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路径探析

2021-01-12 17:28谢顺顺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2期
关键词:毕业生农村大学生

谢顺顺

一、前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1]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城市就业岗位需求的减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农村青年劳动力的流失,也使农村人才空心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生返乡创业不仅能缓解就业压力,也能为乡村带去新技术新理念,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生力量。但由于创业大环境还不成熟,大学生返乡创业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

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意义

(一)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

大学生返乡创业可分流一部分城市就业压力。据教育部统计,2022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突破1000 万。随着接受高等教育学习的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逐渐饱和。同时,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速总体放缓。选择出国留学的毕业生情况也不容乐观,当下国内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而国外的疫情仍处于大流行阶段,一些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宽松,甚至直接放开管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留学生的生命安全。同时,线上教学不仅需要倒时差,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也受到限制。种种状况打乱部分准备出国留学学生的计划,也使许多毕业生处于观望状态。总之,国际国内的经济都趋缓,可供高校毕业生求职工作的机会也随之减少,留学之路也充满坎坷,而返乡创业则为大学生就业开辟一条新途径,能有效缓解城市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农村提供一定的青年劳动力。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农村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不仅是最初的资源调配和提供充足的劳动力,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人才的支撑。[2]40 多年来,大量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导致留守农村的大多是老人儿童,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同时,1977 年恢复高考,为一部分农村学子提供了一条通过自身努力走出去发展的机会,这也使得农村出现人才空心化现象,并且随着城市与农村发展差距的扩大,农村的人才流失仍在加剧。乡村振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乡村人才的振兴,乡村的转型升级需要大量的青年劳动力反流创造内生力,而大学生返乡创业无疑为农村缺乏的青年人才资源提供补给,为农村的发展创造人才动力。

(二)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

大学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为乡村带去现代化的生机与活力。大学生接受了良好的专业知识教育,具有开放性思维,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理念,开拓创新能力强。大学生返乡创业后,可以利用自身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为乡村的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效率。大学生开阔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更新陈旧的技术管理模式,将互联网与农业充分融合,增加农产品的推广销售渠道,形成完整的生产销售产业链,助推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乡村人民的的物质生活水平[3]。

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返乡创业也为乡村文化建设增添新元素。大学生接受的新理论新思想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相交融,在传承与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的同时,也充分吸纳新时代下先进的现代化思想,提升农村文化品位,吹奏社会主义主旋律。同时,大学生在与当地村民密切交流与合作中,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村民看问题做事情的方式方法,逐步改善乡村人民的精神面貌,打造成具有新思想的新时代农民,构造乡村人才聚集点。乡村人民思想文化素养的提高,也意味着在使乡村物质生活条件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人民的思想水平也跟上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实现真正的乡村振兴[4]。

三、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困境

(一)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意愿不高

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农村资源条件难以满足需求。就地域来说,城市由于其独特便捷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及资本投入,其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交通网络逐步发展成熟,商业也越来越繁华。这吸引着许多高校毕业生的目光,毕业后更倾向于留在城市发展。直辖市、省会城市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更是受到众多高校毕业生的青睐,他们认为这些地方有着更多的创业机遇,具有优良的就业环境。

从工作性质来看,毕业生期望就业的机构类型按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三资企业等,特别近年来毕业生越来越倾向选择稳定的工作。[5]许多高校毕业生意识到了私营企业的不稳定性,热衷于报考公务员等有编制的工作,以对抗不稳定的就业环境。

乡村不成熟的基础设施及创业环境,难以支撑大学生的生活工作需求。虽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崛起,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农民的生活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受其自身地理位置的限制,交通不便,外来物流与贸易达不到短时间高效率流通,在如今快节奏信息化的时代下,难以满足现代年轻人的生活需求。同时,农村的经济文化基础相对落后,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仍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医疗资源、教育水平相对落后,村民受教育程度不高。这些农村有限的资源条件难以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发展成长空间,无法使大学生获得所追求的高质量生活水平。这也使得部分熟悉了城市便捷高效生活的大学生望而却步,更多选择留在大城市中谋求发展机会。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有待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系统成熟的体系,教育效果不显著。近年来,众多高校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但由于创业创新教育起步较晚,学校的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而课程则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缺少专门的指导教材,这使得部分大学生不够重视,学习动力不足。同时,高校缺乏具有专门创新创业素养的教师团队,许多任课教师多是辅导员或兼职教师,没有相关创新创业背景,自身创业意识淡薄,创业实践经验欠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以自学理论为主,在课堂中也注重理论而缺少系统的实践教学,这也导致学生无法学到核心技术知识,具备创新创业的相关技能。当大学生实际返乡创业时,自身由于缺少专业化的理论支撑以及针对性的实际操作历练,无法结合乡村已有资源设施创设创业条件,把握创业时机,促成质变,取得创业成果。

(三)农村传统观念有待完善

城市就业环境优于农村的传统观念短时间内难以扭转,大学生返乡创业得不到认同。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在生活条件、工作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收入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而这种差异也在农民的观念中根深蒂固。

此外,创业也意味着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暗藏着重头再来的风险。而对于一些农村家庭来说,家庭经济收入主要靠父母外出打工,出卖体力赚钱,家庭收入普遍不高,再加上供大学生念书后,很难再有闲钱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一旦创业失败,无疑会加重经济负担。在农村文化水平总体不高的社会大环境中,人们普遍将物质生活财富看作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而考上大学又回到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白手起家,没有任何财富积累,反而还要向父母伸手要钱。这可能会招致一些村民的嘲讽与不理解,认为读书无用,难以支持和理解返乡创业的想法和做法。

四、促进大学生返乡创业的策略

(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及政策优惠力度

加强农村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创业软环境。要加快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引流一部分资金技术回流农村,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现代化乡村建设。同时,组织基层干部培训学习,做好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的宣传,改变村民城市优于农村的偏见,与时俱进,对大学生返乡创业有正确的认识,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一个和谐有力的社会大环境。要积极搭建各类创业服务交流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交流环境。定期组织专家、创业精英以及回乡创业人士的交流会,互相交流创业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难题,分享自己创业成功的经验,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有效帮助大学解决返乡创业过程中面临的疑惑与困难。

提供资金支持,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返乡大学生刚踏入社会,人脉资源大多以同年龄层的同学为主,家庭层面所能提供的帮助有限,缺少成熟的资金链支持,创业资金相对短缺。虽然政府近几年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创业项目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对此,政府应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将社会各方资本与大学生创业项目相结合,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创业政策要有倾斜性,对于返乡创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在政策范围内,简化操作流程,放宽限制,减免返乡大学生刚创建的小微企业税收。有针对性的对返乡创业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及政策优惠,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助推创业项目的成熟。

(二)高校要完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

开设高质量的专业化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学校教育是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阵地。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应立足当下,与社会需要结合,及时调整培养方向,开设相关系统的专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理论素养,让学生逐步具有创新创业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热情。同时,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理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假期实践或毕业实习,让有经验的老员工带领大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前了解农村企业的运营模式,锻炼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其后的返乡创业打下基础。

打造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团队,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聘请生产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省内外知名农业企业家和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艰苦创业的优秀校友为“创业导师”,通过开展“创业大讲堂”“创业面对面”等系列活动,邀请创业导师分享创业经验,使学生感受创业艰辛、汲取创业失败教训。[6]在与这些创业导师的交流与沟通中,大学生也对创业有了真实客观的认识,逐步具有风险意识,不再过于理想化,面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挑战与困难,也能更从容的应对,想法也更全面。同时,除了专门讲授创业经验的导师团队,高校还应配备专门负责创业培训与咨询的创业导师团队,指导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孵化大学生将“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农产品”等进行创业的想法,催熟大学生返乡创业的设计蓝图。

(三)大学生自身要怀揣家国情怀,提高自身心理素质

心系家国,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成长于一个伟大的国家,生长在一个铸造梦想的时代。时代给予我们追逐梦想的机会,祖国为我们提供着坚强的后盾,而今我们也将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奋勇向前,在家乡的土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反哺养育自己长大的家乡。青春是美好的,奋斗的青春更是迷人的,新时代的青年人在学习之余,更要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家乡发展,关注国家出台的涉农政策,了解乡村最新动态。而打铁还需自身硬,空有一腔热血,梦想变不成现实,有真本领才是关键。大学生要认真学习返乡创业相关知识,主动参加“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等创新创业活动,训练自身的创业思维模式,积极参与与创业相关的讲座活动,在活动中抓住与专家、创业成功人士沟通交流的机会,汲取创业经验,优化自身的创业意识。同时,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利用假期时间,在家乡做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家乡的具体发展情况,可提供的资源以及可能面对的问题等,做好总结记录,在实践中完善自身的创业规划,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基础。

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创业之路保驾护航。对于生活环境相对简单的大学生的来说,社会的复杂性以及创业的不可控性,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做好重头再来的准备,坚定创业信心与决心,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面对问题要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与途径,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相关创业案例,学习他人的解决之道,也可以与老师同学沟通探讨,帮助自己理清思绪。面对周围环境的不理解与非议,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要学会与自我和解,达到内外在的平衡,关注脚下路,做好眼前事,以一颗百折不挠的青春之心面对创业路上的困难和阻碍。

引用

[1]孙渔珽.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籍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社会融入问题探析[J].农业经济,2018(07):110-112.

[2]卢玉光.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束缚与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2020(08):104-105.

[3]王太明.中国共产党减贫的实践历程、基本经验及未来转向[J].经济学家,2021(07):17-26.

[4]王太明,王丹.后脱贫时代相对贫困的类型划分及治理机制[J].求实,2021(02):51-69.

[5]彭鹏,候佳萌.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创业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21(12):123-128.

[6]郝振萍,郭延乐,宰学明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双创型“新农人”培养体系[J].江苏农业科学,2022(04):226-231.

猜你喜欢
毕业生农村大学生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最“叛逆”的毕业生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