做到以学定教。

(三)成长与反思共存

小学语文情境化教学可以更形象地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对古诗文的学习从最开始的枯燥感到欢喜感,学习有了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就自然上来了。

形式的多样,会不会给个别学生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各种活动中,有的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但是仍然会有个别学生较少地参与进来,个别同学虽然有参与,有观战,有体验,但是仍然会存在繁华过后的落寂,这是笔者仍需思考、关注、优化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杨晓敏.小学语文教学中体验式学习的应用分析[J].现代交际,2016.09

[2]武鹏霄.创设情境化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改教研,2016.05

[3]刘庆昌.论教学理念及其形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4]韦宏.儿童文学分層次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7)

猜你喜欢
古诗文情境教学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