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依托“小练笔” 开辟习作“新通道”

2021-01-12 11:16林荣莉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5期
关键词:小练笔小学语文

林荣莉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水平的有效途径。在传统语文习作教学模式下,往往是采取单元习作式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由于过于强调对学生习作技巧的培养,容易导致学生对习作产生厌倦感。“小练笔”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写作练习,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某一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拓展或是仿写,基于文本形式,引导仿写练笔;基于读写结合,引导穿插练笔;基于单元主题,引导整合练笔,帮助学生开辟习作“新通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小练笔  习作训练

在新一轮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更加注重语言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影响,要强调“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习作训练,以此促成学生读写能力的双重提升。在这一背景下,“小练笔”这一形式逐渐成为受教师欢迎的教学手段。“小练笔”是一种较为灵活的写作练习,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某一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拓展或是仿写。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寻找“小练笔”的切入点,让学生自行组织语言进行写作练习,从而形成较为清晰的写作思路,以此帮助学生开辟习作“新通道”。

一、基于文本形式,引导仿写练笔

(一)基于文本句式,引导仿写练笔

语言有其固有的规律,通过对课文经典句式进行仿写,学生能够以文本为范例,结合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尝试性地进行语言组织能力的训练,最终顺利实现语言能力的内化。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雨》时,就采用了文本仿写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学生完成课文阅读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中较为经典的语句,引导他们赏析和品味作者的遣词造句。紧接着,教师布置写话任务,让学生通过句式仿写,进一步感悟课文语言结构,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写话经验。

(二)基于文本段式,引导仿写练笔

课文中的典型段落暗藏着作者的巧妙构思,也可以成为学生写话练习的最佳范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基于文本段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笔。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就采用了段落仿写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在课文中作者连续用了四个“有的”构成一小段文段,此处用到的是排比和比喻的手法。于是,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该段落句型,鼓励学生模仿句型结构进行仿写。学生通过感悟作者的布局谋篇逐渐形成一定的遣词造句思路,为下一阶段的写作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文本篇章,引导仿写练笔

每一篇课文都具有完整的结构,从这一角度而言,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布局谋篇,也是一种重要的写话经验积累。

例如,在教学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时,考虑到该课文层次分明,采用较为明显的“总—分—总”结构描绘了小兴安岭的“美”。于是,教师参照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参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以及“总—分—总”的结构尝试性地描写自己喜爱的某一处景物,由此让学生亲历作品赏析、吸收以及内化的过程,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

二、基于读写结合,引导穿插练笔

在进行习作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依照课本编排一步步推进,而在教学非习作单元时,教师又应当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呢?

(一)基于文本脉络,引导穿插练笔

穿插练笔顾名思义,就是指一边结合阅读一边指导学生练习写作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发现有的学生表现出思路不清晰的现象。此时,教师不妨结合练笔引导学生对文章脉络进行分析,以此帮助学生厘清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听课效率。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山中访友》时,就采用了穿插练笔的方式来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读到作者描绘的“古桥”时,有学生不能理解作者将“古桥”比喻成一位长者,并且花费大量文笔进行描绘。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通过查找关键词、查找段落之间的联系等方式梳理文章脉络,从而让学生顺利理解文章。此后,教师又通过练笔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同其他写景类文章的异同并组织语言进行描写,以此来将课文内容与写作练笔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在深化课文理解的同时,将练笔穿插其中,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基于文本情感,引导穿插练笔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如果缺少了情感表达,必然会显得空洞,难以打动人心。从学生当前的写作水平来看,尽管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围绕某一话题侃侃而谈,但其中并未有深刻见解。对此,教师可以将写作话题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从有话可说转变为有“情”可诉。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完《刷子李》一课时,就结合了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在以往的写作练习中教师发现,学生们常常表现出“重描写,轻情感”的问题,能够针对某一事物展开细节描写,却缺少自我情感的表达。于是,在本次写作练笔之前,教师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联想自己生活中最感动的事、最能打动自己的人。接着,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节刻画,侧重于情感的描绘。

三、基于单元主题,引导整合练笔

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编者为实现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目标,特别将习作独立成一个单元。这既体现了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也显示出习作与语文实践之间的重要联系。

(一)基于单篇文本的整合练笔

这一种练笔方式就是指引导学生以某一篇课文为例进行练笔,其目的在于习得课文中经典的表达方法及其应用。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搭船的鸟》一课时,发现文章中有两处细节描写刻画得极其到位。于是,教师决定以此为例引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翠鸟外貌的部分,与学生一起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细节描写的。其次,引出新话题,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观察过哪些小动物,并参照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尝试着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以此来促成语言的实践。

(二)基于多篇文本的整合练笔

从字面意思上看,多篇文本的整合练笔并不难理解。它指的是将具有相似性的几篇文章融合在一起而引导学生展开的习作练习。学生通过精读课文基本能够了解文章内容,逐渐进入习作情境。紧接着,再通过品鉴文章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习得作者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尝试,既符合学生当前阶段的认知规律,又帮助学生降低了写作门槛,有助于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三)基于多元文本的整合练笔

由于学生字词积累量不足,如果按部就班地依照文段结构进行扩写、仿写,极容易出现表达雷同的情况。如何才能做到在仿写中不失个人特色呢?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课文《搭船的鸟》时就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在学生能够大致理解课文讲述的故事后,教师提示學生关注细节描写,分析课文中作者如何刻画“鸟”的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布置练笔人物,要求学生参照课文中的细节描写顺序及其描写方式写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动物。这样,有效实现了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作为有效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随文练笔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厘清写作思路,为写作练习积累经验。对此,教师应让学生适当转变观点,在模仿中求变,在模仿中求新。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重教材内容与生活相结合,注重单元课文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循序渐进中引领学生展开习作练笔,有效推动学生习作能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林育香.心随文动 笔下生花——小学语文作文小练笔的有效训练[J].课外语文,2019(18):134,136.

[2]陈巧金.随文训练 妙笔生花:“课文素材作文”的训练方式例谈[J].中国培训,2015(14):23-24.

[3]郑瑞芬.给学生的写作插上“翅膀”——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的设计策略[J].新课程(中),2019(10):124.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小练笔小学语文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性
语文写话教学设计研究