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2021-01-12 17:28韦莉莉苏广实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21年12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大学生

韦莉莉 黄 灿 苏广实

一、前言

自2017 年起,我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门开设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这个赛道旨在鼓励广大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用创新创业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比赛宗旨正是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专业、各种层次人才,地方高校应当在做好专业教育的同时,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发挥地方高校在创业大环境中的作用,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效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

二、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一)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空间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适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乡村地区可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空间,例如“三下乡”活动、农村电商、特色农产品产业、美丽乡村建设、生态资源、文旅资源等,乡村的地域广阔、生态资源丰富、环境复杂多样,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实践资源和很好的实践机会。

(二)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机会

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机遇,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乡村就业和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如大学生创业项目资金扶持、生活补贴、税收减免、免息或低息贷款、创业导师指导等多项政策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也涌现出大量的创业机会,如农产品销售、农业产业升级、乡村文旅项目、生态资源建设与开发等等。引领大学生识别并抓住乡村的创业机会,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

(三)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实践教学,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应用性”的办学定位,就要求应用型高校要将科研成果孵化为改善地方经济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成果。围绕乡村振兴开展实践教学,对于帮助应用型高校明确科研方向和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积极的牵引作用。一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练就和提升专业本领;另一方面促进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

三、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自然环境优势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地方原生特色非常重要。相比城市,乡村受到的污染较少,生态环境好,风景宜人,是城市居民周末和节假日进行近郊旅游的好去处。因此,创业导师应该提供专业指导,帮助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识别乡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挖掘本地资源,开发相应产品与服务的创业项目,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来发展和推动农村产业建设。

(二)自然生态商圈

乡村的自然环境优势可以衍生发展自然的生态商圈,尤其是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比如农家乐、乡村研学、乡村旅游等。高校可以帮助大学生寻找政策扶持,组织大学生进行乡村生态体验,引导学生跨界思维,为乡村发展注入多元化的思考,提高乡村自然生态商圈的覆盖率。

(三)地方民俗文化

区域性的民俗文化是乡村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发利用好,可以为地方经济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广西少数民族人口较多,民俗文化非常丰富,例如武鸣三月三歌、宾阳炮龙节、隆林彝族火把节、瑶族盘王节、巴马瑶族祝著节等等,地方民俗文化是文创产品和服务的丰富资源,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开发出更加多元化的创业项目。

(四)乡村传统行业升级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有效途径。具体就是指以村为基本单位,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一个镇)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这样的产业发展格局,可以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使乡村的优势产业潜力得以释放。通过“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做法,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这是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大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将传统行业与乡村文化特色有机结合,通过创业项目,实现乡村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四、大学生开展乡村创新创业实践面临的困难

(一)大学生对到农村创业的意愿较低

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生一心想走出农村,而城市里的大学生对农村不尽了解。尽管国家一直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建设的首位,但政策落实到,一些大学生对于到乡村创业存在顾虑。一方面,农村的条件相对较差,资源开发难度大,另一方面,没有资金、没有思路、没有门路,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产出,让大学生对返乡创业缺乏信心。因此,大学生对于扎根农村、创新创业存在一些顾虑,思想认知不足,缺乏信心,到农村创业的意愿较低。

(二)考核、评估和反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考核、评估和反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评价系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既是培养过程的课程体系,也是最终评价的成绩单。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进行评价,检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对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的课程结构不完善,与专业课程、创业项目的融合不够,与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融合不够,因此评价体系也有待完善。

(三)一些乡村产品设计创意水平不高、产品层次较低

我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一些农民文化层次较低,因循守旧,农产品或者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意设计不足,产品做工较为粗糙,造成产品层次较低,导致产品在市场上的销量不理想。

(四)商业模式相对落后、服务水平较低

一些农村农业经营项目的商业模式相对落后,地区经济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和资源整合,服务能力较弱,服务水平较低。

(五)部分大学生对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不了解

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大多在校内进行,实践课程有校内也有校外,受到交通条件等方面的制约,校外实践课程可能是在城市里进行。到农村开展的实践活动主要就是“三下乡”活动。大学生的“三下乡”活动大多数是体验式的实践活动,对乡村当地的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很难深入了解。乡村产业的发展涉及面广,分析乡村产业发展现状也需要更高水平的分析和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高校要引导大学生与乡村政府、企业、农民多方的沟通协调,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五、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激发大学生返乡创新创业热情,加强乡村调查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进入了落地实施的阶段,高校校内的创新创业理论课程应设置乡村振兴专题,进行政策宣导,可以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和形势,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从家国情怀的角度优化乡村创业的宣传和传播,激发大学生返乡创业支持家乡经济建设的热情。组织学生到乡村开展社会实践与市场调查活动,引领大学生到乡村参观考察,了解学习乡村企业的经营模式,参加乡村创业相关的训练活动,提升大学生识别更多的乡村创业机会的认知能力。

(二)以“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新创业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充分挖掘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引用乡村振兴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和案例进行思政教育,在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分析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艰苦奋斗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鼓励大学生到乡村就业创业,用创新、智慧和汗水为家乡的发展建设做贡献。

(三)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评价体系

概况说来,创业者的能力素质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思维要素、知识要素、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四个方面。大学生创新创业要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要求,也应具备这四个方面的能力素质。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围绕思维、知识、能力及精神这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评价体系。

一是思维要素。具体指大学生主动服务乡村振兴的社会责任意识,自觉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二是知识要素。创新创业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原理、乡村发展现状、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三是能力要素。创新创业者需要具备洞察能力、分析能力、资源整合、知识迁移、沟通表达、管理决策能力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四是精神要素。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应具体考查是否具备创业激情、雄心壮志、顽强拼搏的精神、百折不挠的适应性、领导力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精神和品质。

(四)“教赛融合”拓展乡村创业发展的众创空间

教学方面,在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乡村创新创业项目的识别、团队建设、资源整合、商业模式创新等设计成专题教学内容。在赛事和活动方面,要组织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的实践活动,创业导师组织学生团队参加乡村振兴方面的创新创业大赛或者营销大赛。通过教学与赛事、活动的融合,加强开展大学生到农村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通过校企合作、校政合作,为大学生开展乡村创新创业打造具备相应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和平台,提供包括办公或经营场地、创业平台、创业导师、项目对接、技术咨询等各方面的支持,吸引大学生入驻。

(五)传承与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乡”、“土”特色品牌

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是乡村积淀的历史财富,有着厚重的文化价值,是乡村发展的特色资源,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源泉。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开展乡村创业项目,要树立品牌意识,将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化元素相结合,建设“乡”、“土”特色农产品品牌,文化品牌,节庆品牌、手工艺品品牌等,打造地方知名品牌,以乡村品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六)以“互联网+农业”创新乡村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

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互联网+农业”可以在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乡村文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各个方面创新商业模式。高校拥有专业和科研的优势,把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融入乡村创业项目,创新商业模式,推进农产品销售、乡村文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将农产品与文化、艺术创意结合,乡村生态与旅游、健康养生结合,使其产生更高的附加值,丰富乡村创业项目经营模式,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活力。

(七)立足本土资源,服务乡村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各地乡村资源各异,高校应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通过整合资源,深度挖掘、科学开发,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服务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例如,广西作为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其中各类水果、甘蔗等物产资源,以及乡村文旅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广西高校在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可以立足林木、果蔬、养殖、蔗糖、茶叶、桑蚕等特色资源,发挥本校专业优势,将创新创业项目围绕研究和发展生态、绿色、有机高品质农产品展开,挖掘和拓展乡村绿色生态、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样资源和多维功能,总结和推广螺蛳粉产业的发展经验,将现代生产技术和经营理念,与传统农业相融合,利用本土特色资源,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助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六、结语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给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大学生开展乡村创新创业实践,面临很多困难,但并非无法战胜。通过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加强乡村调查与实践,进行“课程思政”、“教赛融合”等课程教学改革,传承与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乡”、“土”特色品牌,以“互联网+农业”创新乡村创业项目的商业模式,立足乡村本土资源,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引用

[1]林树生,陈章宫,刘武强.“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乡村振兴融合的思考[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1):66-68.

[2]张金邦,付艳萍,陈晓伟.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20):135-136.

[3]潘立军,刘喜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模式、路径与配套政策研究[J].商展经济,2021(10):93-95.

[4]陈灿煌,王轲.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10):188-189.

[5]吴昌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创业实施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3):224-227.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大学生
山西18个农村创业项目获资金补助
“三晋新农人”登台竞秀创新创业项目获赞 第五届“三晋新农人”创业创新竞赛成功举办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分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浙江省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现状调查及探索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